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美食台
十一假期快到了,今年大家都准备去哪里玩?我们最近挖到了一个江浙沪附近的宝藏水乡——嘉兴。
这里是金庸先生的故乡,他不止一次用自己的文字介绍过家乡的风物,江南的婉约中隐含着他笔下的侠义江湖;这里还是座隐藏的美食小城,从传统的禾帮菜、到名扬四海的嘉兴粽子和烧麦,它的好吃程度绝不能被低估。
它夹在苏杭之间,江浙沪高铁火车1小时不到就能抵达。去年七月,国内首座全下沉式火车站嘉兴火车站正式通车,它由当下最炙手可热的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纯色简洁的室内,与公园连接的站前森林广场,颠覆你对传统火车站的想象。
大部分人把嘉兴当成中转站,或是来了嘉兴后直奔乌镇和桐乡,其实遍布老店,充满烟火气的嘉兴老城才是美食老饕会专程前往的美食宝地。我们尽情吃了一天,探访了好几家宝藏小馆子,奉上这份《嘉兴美食地图》,即使只来一天也能吃好玩好。
嘉兴自古为繁华富庶之地,素有“鱼米之乡”美誉。嘉兴菜也被称为“禾帮菜”,“土菜”和“水产”是它的特色。禾帮菜的“土”来自于乡土情结,乡村中收集来的新鲜菜蔬、野虾湖蟹等都是禾帮菜爱用的食材。
想尝到地道的嘉兴菜,当地人推荐了邹大鲜、禾城陆稿荐两家老店,推荐理由是,老店的菜不太会出错,很多本地人聚餐也会选在这里,价格也实惠。
我们第一站特意来了月河景区里的禾城陆稿荐,它临河而建,古朴的建筑沾染了江南水乡的风韵,随便拍拍都很好出片。
来禾城陆稿荐必点的酱鸭,他家可以说靠这道菜发家的,酱鸭油润光亮,醇香扑鼻,光看色面就馋得人直流口水。
他家用的是精瘦的麻鸭,肉质紧绷有嚼头,一点也不肥腻。虽然不挂汁,但非常入味,甜味、酱油味、香料味三者平衡得刚刚好。
对嘉兴人民来说,每年秋风起时,便是南湖菱最好的时节。它皮色翠绿,两端圆滑,小小一个,外形可可爱爱。
吃法也多样,剥壳后泡在盐水里直接吃,带着微微的清甜;和小葱、葱油一起爆炒,葱油的香气堪称点睛之笔,一下逼出南湖菱的清香。
镇桌菜红烧杂鱼,新鲜的鲫鱼搭配河虾和小螺蛳,像聚宝盆一锅端,浓稠的汤汁醇厚浓郁,把鲜味吊上一个新高度。
禾帮菜虽没有本帮菜的浓油赤酱,但吃到最后也稍感油腻,用一碗陆稿荐鸭血汤清清口,鸭血滑嫩,跟汤底融在一起,相映成趣,一碗下肚落胃舒服。
脆皮年糕无功无过,外皮不脆,过于粘牙,吃着有些费劲。旁边50米处,还有他家的熟食店和糕点铺,可以顺道逛一下。
吃完后下午还能去月河散散心,它虽不及西塘和乌镇名气大,但蜿蜒曲折的老街卧虎藏龙,既有江南独一份的闲适和小桥流水的幽静,还有花鸟市场、各家百年老字号营造出的烟火气,诉说着嘉兴这座城的魅力。
我们还挖到一家宝藏小馆,说是当地人聚餐都爱来这里。它藏在紫阳街一条小巷子里,不看清标识或没熟人带路还真找不到。五点刚过,店里已经来了几桌客人,拥在冰柜前点餐。
店里没有纸质菜单,墙壁上贴着菜肴对应的照片,冰柜里也有新鲜的食材,想吃什么直接和老板娘说,这点单方法够原始的。
招牌的葱油腰花,黄豆芽垫在最底层,腰花改花刀,配上蒜末香葱,滚油一浇,传出来的香味第一时间钻进你的鼻子。
腰花出奇地嫩滑,夹上的一瞬间几乎要从筷尖溜走,几乎尝不出腥骚味,挂满汤汁的黄豆芽更是爽口,吃得停不下来。
被我们称为下饭菜天花板的套肠千张结,典型的嘉兴红烧做法,略带甜口的酱汁最适合当肉汤拌饭吃,太香了!
套肠口感很紧致,外层是略带脆度的,内里却很软糯,不过可能是因为靠近小肠的缘故,吃到后面略带有苦味。
河鳗被称为水中的“软黄金”,冰糖河鳗也是江浙代表名菜之一。现点现杀,加上冰糖、生抽同烧,酱汁收得极好,吃口甜津津的。
河鳗烧得软糯入味,鱼肉嫩到仿佛能直接能抿化在舌尖,最好不用筷子夹,用勺子舀着吃,意料之中的美妙。
最后又盲点了一道普通不过的家常菜:雪菜毛豆炒鞭笋,出乎意料地好吃,雪菜腌制得恰到好处,鲜咸合一,一上桌就被我们光盘。
本来想“勇敢”尝试蒸双臭(臭豆腐和苋菜秆),但老板娘说外地游客没吃过的话不建议点,大部分人不能接受,免得浪费。
提到嘉兴代表小吃,自然是绕不开粽子的。在月河景区,甚至还有一座粽子博物馆,除了外地朋友熟知的五芳斋外,真真老老也是本地最值得吃的粽子。
上世纪初,嘉兴粽子创始人冯昌年先生在嘉兴老城张家弄创办“真真老老”粽子,几代传承至今,有将近80多年历史。
首推传人粽,糯米提前在由筒骨、本地土鸡熬制的高汤里浸泡,吸饱了精华,大肉事先不用腌制,蒸熟后,白色糯米被肉汁渗透,呈现淡淡的米黄色。
和酱油肉粽的口感完全不同,传人粽不需要酱油提味,咸鲜味的来源都是高汤。瘦肉不柴,尝着有滋有味,肥肉晶莹透亮,入口即化,好吃。
腐乳鲜肉粽也不错,在高汤的基础上加了绍兴咸亨腐乳制成腐乳汁,红彤彤,好不诱人。腐乳味不算重,更多的是香味。
相比起粽子,嘉兴人的早餐餐桌上,烧麦才是绝对王者。和外地朋友惯有的认知不同,嘉兴烧麦没有糯米的加持。是纯肉馅的。
最经典的笋肉烧麦,不是鲜笋的季节,店家大多用笋干代替,有的店家还会供应虾仁鲜肉、蛋黄鲜肉烧麦,选择多种多样。
一笼10个,放在蒸笼上蒸,一掀开盖子扑鼻而来的热气和香气。轻轻一咬,满满一包汤汁,鲜得令人忍不住眯眼,好吃的烧麦皮子不会太死,薄而不破,肉馅鲜美多汁,笋丁增鲜和增加层次感。
本地人的吃法是蘸上醋和桐乡特色辣椒酱,鲜香满溢,还能很好地中和肉汁的油腻。
吃烧麦,一碗清汤牛肉粉丝汤是标配,一把粗粉丝打底,腌制过的牛肉切成丁,再撒上些葱花和榨菜丁,口味非常清淡。粉丝滑溜晶莹,吃上去带有少许韧劲,都不需要用筷子,直接嗦溜大口喝就对了。
我们去的是斜四街烧麦店,嘉兴最热门的一家烧麦店,来吃的都是附近的街坊邻居。他家菜单很朴素,只供应笋肉烧麦一种,粉丝汤选择倒是多,有本地人爱吃的猪心、猪肺和千张包。
吃完烧麦肚子还有余地的话,可以去附近的老牌社区杨柳湾逛逛,那里是隐藏的宝藏美食街,藏了10多家有烟火气的小店。
另一家老牌烧麦四时春、杨柳街社区对面的老三牛肉包子、雪媚娘馄饨烧麦,还有下午才出摊凭运气吃上的铁板里脊肉,各种美味轮番上阵,让你的舌头应接不暇。
油煎,烧麦的另一种热门做法,下面的底类似于生煎,有金黄色的脆壳,透着薄皮还能看到油润的汤汁,香脆的口感赋予了烧麦另一种美味的形式。
一份油煎烧麦足以吃饱,但我们还是贪心地加点了一碗野菜大馄饨,猪油、小葱、清汤,三管齐下,光是汤底就让人鲜掉眉。
嘉兴的大馄饨实打实的个头大,一个将近有一整个手掌大,里面的馅剁得极细,肉质吃着也很紧实。
这家店叫做饨顿香馄饨,典型的烟火气小店,烧麦要做成油煎的得额外加3元,每一份都得现煎现做,点完得等个10分钟。这份烧麦带来的碳水和脂肪的快乐,让我们离开嘉兴后还记挂上好长一段时间。
嘉兴人也钟情于糕点,有悠久历史的嘉湖细点,它是嘉兴、湖州等地民间传统“茶食”,从明代流传至今。
嘉湖细点以米制品为主,做工精细、口感特佳。它分为水点、干点、糖食等,比如粽子就是嘉兴细点中的最古老的食物之一。
月湖景区里有好几家卖传统糕点的,当地人推荐我们来古居斋,记忆中的嘉兴味道。
粉红色、软糯酸甜的桔红糕;绵软清香的绿豆糕;内里夹满芝麻的椒盐小酥饼;做工考究、口感细腻的芡实糕还有镶满桂花的糖糕,这些糯唧唧的小点心看着就馋人。
一众糕点中,我们发现了以前没尝试过的雪饺,它可不是饺子,白如雪,形如饺,是裹上米粉的一种糕点。
所谓“雪”是炒熟了的籼米,磨成粉,再加入绵白糖,其色如雪而味甜。和想象中的松软不同,他外层是自带脆度的,内里是红豆馅,香甜可口。
大多数糕点的保质期在20-25天,买回家当伴手礼送人再合适不过。
除了美食外,打卡去年7月试通车的嘉兴火车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它身处于嘉兴老城中心,和我们上文推荐的店铺直线距离都不算远,车程10分钟左右。
颠覆了那些批量复制的、又高又大的火车站,嘉兴火车站,被繁茂、绿意盎然的植物包围,被称为“国内最美火车站”。未来植物繁茂,它还将变成“森林中的火车站”。
设计师马岩松告诉我们,“国内很多城市的火车站建筑自成一体,跟城市的连接特别不顺畅,车站周边总是有一片非常大的区域,还有高架桥,有巨大的广场,与城市环境整个脱离开,进出车站特别不方便。”
但嘉兴火车站,跟老城周边的环境、公园、南湖、低矮的兼职片区,都能融合。室内的整体设计,白色极简风格。在站房内部还种了大树,带来室外感。
两座下沉式的候车大厅,挑高15米,天窗上充足的自然光洒下来,显得整体通透明亮。
从候车大厅出发去往月台和出站口的通道,有点像时空隧道,充满未来感。
更重要的是,地下一层的设计,使得各种交通都实现了一个拼接,比如下火车后出站打车,我们算了下,大约只需要走7分钟就能到网约车出口。相当便捷。
走到地面,仿佛步入了一个森林广场。南北广场和人民公园加起来,一共栽种了包括榉木、香樟、桂花、枫树、乌桕、水杉、樱花等,超过1500棵树木。
从远处看南广场,远看就像是连绵起伏的绿丘,7座建筑,有一种“漂浮”感,大多4层,底下的两层基本上跟景观草坡融合,承担人文商业、酒店功能等,未来是一个非常综合的城市空间。
如果你有来嘉兴的打算,可以考虑从嘉兴站下车,打卡这座与众不同的火车站。同样地,即使你不坐火车,也可以来这个新片区,它超越了火车站的使用范畴,值得你好好逛一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