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道旧居
国顺路650号第9宿舍又名玖园,陈望道旧居位于第九宿舍的东边一隅,大门正朝国福路,门牌号为51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本是一位资本家的私家花园,周围一圈筑有围墙,围墙外是连片的农田。五十年代初,毛泽东任命陈望道为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的首任校长。此时的复旦正处于一个发展壮大的关键时刻,学校为了落实当时的知识分子政策,也为了接待外宾的需要,根据市里的安排,便将国福路51号买下来,装修后请陈望道入住。
当时老校长身边的工作人员、学生及家属尊称他为“望老”。望老之子陈振新是复旦电子工程系教师,他向复旦青年记者回忆,这幢总面积约达300多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大大小小的用房有十二间之多,内部装修多为欧式风格。客厅是独特的圆弧形,与隔壁房间由一面可推拉的折叠式木门分开,天花板吊顶简单却不失大气。从木质的楼梯走到半层楼处有一卫生间。二楼有卧室、书房、储藏室,卧室圆形的小窗点缀在素雅的墙纸上,卧室隔壁为书房兼小会客室,与书房相连的是阳光屋,采光颇好。在二楼至三楼之间同样有卫生间,并有一朝北的阳台。三楼还有较小的二间房。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思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豪宅”。后来经学校再三说明并答应将校内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其底层,问题才得以解决。因小楼的屋顶上铺有绿色琉璃瓦,当时很多学生亲切地称其为“绿屋”。
1955年望老迁入后不久,底层即为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所用,底层朝南一分为三,东面一间作客厅用,西面一间和中间一间皆作为研究室的办公室,底层朝北的配电间和衣帽间则为研究室的资料、书报存放室。这是全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一个语言研究中心,由望老亲自主持。著名教授郭绍虞、吴文祺、周有光、倪海曙、濮之珍、李振麟、胡裕树、蔡葵等都曾受聘于研究室,而它,即是今天复旦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前身。
“绿屋”也常常作为望老接待校外来访贵宾的重要场所。1959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吴玉章老先生来复旦作报告,望老便是在“绿屋”中款待了他;之后,还有苏联高校代表团、国民党元老叶楚沧之子叶南等。
因望老的声望,房屋独特的欧式结构,经常可见同济大学建筑专业的学生前来写生,逢年过节,更有许多复旦人来此摄影留念。
国福路51号陈望道旧居2014.4.4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
“绿屋”北面另有两座红瓦、米黄色墙面的三层小楼,是数学系苏步青教授和陈建功教授的住宅。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两人从浙江大学来到复旦数学系,使数学系实力骤然上升,时任复旦党委书记的杨西光便决定为这两位“数学系的菩萨”造两幢别墅,分别位于国福路61号和65号。1958年由于陈建功教授被调回杭州大学担任副校长,65号暂时空置。学校领导斟酌后决定请生物系谈家桢教授入住。苏老则从搬入后一直住在61号的别墅里,直至2003年去世。
复旦大学玖园,为前校长陈望道与苏步青先生故居之地,即第九宿舍。有紫薇花树两棵,花繁叶茂,红霞似锦,望之恍如两老高尚灵魂,欢颜微笑。此两树来历非凡,更有悲欢历史。余每步行园中,听老人吴浩青院士、诗词书画家喻蘅教授,谈及其中故事,频频心动,思潮起伏,不能自已。爰写数言,雪泥鸿爪,留作青年学子业余助兴。
根据喻蘅教授介绍:“1965年望老(陈望道校长)自青岛开会归来,盛赞青岛绿化环境之美。到处可见紫薇夹道,市民称之为百日红。望老当时自费订购两百余株赠于复旦,委托总务处处长孙学博先生洽运来校,望老亲自指挥,分植于九舍内,以及国福路、国年路两侧,直达校园正门前。翌年开花烂漫,顿显奇观。不幸的是“文革”中却被诬为“为自己树碑立传”。造反派动员机关干群,大挖“修根”(修正主义根源)。一日之间,砍伐殆尽,仅遗漏九舍内两株。四十余年来,紫薇不误花期,到时盛开。但知其来历者甚少,故可谓“掌故花”也。
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陈望道旧居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2014〕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