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保定市旅游
保定市文物古迹介绍
81、宋三陵
宋三陵宋太祖赵匡胤故里在今河北省清苑县东安村,这已经为大量翔实的史料所证明。宋三陵位于平陵村东约1公里处,原有封土三堆。据传为宋太祖之高祖眺、曾祖廷、祖父敬之墓,俗称宋三陵。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封祖立家庙,封高祖眺为禧祖,墓为钦陵,封曾祖廷为顺祖,墓为庆陵,封祖文敬为翼祖,墓为安陵。据《宋朝事实》载:宋真宗时期,将顺祖、翼祖二陵迁往河南,以一品礼葬河南县。此地仅剩禧祖陵和顺祖、翼祖的衣冠冢。建国初期,陵墓尚存,后被平毁。据《宋史.河渠志》记载:宣祖以上,本籍保州(宣祖为赵匡胤父亲赵弘殷的封号,保州宋朝初年仅管一县,即由清苑县改称的保塞县)。据《清苑县志》载:黄狗洼在御城西隅,乃一亩泉石桥河汇为淀流入安州,俗传为宋太祖故里。又载:宋三陵,在城东仙桥南,御城西北,宋太祖之高祖、曾祖及祖也。具体位置:宋三陵位于平陵村东约1公里处,原有封土三堆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2、方顺桥
在保定西南六十里的曲逆河上,有一座三拱大石桥。此桥叫过“双凤桥”,后来又改称“方顺桥”,说来有这样一段故事。历史上方顺桥地理地位及军事地位极高。日军曾在这一地区烧杀掠抢,发生过著名的保定战役;解放时期发生过著名的方顺桥会战;杨成武、郑维山、徐信、-邦等名将都曾在这一带作战。历史上记载该桥有过数次修缮,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桥底的巨石如桥面石一般光滑了,就是说修缮过程中很可能对整个桥体做过大的变动,桥面的石头用在的桥底。没有任何保护的石桥风化很严重,但据说风化最严重的当是近些年。根据经验,桥的两侧的石栏板上应该雕刻有图案或图像,甚至是一些历史故事、典故。于是我努力地细细搜寻,但风化的原因,几乎已没有痕迹可寻。根据记载,此桥可能是最早建于晋朝永嘉三年(但据明朝《重修方顺桥记略》,认为当时仍为重修),距今天应该整整1700年,比赵县的赵州桥和古莲池中的绿野梯桥都要古老。2013年5月,方顺桥被公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3、明伏石窟
明伏石窟位于唐县明伏村北唐河南岸,石窟形成于唐、明两代。明伏石窟在当地被称为“千佛洞”,共分上、中、下三层,均是依山凿壁而成。现上层已不存,下层由于潜在水中无法看到,只有中间一层能够看到。窟内有天然的石床、石枕、石臼,西壁雕凿43尊佛像,最大的高60厘米,最小的高9厘米,大多数高28厘米左右;东壁上有三尊佛像,都盘膝坐在莲台上。西壁43尊佛像的左面阴刻有佛的名称,中间最大的普光佛下有两个供养人像,右下角的文殊菩萨下面是狮子雕像,狮子下面有两个供养人像,群佛雕像的下面有一处壁画的痕迹。东侧石壁上有三处壁画的痕迹。窟内所有佛像头部均在文革时期被砸毁,其余部分较为完好。明伏石窟无确切雕凿年代,从雕像的造型风格及雕刻工艺等方面看,其雕刻工艺精细娴熟,衣褶疏稀匀称,线条流畅自然,具有典型的唐代造像风格,当为-作品。1993年7月,该石窟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4、定州塔
导游据记载,开元寺和尚会能去天竺取经,取回了舍利子,是皇上召见之后,降旨建塔的。当时宋、辽对峙,定州地处前沿,军事地位十分重要,宋王朝利用定州塔了望敌情。因此,定州塔又名“了敌塔”或“料敌塔”。定州塔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十多次地震,1679年和1697年的大地震曾使塔身受到一定损害,但至今仍然挺拔屹立,高耸入云。可惜的是1884年6月,塔的东北面从上到下塌落下来,破坏了这一雄伟古建筑的完整。 介绍定州塔在今定州市城内,原名开光寺塔,始建于宋真宗成平四年,前后共用了55年才建成。定州塔共11层,高84.2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古塔。塔顶为铜铸六节葫芦,塔身为砖结构,结构严谨。塔内回廊顶部,自上而下分别为砖雕大花、彩绘大花及拱式顶。回廊的砖壁上嵌有碑刻和名人题咏,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河北石家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5、苍山石佛堂
石佛堂位于阜平县城南10公里的苍山村西侧,8处石窟建在崖壁上,总称为“石佛堂”。旧志记载:苍山西侧叫石佛山,巨石如佛,高入云端。清朝举人张尊三赋道:九日登高涉岫巅,同人极目快流连。崎岖鸟道空中凿,层迭仙梯峭壁悬。风送钟声红叶寺,鸡啼夜色白云天。嵯峨万嶂环仙洞,石佛尊严锁翠烟。石佛堂为唐代所建,现存窟中石刻及泥塑均是明清遗物。8个石窟虽然大小不一、但结构大致相同,从南到北依次为“千佛堂“石佛堂”、“观音堂”、“十二菩提堂”、“三教堂”、“五龙圣母堂”、“全神堂”、“罗汉堂”等。窟内有浮雕、石像、壁画、泥塑及碑刻等。壁画内容以神仙佛教为主,石刻以浮雕造像为主,精工制造,人物栩栩如生。窟内和崖壁坡上有石碑2块,明代清代各一块,立于第5窟之内和第3窟门外。西侧第4窟前建有石塔一座,塔身4层,通高4米,中层为园柱形,中间设一佛龛,里面供奉泥塑一尊。全塔外形庄重秀丽,形似酒坛。佛堂后面最高处有空地一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6、刘伶醉烧锅遗址
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县城。遗址在刘伶醉酒厂第一酿造车间厂房内。该遗址始建于金元,已有800多年历史,其中主要包括16个古发酵池、一口水井及部分挖掘出土的酒用陶器。16个古发酵池,800多年来一直在沿用,这16个古窖池四壁皆为泥质,由于没有间断使用,微生物菌群极为丰富,所产的白酒酒体浓厚,绵甜醇和,余香悠长。这种古窖池产酒的优质率可以达到90%,远远高于普通窖池。刘伶醉古烧锅遗址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的酿酒遗址。2004年10月份,刘伶醉古烧锅遗址被列入中国第一批白酒文化遗产景观。2005年6月27日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首批“中国食品文化遗产”。2006年12月15日刘伶醉烧锅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方组织列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单”。2006年刘伶醉古烧锅遗址作为金至元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7、汉中山王墓
汉中山王墓分布在遍及河北省定州市全境25个乡镇,其中大部分墓葬分布在定州市城区的东部、西部和南部。它是两汉时期中山国王及上层贵族的墓地,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54至公元184年间。自1959年以来,先后发掘了中山简王刘焉墓、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山怀王刘修墓、三盘山120~122号墓、陵北137号墓等。汉中山王墓墓葬规格高,出土文物丰富。如刘修墓采用“黄肠题凑”葬制,墓主身穿的金镂玉衣,还出土了颇具文献价值的《论语》简册。刘焉墓发现的174块带文字的石块,记载了中山国及邻近郡国的许多地名,对研究中山国的历史地理有重要参考价值,这些文字还为研究汉字由秦篆向汉隶的转变提供了实物资料。刘畅墓也出土了银镂玉衣两套及大量精美的金、银、铜、铁、玉石器。汉中山王墓为研究汉代诸侯王墓葬制度以及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8、济渎岩摩崖石刻
济渎岩摩崖石刻位于曲阳县西北3公里的独古庄村。济渎岩,俗称水窦岩,为曲阳八景之一。该处四周多为耕地,景地为岩石沟涧,石涧由地层局部断陷而成,孟良河水由西而东从此沟穿过,东临定阜公路。济渎岩靠近源头,水面呈东西走向,距两岸各4—5米许,此地悬崖峭壁,石骨清秀,风景秀丽。北面危岩重叠,悬崖倒垂,形成天然洞穴,千岩竞秀;南岸悬崖上有宋文学家诗人苏东坡手书“浮休”墨迹,豪放雄健,是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北岸悬崖半壁问刻有“云峰”、“谦山”字迹,因苏东坡曾于此处题字,元卢挚因名济渎岩摩崖石刻“浮休”二字济渎岩摩崖石刻“云峰”二字“坡山峡”。在石刻以北的台地上有大佛殿、十八罗汉、钟鼓楼和苏轼亭等处建筑遗址,并存明清碑刻六通。另有“漱玉亭”一座,其创始年代无考,但据清《曲阳县志》载,金章宗曾赋《漱玉亭诗》,可见此亭创建于金代以前,现均不存。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9、下胡良桥
下胡良桥位于河北省涿州市城北4公里的东仙坡镇下胡良村南的胡良河上,距永济桥北约2公里,始建于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历史上无重修记载。桥为单路五孔石拱桥,长69米,宽9.14米,桥面两侧有栏板、望柱,两端抱鼓石已不存,是京保公路必经之路,1987年新辟路改道,此桥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下胡良桥还曾经被炸断。新中国成立后于1954年对该桥进行了局部整修。屹立在胡良桥南头的碑亭也在文革期间被拆除。1993年胡良桥被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桥南、北两端边线为基线,向南、北各外扩45米,以桥面中心线为基线,向东、向西各外扩1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边线为基线,向东、两、南、北各外扩20米。目前,桥的整体还很坚固,仍然在使用,让人不能不感叹古代人民造桥技术的精湛。2013年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0、行善寺及鬷假楼
行善寺佛殿及鬷假楼位于曲阳县城北30公里的野北村。行善寺始建于唐,佛殿元代大修,以后历代修缮。佛殿为单檐悬山琉璃瓦顶建筑,面阔三问,进深两问,建筑面积l50平方米,用七架梁对双步梁,五彩双下昂斗拱,前檐格扇装修。1999年,地方集资对佛殿进行了重修。鬷假楼始建丁明代,实为佛殿戏楼,位于佛殿南侧,建于1.8米高台上,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后部为单檐硬山布瓦卷棚顶,前部卷棚歇山顶建筑,面阔均三间l0.2米,进深9.45米。前部建筑用石柱四根,刻有楹联。2003年4月,对鬷假楼进行了维修。2001年2月,该处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寺内佛殿台基外缘为基线,向北、西、南外扩30米,向东外扩2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基线,向北扩40米,西扩l0米,东扩20米,南扩20米。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1、清河道署
清河道署位于保定市兴华路3号,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早是清代的地方政府行政机构,后成为军阀王占元公馆,抗战胜利后为-28军军部。现存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建筑保存完好,仍保留着清末官宅的特色。清河道署分东、中、西三路,南北方向的主轴线全长160余米。整座清河道署不仅以保存完整闻名于国内,其建筑做工也是非常考究。建筑标准豪华,施工技艺高超,是这组建筑的另一特点。同时,清河道署全部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材质要求也相当高,各房皆歇山顶式,磨砖对缝,砖木结构,房屋内部不仅木条吊顶,木地板,进深宽,净空高,还有相当厚的火墙。与直隶总督相比,道台位低,所以衙门自然也就小了一号。虽然小,但精致。历经百年风雨,清河道署几进院落依然保存完好,尤其是门上的镂雕,十分精美。2013年5月,清河道署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2、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
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清苑县城东偏北19.6公里处,西南距东臧村1000米,南距府河4000米。遗址长约280米,宽240米,高于周围1-1.9米,地面散存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埋有陶环、鹿角、兽骨、蚌壳等。遗址文化层厚1-1.5米,埋有大量的泥质陶片,陶片器形有壶、盆、瓮、钵等。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凿、杵头、磨棒等。大望亭仰韶文化遗址,位于县城东偏北16.3公里处,东南距大望亭500米,南距府河1.5公里。遗址长250米,宽200米,地势平坦。遗址地面上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灰土坑。从灰土坑0土了磨光石斧、石棒、陶环、蚌壳、兽骨、鱼骨和彩陶片等,遗址文化层厚1-1.3米,埋有大量的陶片。具体位置:东臧村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清苑县城东偏北19.6公里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3、阁院寺
阁院寺,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内西北隅,历经千年从未翻修,完好地保留了历史原貌,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土木结构建筑。阁院寺俗称大寺,据《涞源县志》载,阁院寺为“汉创建,唐重修”,是文殊菩萨的道场。阁院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寺内现存建筑有天王殿、文殊殿和藏经楼,坐落在一条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中轴线两侧还有东、西配殿和禅房等附属建筑。附属文物有辽代铁钟一口,经幢二通。现存殿宇为“辽代补葺之”。从寺内文殊殿的建筑结构及其特征分析,阁院寺当为辽代建筑。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对文殊殿进行实测考察后,认定此殿建于辽应历十六年(公元96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寺内的其他建筑,是明、清重修或改建的。寺内古松苍翠,殿宇错落,“阁院钟声”是涞源古十二美景之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4、高碑店开善寺
开善寺座落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为了扩大视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此外,殿内还保留有辽代壁画。开善寺为人们了解辽代的建筑、雕刻及绘画艺术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5、徐水刘伶墓
刘伶墓位于徐水县城西10公里,遂城村西200米,张华村南300米处,墓南50米为徐(水)大(王店)公路。相传刘伶与张华相友善,不远千里来张华村访友,卒于此。此墓与张华墓相望。现存刘伶墓坐北朝南,封土直径长约3米,高1米。据县志记载为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安肃县令谢昌言所重修,并建有酒德亭。酒德亭早年被毁,今碑记尚存,碑为大青石质地,高103厘米,宽68厘米,厚19.5厘米。碑座长83厘米,宽56厘米,厚25厘米。碑首线刻二龙戏珠纹饰,正中楷书“万古流芳”,碑阳楷书“重修刘伯伦墓重修酒德亭碑记”,碑文底下线刻睡莲花瓣。碑阴上首线刻云朵纹饰,正中楷书“碑阴题名”四字。镌刻捐资者姓氏。1952年9月,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6、南庄头遗址
南庄头遗址位于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村东北约2公里处,泥河湾、周口店、山顶洞等古文化遗址环绕着它,是中国北方地区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距今10500~9700年左右。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己发现的遗迹有5条灰沟、2座灰坑和2个用火遗迹。出土遗物丰富,种类有石磨盘、石磨棒、骨锥、骨针、种子和少量的夹砂深灰陶、夹砂红褐陶片、石片以及水沟等人类活动的足迹,另外还有鼠、鸡、狗、狼、猪、鹿等动物骨骼,其中部分骨骼有烧烤、切割的痕迹。南庄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北方磁山、裴李岗新石器文化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为研究中国北方地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迁提供了珍贵的地层剖面。另外,该遗址所出的丰富遗物,为研究中国北方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文化特征及农业、饲养业、制陶业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材料。(国家文物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7、淮军公所
在保定旧城区西南隅,有一处在北方地区很不多见的建筑:房屋高大,“封火墙”随墙脊阶梯式的高出,房基和柱石也比通常房屋高,看上去敞亮明快,气魄壮观,具有明显的江淮建筑风格,这就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奉旨率淮军至保定,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后,于此建的淮军公所。同时,还为其在南京镇压太平天国而阵亡的将士建了昭忠祠和祭场。李鸿章死后,将昭忠祠改为李鸿章祠堂。该祠堂建筑东西宽115米,南北长120米,占地约25亩,有四个高大的院落,二进院内是由原来的祭场改建的戏楼,造型别致,基本上保留着原来的风貌。昭忠祠正堂的四周墙上及两庑壁间,都嵌有刻石,记载淮军的“功绩”和“烈士”的事迹,是研究淮军的珍贵资料。2013年5月,淮军公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8、定州南城门
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州南城门,又称“迎泰门”,建于明洪武初年,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当年,定州督都平安为了加强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展筑旧城,拆寺庙,修城墙,毁寺钟,筑兵器,修筑新城墙13公里,开东、西、南、北四门,分别建瓮城、月城。城门之上各建重檐城楼作为观敌望、指挥作战之所。内门建筑雄伟,气势恢宏,城高12米,城楼高8米,城墙宽22米。后明万历、清康熙、雍正、道光年间均有修葺。随着历史变迁现仅存部分城墙及三道城门。1999年定州市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南城门进行加固维修并复原内门城楼一座,改变了旧城门残破不堪的现状,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旌旗招展、威风凛凛的雄关漫道,游人登城远眺,定州新貌尽收眼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99、八会寺
八会寺黄山八会寺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黄山上,因黄山古时有上阁、下阁、菩萨、钟楼等八座寺院,故称八会寺。初建于齐周,逐渐成为冀中佛教圣地,并有“先有八会寺,后有五台山显通寺”之说。山顶石佛龛,俗名“千佛庵”,是八会寺代表性景物,里面有石雕佛像和石刻佛经。对研究历史、佛经、书法等均有重要价值。1982年7月23日公布为河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顶上的天池,名为华严集圣池,为常年不干枯的古泉,气候越干旱,水质越甜。附近还有汉张良房遗址,宋苏东坡题写的“燕南奇胜”等许多古迹。秋高气爽之际,登山远眺,美景无限,这也是黄山又名“少女秋容”的来历。具体位置:黄山八会寺位于县城南部10公里处黄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0、曲阳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钓鱼台遗址位于晓林乡店头村西1.5公里处,地处沙河东岸。因为一土丘宜为垂钓之地,俗名钓鱼台,故称钓鱼台遗址,土丘中间高4.8米,遗址东西长380米。文化层深度一般在0.4—0.6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遗址中的有灰坑和草拌泥红烧土层,暴露器物有石器、骨角器和大量红陶、彩陶片。器物有钵、盆、碗、大口罐、小口壶等,为较大氏族村落遗址。1950年由当地群众发现。据推断属于仰韶文化,距今约3000—5000年。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位置:钓鱼台遗址位于晓林乡店头村西1.5公里处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