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嘉陵江离堆,位于仪陇县城西南60余公里的新政镇治北,它与灌县都江堰离堆、乐山市乌龙山泯江离堆、共雅县岷江离堆,合称四川内河四大离堆。
新政离堆,后有灵宝寨,面对火焚山,上邻邱子溪,下接白路坝,是一椭圆形半岛。嘉陵江水,汹涌澎拜,紧锁堆麓,环绕于百尺削壁之下。三面临水的离堆其水势回漩,船行到此,回头三望,始能绕过离堆,驶向下游......离堆峰峦挺秀,峭壁嶙峋,青松滴翠,百花绿草争艳。无论是季春三月踏青之时,或是暮秋重九登高之际,自新政镇牛头山巅远眺离堆,但见云遮雾掩,水天相连,顿生“胜迹缥缈祥云间,孤堆虚无仙人攀”之感。
新政知县李澍国撰《离堆连云》七律一首,赞道:
离堆突兀映斜曛,遥指山头不断云。诸嶂易学七里雾,数峰拟住三茅君。
林峦斗绝形无偶,迁谪客来思不群。苦雨凄风荆棘里,磨崖碑面滋苔纹。
从新政港横渡到对岸的长耳岩,再改乘小木船顺江而下,约3里,即到离堆岩旁,弃舟登岸,拾级而上,数百十步即到离堆山顶。沿堆缓行,但见离堆背依福中山,面临嘉陵江;南北两翼为沟壑所隔,开成一个与母山似断非断的半岛。
据史料记载鲜于士简任隆州刺史(今四川南部县)时,举家定居新政。士简,倜傥豪杰,多奇卓异,以万缶之产,周济天下士大夫,并与妻兄著作郎广汉严从皋、殿中侍御史何千里,俱以气概相宜,不肯仕官,竟以寿终。新政鲜氏一脉,自士简公在些落籍兹土,不十年而子孙相代,三世尹京,二子专城,一门载荣,堪称巴蜀盛族。
鲜于士简之长子,鲜于仲通,少好侠,以鹰犬自娱,轻才高气,年二十余,尚未知书,父常责之。于是乃新政离堆凿石构室,屏弃人事,慷慨发愤,励精为学,读书欲睡,以针钩膝,血流至足曰:“安有勤奋苦读,而不能破万卷书。”终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仲通举进士高第,历官佃州新都尉、剑南采访支使、山南西道彩访支使、左卫兵曹、监察御史、西山督察使、剑南节度副大使等职,后因功湃司农卿、赠太子少保、湃中散大夫京兆尹。
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忤杨国忠,贬邵阳郡司马,后移汉阳郡太守一年,又改任天水郡太守。60岁,因病卒于任所。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鲜于仲通之弟鲜于叔明,出任商州刺史时,于新政嘉陵江西岸离堆山,奉置“景福宫”,后为“忠贤祠”,乡人称“离堆观”。
离堆山东崖靠嘉陵江边的盘石之上,有九曲流杯池,池水源于桂花井,水由石罅中溢出,澄清明净,冬温夏凉,沏茶煮饭其味甘醇。注解杯池之左,有一石室可容一人,即鲜于仲通当年读书之处。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时任邢部侍郎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因上疏忤旨,被谪贬为蓬州(今仪陇大寅镇)长史。他入蜀取道嘉陵江去蓬州赴任,途经新政时写有一篇七百九十言的《鲜于氏离堆记》。
为了纪念颜鲁公在新政离堆留下的足迹和墨宝,后在离堆山上修建了“颜鲁公祠”,并立碑记述。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监察御史卢雍题跋并书写的宋马存所撰之《颜鲁公祠记》,刻在一块长2.1米、宽0.805米、厚0.164米的石碑上,碑首呈孤形,竖立在颜鲁公祠堂内,故名“颜鲁公祠之碑”。碑阳刻《颜鲁公祠记》,碑阴刻唐吴道子所绘观音立身像。
离堆山顶,原有一座明清时期多次毁而重修的忠贤祠,祠堂是专为颜真卿、鲜于弟兄建造。
祠内今契清道光年间重修祠宇时竖立的一块记事碑,碑高1.42米,宽0.85米,碑面字迹比较完好,系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端午日忠贤祠落成时,由保宁府教谕李义德撰文,新政坝县丞沈寿榕以隶书写成的建祠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