自隋大运河开凿后,中国南北间的交流更加密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岭南齿香也飘进长安、汴京;而北方的传统面食,也南下开花,在老成都的某一隅长出新花……
小买卖 大实诚
青灰砖墙、黑瓦鳞叠、古朴小院构成的巷子,因东面不能通行,而成一个丁字型,像极了人的胳肢窝,便被称作“肋肢巷”。巷子虽然不大,但毗邻提督衙门、按察使衙门等重要官署,往来之人络绎不绝,不乏商贾贵胄、达官政要,街市便极繁盛、热闹。
“吃角子勒!” 临街的饺子店掌柜笑呵呵地对着街外大呼了几声,迎着初升的太阳,还不时拍拍脸上、手上的白面,只是那脸上的白面拍一拍便更凌乱了。
很快,食客们便坐满了小店,小店虽然并不宽敞,但整洁、紧凑,加之味道好,掌柜要到午后才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
刚送走午间最后一波客人,天气变得闷热起来,忽然一个身穿长衫、背着一个包袱、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毫不犹豫地找了临街的位子坐了下来,双眼直直盯着巷口。
那客人从包袱中拿出一个钱袋,取出一银锭,“老板来碗茶!”
掌柜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要说话,但那人好像发现了什么竟拧上包袱,急匆匆地出了店,向巷口跑去,却忘了带钱袋和银锭。
掌柜再追时,那人已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店铺打烊,那人都没有回来。
掌柜心心念念着那位先生,便蹲坐在店门的石阶上左右张望,而给自己煮好的最后几个晚餐饺子,竟然也忘了。
又过了许久,他终于等到了那位沿街在寻找自己东西的先生,那人已是饥肠辘辘,却已不记得自己午间的经历。
掌柜拿自己的晚饭饺子给那人,饥不可耐的先生,等不及掌柜加热处理,掌柜便精细调制了一番,将水饺干拌了一通,这无心插柳的“秘制”,竟让食客大呼痛快好吃!
从此掌柜守信义、遵道义的故事和他秘制的水饺做法一起广为流传,生意越来越红火。1893年,新掌柜钟少白传承了制作秘方及优良风气,又因肋肢巷谐音“荔枝”,这家小店便成了巷子里赫赫有名地方小吃的“荔枝巷钟水饺”。
小买卖 大用心
饺子源于中国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由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南阳邓州)人张仲景发明 ,最初作为药用。
饺子又称水饺或水角,深受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谚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
水饺是北方人的日常食品,馅心也十分考究,各种肉类配搭各种蔬菜而成的馅心,味道多样、营养丰富;而四川水饺逐渐发展成了一种小吃,无须“大而全”,却要“小而精”,全肉馅儿,配上麻辣红油、特制的酱油、芝麻油、蒜泥汁、盐、味精等多种调料,麻辣鲜香、咸中带甜,更加香润可口、口感丰富,回味悠长。
红油水饺由手工制皮,比如5斤的上等精面粉,从和面、醒面、揉面,就要一个小时,最后面皮需很薄(10个水饺不超50克);馅心选料严格,挑选剔筋去皮的精选猪肉;制作精细,在加工时必须严格掌握好温度、水分,从而保证肉馅细嫩化渣,当然红油也必须由成都有名的二荆条红辣椒面加菜油炼制而成;其中各要素聚合而作,便让这个头不大,一小碗一小碗的美味令人入口难忘,堪称面食极佳品。
小买卖 大名号
“钟水饺”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20世纪20年代已是成都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成为足以代表成都的著名地方名小吃。
1992年,“钟水饺”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1999年获“中华名小吃”称号。
“钟水饺”以其独特风味蜚声海内外,是成都著名小吃,分别获中国内贸部、中国烹协、全国餐饮绿色工程委员会授予“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绿色餐饮企钟业”等称号。
今天,“钟水饺”已不再只是一家店名,而成为驰名全国、闻名海外的成都名小吃的一个品类,四方游客来成都游玩,大都会品尝这地道、独特、实在的美食,从而更立体、更生动地感受成都这座城市;而几乎所有的小吃店都无一不可缺少“钟水饺”。
“人立信、货立品”,品质、口味及匠心用心都“初心不改”的“钟水饺”,已是成都不折不扣的一张鲜明的美食名片。
搜狐成都: 邹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