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寺觉皇殿是一座明代古建筑,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原金堂县县城),是原明教寺建筑群仅存的建筑。觉皇殿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代表了四川地区明代中期木构建筑深受官式建筑风格影响的特点,其殿内至今还保存了大量的明代建筑彩画、壁画,以及两尊明代彩塑(一尊佛像、一尊童子像)。
明教寺创建无考,唐咸通九年(868年)重建,中和二年(882年)赐名净土寺。北宋景德三年至大中祥符五年(1006年~1012年),胡嗣等人捐资抄写经藏,并建五间大堂,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改称明教寺。当时其寺“前望通衢,外连平野,周围三里,雄峙一方”,几乎占据了今城厢镇东北部的全部街坊。
宋元之间,战乱频仍,明教寺遭到破坏,经过明代累次重建、扩建才奠定了以后的规模。明初,“僧文雄重建佛殿三间……中塑佛像三,左右为僧房、斋堂各六间,又东为钟楼西塔各一座”。[iii]洪武十五年(1382年),各县设僧会司,金堂县即设于明教寺内,当时的僧会惠颜“建方丈三间”。正统间(1436年~1449年)僧会正昌“复增法堂、山门,饰金刚像”。
天顺年间至成化元年(1457年~1465年),明教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凡旧殿两庑山门,既支倾植仆,易腐维新,则又相地于殿后建大(间)[阁][v],规加于旧而不浮于度,且抟土肖像,金相玉质,而殿之两壁绘以十二圆觉菩萨、十八罗汉、诸天三府神圣,皆出国工而妥奉如式,又前浚金刚池若干亩,后陆地若干亩,植松柏竹箭之类,为游息之处。……经始于天顺十月初一日,讫工于成化元年正月初四日。”寺后有土丘称金刚山,为僧人瘗骨处,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金刚山“被人划掘白骨纵横,知县陈嘉谟捐俸金培修掩埋,种松柏其上”。
明末清初,明教寺在张献忠、清兵等势力的混战中焚毁,仅觉皇殿“焚之不爇”,侥幸保存下来。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任知县的李廷宰看到明教寺颓败后感慨“殿宇倾颓存血印,伤心六十年前劫”。后累次增葺,乾隆十六年(1751年)曾对塑像进行重装(殿内榜题,详见后文),至嘉庆六年(1801年)已初步恢复,“佛像庄严,栋宇宏阔,左钟楼,右西塔”,但“垣墉殿角到处倾颓,甬道廊庑榛莽丛伏”。嘉庆十年至十三年,知县谢惟杰主持修缮。
民国时期,明教寺内设金堂县佛教分会。民国四年一月,于明教寺内开办佛教会国民学校。1928年,于考棚开办金堂县立中学,1931年迁入明教寺,山门、钟楼等建筑拆毁。[xi]直至解放前,明教寺内仍有数名僧人在此修行,与学校并存。解放后,寺院则一直作为学校使用,直至今日。寺内其他建筑被毁年代众说各异,或说毁于民国,或说毁于建国初,殿宇名目有中轴线上的天王殿、接引殿及两侧的观音殿、孔雀殿、雷祖殿、燃灯殿等。
1958年,觉皇殿两根金柱下沉,危及建筑安全,因经费不足,校方采取顶升柱子加固基础的方法,因此拆毁了连附于金柱的两尊佛像及天王、童子等塑像,并将筒瓦屋顶换成小青瓦以减轻荷载。1981年,明教寺觉皇殿被公布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现占地范围外延10米。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20米。
城厢镇:四川成都青白江区城厢镇是青白江区的一个重要的集镇区域中心大镇。东与金堂杨柳、青白江姚渡镇、日新镇隔毗河相望,西与祥福镇、大同镇接壤,北与金堂清江镇相邻。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成都市总体规划的都市区范围内。距成都市31公里,距青白江区大弯镇6公里,唐巴公路、城太公路和达成铁路从境内穿过(其中唐巴路过境段为省川西旅游环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全镇幅员面积…… 城厢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