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楼村历史上称善庆楼,始建于明弘治5年(公元1492年),现有2000多人口,林姓,大楼村的建筑风格系独具儒家文化内涵的“五马拖车”造型,子午正线分金,建于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4年),乃七世祖举人可盛公所建,历九年建成,八世祖进士林呈祥之妻王氏(乃当朝姓王的宰相之女,称“京奶”)及其子林长春再于不断完善,距今四百多年。大楼村位于陆丰市西面,距离市区中心10公里,与潭西镇政府所在地相连,东经116°06’,北纬22°45’,海拨约90米,国道324线,深汕高速公路在村后穿过,村庄面南背北。
大楼村主建筑是包围式的整体,进入正大门前厅连天井,天井左右两边各有二巷道直进,正门过天井后进入二进系会客厅,会客厅隔天井再进入三进便是祭祀先祖的“襟德堂”。襟德堂的背后有一座二层楼,楼前系天井,与四巷道相通,楼后背靠山,巷内建筑物属规格化的民居,有房屋70间119个门户,整个村庄四面相通,遥相呼应。正门进出,四面展开,围绕中心,左右相照,分合对称,中庸大度。整座建筑物很象五匹马在拉动一辆大轿车,因而得名。配上村前的三台旷地和半圆型水池,成为圆山圆水方建筑,方圆相济,交映相辉,极具大观。
村落背有靠山,远依法岫(法留山);前揽沃原,面照大德(大德岭),是一块历来人们赞不绝口的风水宝地。“五马拖车”的主建筑占地面积为:3100平方米,面前旷地2550平方米,水池1413平方米,总面积7063平方米,占现有大楼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由于建筑物太于久远,有不少地方虽有明显的残破迹象,但在整体保护上基本上完好。七间楼房系用溪沙、红坭、糯米、红糖合成夯墙体,至今尚坚硬完好,且其主门上端设有消防用的螺旋下水口。大楼村在环境和安全、消防等方面都做得比较好,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火灾、水灾、失盗等事故。大楼村素有文乡之誉,历来非常重视礼仪文化教育,文韬武略。
在明清两朝科试中,大楼人出类拔萃:六世祖世钦公乃明万历初年增广生员(秀才),其在万历四十六年81岁撰修《潭涌族谱》;其长子可盛公号茂亭,字松芳乃是万历辛卯科(1592年)举人,可盛公长子呈祯公明万历戊子科(1589年)贡士,次子呈祥公明天启丁卯科(1628年)举人,再中取崇祯甲戍科(1635年)进士,官至云南省监军道(朝廷派往云南省监管军队的官员),后在云南殉职。清朝嘉庆年间大楼仅有200多人口,林祝三(嘉庆癸酉科举人)等一批同村学子同期中取了“一举两贡十八秀”的优异成绩,曾名誉海陆并传颂至今。《陆丰县志·乾隆十年本》记载了林可盛、林呈祯、林呈祥及夫人王氏、呈祯之子长春(康熙18年即1680年贡士)等不少可歌的事迹,在原《陆丰历代大事记》中,记载了林呈祯父子在明末闹饥荒中“禁谷济饥”和京奶兴修水利,修建一世祖祠堂,及置田租兴学等义举……。大楼村“五马拖车”前的空地上曾经是旗杆夹矗矗的景象。
今天的大楼村人依然是重教兴学,从事文化、教育、医学、科技有不少人。现在移居香港、深圳、广州、惠州、珠海的大楼人占全村人口30%多。先贤遗传的“祖训”、礼仪风范和乐善好施的美德以及民俗文化活动至今仍家喻户晓,激励着子孙后代为祖国繁荣,社会和谐做贡献。
大楼村:大楼村…… 大楼村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