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伴着鸡笼山脚下一条小溪穿村过寨,左边是连绵的大棚果蔬,右侧是飘香的稻田。
井堂村特色农业基地。
金秋时节,来到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井堂村,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百姓安居乐业,在县乡村干群共建共治下,俨然一幅和谐恬淡的美丽乡村画卷。
共同整治环境,美化家园
“我们村以前家禽到处跑,垃圾随意堆放,一到下雨天,满地泥泞,污水横流,别提多烦心。”9月20日,正在打扫村公路卫生的村民葛先强谈起生活环境的“大变样”。如今,道路铺了沥青,房前屋后干干净净,环境好、空气也清新,人也有精神了。
“建设美好家园,改善人居环境少不了。我们有意识的宣传引导村民共同参与进来,形成了从共同商量到共同整治,再到共同管理的机制。”麦市镇井堂村党支部书记葛先富介绍,这种模式下,大家参与村庄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很高。
干净整洁的村庄。
井堂村制定了贴合实际的人居环境整治方案,对村组道路逐一逐段划定责任区域,把村民包保家门口的卫生、秩序、整洁等要求写入村规民约,人居环境管理员及时对文化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垃圾清扫及清运,通过座谈走访、屋场会、党员中心户长讲解等形式,宣传“扫清小家,干净大家”的理念,调动村民环境整治积极性,动员自筹资金、自主选择、自行栽种,在房前屋后建设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
家建好了、变美了,还需要共同维护。该村利用周末时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环境评比活动,评选出10户卫生文明家庭,对评比结果张榜公示,设置物质奖励,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在村民的共同参与下,如今,道路有人管了,垃圾实现了分类投放、集中转运,全村因势造景建设“四小园”20余处、打造微景观10余处,村庄面貌实现了全面整治、整体提升。
众筹建文化礼堂,留住乡愁
“井堂大屋历史悠久,也是我们的祖屋,如今要修建文化礼堂,我愿意捐款,出一份力!”麦市镇井堂村村民葛伟峰第一个表态。 中秋夜,村民围坐在池塘边晒场上,商讨古屋修缮一事。
井堂大屋,建于宋元时期,曾出过“七父子五知县”,是葛氏一脉的祖屋,由于年久失修,房屋损毁严重。为留得住乡情、记得住乡愁,村委会决定组织对古屋进行修缮。屋场会上,村民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按照村民意见,建设思路方案不断完善,达成了初步共识,当晚就筹集资金5.2万元,截至目前,共筹集资金近30万元。
“有事大家议、有事共同做,在井堂村很常见。这几年,都是村民自己的事,自己商量着办,村民们从‘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村民有了融入感和自我感。”葛先富很自豪。
近年来,井堂村探索“政策宣讲+屋场会”基层治理模式,发动村民和乡贤两股力量,以屋场会为载体,搭建议事平台,倡导“让村民自己来决定自己的村庄怎么建设”的理念,涉及村级发展、项目实施、民生建设等事务划分为“大事、中事、小事”,上屋场会共谋,共同解决乡村建设发展中的难题,以此激活村民共同缔造美好家园的“动力源”。
今年,该村累计召开屋场会20余场,共同探讨商议民生实事16件,已完成村湾屋场整治项目3个,共自筹资金70余万元,筹劳200多天,建成文化广场3个,完成水塘护砌3口。
打造乡村公园,共享风景
走进井堂村党群服务中心,“多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十二个大字映入眼帘。
站在休闲广场前,村支书葛先富说道:“这个广场建起后,每晚有五六十名妇女来跳舞,过去村民还得去其他村跳,现在出门一抬脚就到。”
舞蹈队只是休闲娱乐的一个缩影,村里正在组建腰鼓队、二胡队、唢呐队等,并发动组织手艺人来村里教学,进一步丰富村民闲暇时光。
“要强村富民,就必须发展特色农业,走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之路。”针对该村地处鸡笼山自然风光带,拥有厚重红色历史文化的实际,村“两委”班子决定把发展观光农业,加快旅游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工程来抓。
屋场会上,村“两委”班子同村民共同谋划了井堂“一日游”观光休闲游玩线路;葡萄园种植区建设复古门楼、观光走廊、园林灯和采摘区等基础观光设施;依托鸡笼山独特风光,建设“文旅井堂”等事宜。
蛤蟆石水库风景区。
完善《鸡笼山——井堂古民居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划分鸡笼山自然风光观赏区、井堂村古民居民俗风情区、鸡笼山抗战烈士墓及公墓缅思区、生态农业采摘区及花卉婚纱摄影基地、蛤蟆石水库休闲农家乐等“五大功能区”。
该村将依托鸡笼山排石崖“古长城”特色风貌,谋划打造鸡笼山“石长城”乡村公园,建设观光步道、观景休息亭等,让全体村民既能共享家门口风景,又能通过“产业+旅游”富民增收。
来源:中国农网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责编:无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