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石景区是东北三省以抗联遗址为主要内容的重要红色旅游景区,是东北抗联坚持抗日战争14年之久的最好见证。
四块石位于依兰县北境,是小兴安岭南麓在依兰境内的最高峰,海拔980米。这里不仅山势险峻,景色壮观,而且曾经是东北抗日联军的秘密营地。抗联三、四、五、六、八、九、十一军都在这里活动过。1936年,抗联三、六军在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机关驻地。
四块石由于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在这里曾经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会议是在1936年9月,第二次是在1937年6月,第三次会议是在1938年5月。这几次会议均讨论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问题。其中1937年的那次会议被称为〈帽儿山会议〉是北满省委的扩大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赵尚志(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三军军长)、冯仲云(北满省委书记)、李兆麟(六军政治部主任)、周保中(五军军长吉东省委特派员)、戴鸿滨(六军军长)、冯志刚(六军总参谋长)、黄诚植(团北满省委书记)、张兰生(北满省委组织部长)、魏长魁(下江特委书记)、黄吟秋(六军军部秘书长)、蓝志渊(三军师长)、吴玉光(六军四师政治部主任)、于保合(三军军部宣传科长兼抗联通讯学校校长)、张兴德(六军二师政治部主任)、徐文彬(六军军部秘书)等。李兆麟将军那首“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露营之歌》就诞生在这里。
四块石景区还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然风光塞北独绝,有一线天、月亮门等著名景观20余处,使游客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欣赏到秀美的自然山色,极大地提高了景区的品位和影响力。
阻击石:抗联三、六、九、十一军战士阻击敌人的重要战场,1936年至1938年间,此处成功阻击敌人进攻三十余次,歼敌数百人。
抗联六军医院:1938年4月,抗联六军帽儿山医院被日军破坏,裴成春、李敏等20多名同志将伤员安置到此山洞作为临时医院。该洞深58米,面积近30平方米,越往里越低,地面不平,冬暖夏凉,目前只能走10多米,再往里需匍匐前行。当时有8名女同志照顾和护理前方送来的伤病员,由于缺药她们经常上山采集中草药为伤病员治疗。
抗联第一和第二哨位:这两个哨位是六军被服厂厂长裴成春选定,两个哨位之间可以相互照应,是抗联战士保卫六军临时医院的重要阵地,战士们白天每两小时一换岗,夜晚一个小时一换岗。
于保合烈士墓:于保合,抗联三军宣传科长,在四块石进行了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在四块石与被服厂李在德同志结为伴侣。解放后在北京工作,1985年去世后子女根据其遗愿将骨灰葬于此。
山羊道最窄处不到50公分,当年抗联战士经常在这里来回运送物资。
一线天是全省著名自然景观,两侧石崖相距最近处仅有80公分。
军马场:抗联三、六、九军的天然演兵场和放军马的牧场,地势空旷、平坦,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经过60多年的变迁这里已长出茂密的树林。
抗联井:1935年中共北满省委书记冯仲云同志和秘书崔清洙同志选择机关地点时,路经此地发现并组织挖掘的,井深10余米,井内大部分为山泉水。
另外,据李敏同志回忆,抗联被服厂距此10多里。1937年2月抗联六军建立了被服厂兼修械所,厂房为木克楞筒形房子,约二百平方米,房盖用木板搭成,屋顶有宽大的天窗。被服厂厂长斐成春,成员有李敏、李在德等同志,最多30多人,仅有三台缝纫机为抗联战士缝制衣服、子弹袋、军旗等物品。1978年,丹清河林场工作人员发现一台缝纫机,经李敏同志及东北烈士纪念馆同志认定为抗联遗物,并收藏在东北抗联烈士纪念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