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女大校舍位于仓山区上三路8号,共3座,建在山岗顶上,面向东南,平面呈门形。依山势筑3座大平台,中间主楼为马莲彭学院(MalianPayneHall),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右侧为谷莲堂宿舍(GransonHall),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左侧为程吕底亚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称程氏楼,又称立雪楼。
马莲彭学院(MalianPayneHall),俗称彭氏楼。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790平方米;屋身呈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正面突出五开间两层罗马式拱廊,一层毛面石砌方柱,二层为塔司干柱式,拱面刻纹饰,拱柱上下有线脚托座。单檐歇山顶,屋面覆筒板瓦,屋顶主脊两侧饰琉璃花格,前后檐各6个翼角,左右檐各4个翼角,翘角尖端各饰一狮子。所有飞檐、翼角、梁桁,均彩绘纹饰。屋内中廊式,东西走向,两侧开间,一层5间,二层6间,三层作礼堂。楼层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密肋式梁板。
谷莲堂宿舍(GransonHall)和程吕底亚宿舍(LydiaA.TrimbleHall)均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各2720平方米。门廊设在侧向,屋内中廊式,南北走向,两侧开间,每层各13间。柚木地板,内墙中等粉刷。屋面宫殿式,墙体、门、窗、外廊皆西式。三座楼房底层为半地下室,峰冒石外墙。一层底部作弧形及一大一小线脚,以上清水红砖墙,墙角外伸0.05米,用方整石与红砖交错构成花饰。木框玻璃窗门,外加木百页,窗上部石砌拱形花饰。
光绪三十四年(西元1908年),美以美会(TheMethodistEpiscopalChurch)创办华英女子学堂。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美以美会外洋女布道会开始募资修建校舍,其中Mr.J.D.Payne为纪念其女儿捐款修建教学楼一座,美以美会外洋女布道会哥伦比亚河支会为纪念前任支会主席劳拉夫人(Mrs.LauraGranston)认捐修建宿舍一座。工程于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2月12日奠基,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竣工启用。竣工后两座楼按照其捐款者的意愿命名为马莲彭学院(MalianPayneHall)和谷莲堂宿舍(GransonHall),俗称彭氏楼和谷氏楼。
民国四年(公元1916年)华英女子学堂改称华南女子大学(HwaNanCollege)。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华南女子大学获准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注册,允许照美国大学的资格规定,给予华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学士学位。
同年,华南女子大学因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在学生及校友中发起募捐建楼运动,共收到捐款国币两万元,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开工,十四年(公元1925年)落成。为纪念此时离任的首任校长程吕底亚(MissLydiaTrimble)建校功绩,命名为程吕底亚宿舍(LydiaA.TrimbleHall),俗称程氏楼。
民国十四年到十六年(公元1925-27年),福州酝酿并爆发“反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催生了国民政府对外国在华学校的管理制度,如外国人不得担任校长、禁止强迫学生学习宗教内容等。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华南女子大学在向中华民国教育部登记时,因不满足普通大学至少三个学院的要求,改称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简称华南女院。
抗日战争中,华南女子大学内迁南平,校舍由留守职员看管。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2月9日,马莲彭学院失火烧塌。
抗战胜利后,马莲彭学院修复,许多美国人士和华南在美校友解囊相助,通过美国的中国基督教大-合托事部(UnitedBoardforChristianCollegesinChina)汇来50000美元,作为马莲彭学院的修复费用。
1951年4月6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由政府接管,并于12月与福建协和大学、私立福建学院等合并为福州大学,1953年改称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改称福建师范大学。
该建筑于2008年被列入《福州市区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为省级优秀,2009年被列为仓山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对湖街道: 对湖街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西南部,总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3.80万,1988年设置。1997年,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3.4万,下辖施程、程厝、马厂、长安、仓顶等7个社区居委会。2004年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 4900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值383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0万元;财政总收入751.98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83.49万…… 对湖街道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