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距离巴西海岸线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个风光恬静,树木葱郁的小岛,从空中俯瞰过去,整座小岛岩礁棋布,风光瑰丽。
这座岛屿本名大凯马达岛,位于巴西大西洋沿岸。距离著名的圣保罗市仅有32公里。岛屿面积约43万平方米。然而,岛上却并没有人居住。
这是因为岛上群蛇盘绕,曾被称作每5平方米就有一条蛇,它还有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巴西蛇岛”。
虽然人迹罕至,但每年都有偷猎者死于岛上毒蛇的攻击。巴西政府也对这种情况毫无办法,不论是蛇岛,还是偷猎者,都是他们难以解决的难题。
这些蛇究竟是哪里来的呢?这些偷猎者,又为什么即便有生命危险,也要上岛呢?
万蛇之岛
附近岛屿的居民谈起蛇岛时,总会面露惧色。据他们的描述,这座岛屿遍地蛇莽,寸步难行,普通人若是不幸迷路登岛,必定是九死无生。
对于岛上的毒蛇,在当地居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从前有一群穷凶极恶的海盗,他们在巴西漫长的海岸线上,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聚敛了庞大的财富。
他们猖狂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政府决定对他们进行联合围剿。政府军装备精良,这群海盗自然不是对手。他们被一路追赶,走投无路之下来到了这座无人小岛。
那时的巴西蛇岛还不叫蛇岛,岛上没有蛇类。各种温驯的动物栖息于此,整座岛屿仿佛一座世外桃源。
凶残的海盗不愿交出自己财物,他们从陆地上收集了各种各样凶猛的毒蛇,并将它们散布到了岛上。他们将抢到财物全部埋在了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等待着的冒险家们前来问津。
传说终归是传说,蛇岛上的蛇究竟从何而来,还得从这座岛屿的形成开始说起。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由于地壳的“褶皱运动”,陆地在新第三纪时期断裂上升,形成了巴西高原。在随后的地质运动中,低矮的大陆从高原割裂开来,最后被海水淹没,未被海水淹没的山峰露出海洋,便成为了岛屿。
在更往后的时间长河里,海涨海落,沧海桑田。岛屿时而没入海面,时而又与陆地相连,就这般循环往复。
如今我们观测到的蛇岛,就是他最终的模样。
自蛇岛孤立于海上之后,这座岛屿便开始演化出独属于他的生态系统。
起初,岛屿上的蛇并不具备那么强的毒性,它们的数量也在一个正常的范围,长年以蟑螂、百足虫为主食。
但随着岛屿的孤立,食物来源变得既单一又短缺。在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过程中,毒性弱小的蛇被淘汰掉了,只有毒性够强,能够一击致命的毒蛇,才能在岛屿上存活。
蛇类在这座岛屿中的繁衍条件实在是太过安逸了。没有天敌的环境,让存活下来的毒蛇得以大量繁衍,它们的数量膨胀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跟据驻岛研究人员多年的数据,在岛上生活着大约43000条毒蛇。
这对于蛇类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本就单一的食物来源,在众多蛇类的竞争之下,变得愈发的珍贵。食物的短缺让蛇类被迫寻找其他途径,于是它们将目光盯向了天空。
巴西蛇岛处在候鸟迁徙的路上,那些些季节性长途飞行期间的候鸟,往往会在此停歇,补充食物和能量。
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命,蛇类爬上了枝梢间捕食候鸟。
毒蛇抓捕猎物的方式往往是通过毒牙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然后再进行化学跟踪,待目标毒发身亡后,进行进食。
但在捕食鸟类时,这个方法就不是那么管用了。候鸟在受到攻击后,会拼命地煽动翅膀,飞离被攻击的地方。等到毒性发作时,有些大一点的候鸟甚至都已经飞出岛外了。
因此想要捕食候鸟,只有两种办法,要么你的体型够大,速度够快。你可以通过撕咬直接捕获小型的候鸟。而另一种办法,就是你的毒性够强。从毒牙接触到候鸟到它准备逃跑的这段时间里,就足以让它毙命。
于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这座岛屿中最为顶尖的捕食者,金矛头蝮蛇,脱颖而出。
万蛇之王“金矛头蝮蛇
金矛头蝮蛇是矛头蝮蛇中体型最小的品种,他的体型通常不超过一米,周身有一节节土黄色的环纹贯穿身体,舌头暗红色,瞳孔纵置。
但就是这类身长不过一米的毒蛇,却被称为“南美洲最毒的蛇”。
矛头蝮蛇有着极快的攻击速度和远超同类的毒性。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它们进化出了越来越致命的毒性,是陆地上同种蝮蛇的足足五倍。
金矛头蝮的毒液主要是血液毒素和肌肉毒素,被咬伤者会出血凝障碍,体内器官会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咬伤者死于肾衰竭和大出血。
它仅需注入0.02克的毒素便足以让一个体格健壮的成年男子丧命。带有强酸性的毒液,甚至能够腐蚀肉体。被金矛头蝮蛇咬中的部位,蛇毒将腐蚀融化人的皮肤,伤口极难愈合,会留下永久性的疤痕。
它繁衍能力较强,平均每窝能孵化出6-12只幼蛇。
然而就算是这样强大的蛇中王者,如今也面临着种族灭绝的危机。
15年间,岛上金矛头蝮蛇的数量由一开始的上万条,下降到如今的不足5000条,降幅高达50%。
而造成金矛头蝮蛇如今困境的,既有“内忧”,也有“外患”。
科学家通过长期的驻岛研究发现。金矛头蝮蛇地产蛇率大幅下降,由原先的每次产6-12只下降到仅产4-8只。而且所产的幼蛇体质孱弱,极易夭折。
雪上加霜的是,许多金矛头蝮蛇都出现了雌雄同体和不孕的现象。
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由于蛇岛相对于外界孤立的自然生态,导致金矛头蝮蛇只能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繁衍。
在封闭狭小的自然环境中,原种群间很容易出现近亲繁殖。过高的近亲繁殖水平,让金矛头蝮蛇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产生了有害基因。雌性蛇类繁殖力降低,雄性蛇类精子突变水平提高,这引发了种群间的近交衰退。
想要解决这个繁衍困境,就需要让金矛头蝮蛇跳出原先封闭独立的生态环境。
科学家考虑过将金矛头蝮蛇引出岛外,投放到新的生态环境中。但是由于金矛头蝮蛇的毒性实在是太强,攻击性过高,将其贸然引出,容易导致毒蛇的泛滥,最终只能另寻办法。
封闭的自然环境只是导致金矛头蝮蛇数量下降的其中一个因素,另一个导致金矛头蝮蛇数量锐减的重要原因,则是捕蛇人的疯狂偷猎。
研究人员发现,金矛头蝮蛇的毒液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从金矛头蝮蛇的蛇毒中所分离出的抗毒血清对处理蛇的咬伤有奇效。
在巴西,每年至少有3.5万人被蛇咬伤,有超过300人死于蛇毒,因此不少医院对血清都有着储备的需求。
而从蛇毒中提取的注射用矛头蝮蛇血凝酶可用于需减少流血或止血的各种医疗情况,大多被用于手术的预防出血。相比其他蛇毒类的血凝酶,它的止血起效更快,凝块纤维直径最粗、最易降解、安全。
不仅如此,经过巴西科学家的多年研究,发现金矛头蝮蛇蛇毒中含有小分子肽、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脂类生物胺等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的促进血压循环,对研究治疗癌症和心梗,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金矛头蝮蛇一身都是宝。不少富豪甚至以饲养它为乐,它的蛇毒在黑市上的价格高达3万美元每克。
面对一夜暴富的诱惑,不少偷猎者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踏上蛇岛,一搏千金。金矛头蝮蛇因他引以为傲的致命毒液付出了代价。
作为巴西蛇岛食物链顶端的王者,在面对人类的追猎时,它的毒牙显然帮不上什么忙。在疯狂的捕猎下,它的数量不断减少,种群数量岌岌可危。
为了遏止这种情况,巴西政府指派了专门的军队在巴西蛇岛这条路线上巡逻,以保护金矛头蝮蛇的种群繁衍生息。
随后黄金矛头蝮被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列为了极度濒危物种。
但巴西政府真的对蛇岛这块风水宝地不动心吗?其实并不是。早些年间,他们还是做出过努力,想把蛇岛利用起来的。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巴西政府曾经有过开发蛇岛的计划,20世纪初,政府在岛屿上建起了一座半自动化的灯塔,并派工作人员看守。直至1920年,岛上的最后一位灯塔管理员,由于被毒蛇潜入家中后不幸遇害。从那之后,这座岛屿就处于一直半遗弃状态了。
后来,政府看中了这座岛屿适宜的气候和平整的土地,决定在岛上发展果业,种植香蕉。
他们选择用放火烧林这种最粗暴的方式开垦荒地,这座岛屿最初的名字,奎玛达格兰德岛,便是来源于此。“Queimada”,在葡萄牙语中亦有森林大火的意思。
在开发的过程中,巴西政府发现这座岛上有惊人数量的毒蛇,不停地有农民被蛇咬伤。出于安全考虑,开发就此搁置。
整座大凯马达岛似乎多年都笼罩在毒蛇的阴云中,因其而产生的蛇害事件也是层出不穷。最终,在1984年,巴西政府正式设立大凯马达岛为自然保护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登岛,这座岛屿彻底成为了蛇类的天堂。
研究人员为岛上的蛇植入芯片,测量体长、体温和体重。还会收集不同蛇类的DNA,并进行分析。
他们对蛇类进行人工繁殖,研究蛇的进化方向,以寻找方法解决这座蛇岛的生态问题。
在中国,同样有一座立于海上的蛇岛——小龙山岛(又称“大连蛇岛”),也面临着一样的困境。
大连蛇岛亦是同病相连
大连蛇岛位于辽宁省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渤海中,面积仅为为0.73平方千米。
从旅顺口区的老铁山上向海远眺,便能看到碧波荡漾的大海中,漂浮着一座翠绿的小山。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连蛇岛。
与巴西蛇岛丰富的毒蛇种类不同,大连蛇岛上仅仅栖息着一种毒蛇,那便是黑眉蝮蛇。这座面积狭小的岛屿竟然承载着近2万条黑眉蝮蛇,其分布密度令人咋舌。整个地球上,也只有这座蛇岛上,栖息着黑眉蝮蛇这个独一无二的物种。
黑眉蝮蛇与金矛头蝮蛇同属于蝮蛇种,都生长在独立的生态系统中。因此他们之间具有许多共性。他们都拥有剧烈的毒性,并且靠捕食候鸟为生。
大连蛇岛在地质运动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地质裂缝,而黑眉蝮蛇喜欢栖居于石缝之中,整座岛屿对于黑眉蝮蛇的生存环境来说可谓是得天独厚。
大连蛇岛与巴西蛇岛在气候和生态环境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黑眉蝮蛇进化出了独属于它的生存之道。那便是夏眠。
每年的4-5月与9-10月,是候鸟的迁徙季。大量的候鸟会在小岛上停留。与此同时,黑眉蝮蛇也进入了他的活跃时期,他们开始捕食,并积蓄能量。在7月及11月以后,黑眉蝮蛇会分别进入冬眠和夏眠。
一年两季休眠,便是黑眉蝮蛇独一无二的特征。因为只有最大程度的保存体力,才能在这座贫瘠的岛屿上繁衍下去。
在对黑眉蝮蛇的观察过程发现,蛇岛上的蝮蛇对人类并没有表现出攻击欲望。在观察过程中,拍摄人员甚至近距离接触了黑眉蝮蛇,但它好像对人类的冒犯行为并不感冒,它们专注于自己的捕食过程,只对眼前的猎物感兴趣。
黑眉蝮蛇并非如人们所想那般,占岛为王。相反,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黑眉蝮蛇也仅仅是艰难求生。
他遭遇了与金矛头蝮蛇相同的命运:因为其较高的药用价值,惨遭人类捕杀。
早在侵华战争时期,日本人便开始在岛上抓捕蝮蛇。多年间,有将近7000条黑眉蝮蛇惨遭抓捕,然后被运往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同样有贪婪的盗猎者觊觎与蝮蛇的价值,捕猎行为屡禁不止。
直至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保护区正式建立,黑眉蝮蛇群才得以繁衍生息。
为了保护蛇岛的生态环境,环境管理局的工作人员长年驻岛,他们与蛇共同生活,艰苦而寂寞。驻岛人员孙立新说:“我们当时唯一的娱乐就是晚上广播电台播放的文艺节目。”
工作人员不仅要照顾蛇的饮水与食物,他们还要扮演医生的角色。每当有受伤的蝮蛇出现,他们就要掰开蛇嘴,为它们涂抹药水。
20多年与蛇朝夕相处,被蛇咬已是家常便饭了,但孙立新却从来没有下过岛。对他而言,蛇岛蝮蛇就像他的“孩子”一样。
在守蛇人的共同努力下,蛇岛蝮蛇的种群数量从9000余条回升到了近20000条。
现如今的蛇岛老铁山保护区,已经成为了一座不折不扣的蛇类博物馆。多年以来,工作人员在保护蛇、研究蛇、养殖蛇、利用蛇、展览蛇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围绕大连蛇岛这座巨大的自然财富,保护机构建立了保护站、研究所、养殖场、中药厂、制药厂、医院、博物馆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并开展了各项动物技术的交流和普及工作。
对于人类而言,蛇诡秘而危险,我们的祖先早在1.3亿年前,就与这种生物打上了交道,在随后漫长的进化旅途中,也始终与蛇同行。在东西方不同的传说中,蛇这一形象,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圣经里,最初的人类,亚当与夏娃在伊甸园中便是受到了蛇的唆使,而吃下禁果,被上帝贬落人间。在东方的宏伟史诗中,人首蛇身的女娲捏泥造人,以彩石补天。
人类对蛇的恐惧根植于基因深处,但蛇类依旧与人类文化水乳相融。
蛇岛本就是蛇类为数不多的主要栖息地,世界上濒危的蛇类在此得以繁衍生息。蛇岛是全世界的自然遗产,拥有着无可替代的观赏价值、研究价值和生态价值。他关系到一个物种的毁灭与延续。
2021年2月,《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正式公布,这份姗姗来迟的名录,在1989年版本的基础上,新增了517种野生动物。这对于动物保护工作着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但在高兴的同时,我们也要直面现实中严峻的挑战。保护濒危动物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需要工作者们呕心沥血,克服困难。
我们国家在生态保护的机制和法律法规方面,已经初有建设,但仍旧需要我们努力前行。
每一个物种的存续,都是大自然的选择。偷猎者为了一己私欲肆意破坏物种平衡,终究会自食恶果。
对于巴西蛇岛上蛇的处境,读者有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