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境内水网交织,河汊纵横,有两条主要的河流,一是黄浦江,二是苏州河。
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起源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经吴淞口注入长江,奔流入海。
苏州河是吴淞江的一段。吴淞江全长125公里,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流经上海,至外白渡桥东侧汇入黄浦江。吴淞江经过上海这一段,约54公里,河宽40至50米被,叫做苏州河。
苏州河的得名,还有一段故事。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上海成为5个通商口岸之一。一部分外国探险家来到上海后,又沿着吴淞江乘船而上,抵达上游苏州一带。因此,外国探险家将这条河流称为“苏州河”。1848年,上海道台麟桂在与英国驻沪领事签定协议扩大英租界,把吴淞江写成了苏州河。
苏州河因而成为官方和民间的标准名称。
上海是一座依河兴市、借河发展的河口海岸城市。可以说,没有黄浦江,没有苏州河,就没有上海今天的繁荣昌盛。那么,黄浦江和苏州河,谁才是上海的母亲河呢?
有人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郑祖安认为:“明永乐元年,户部尚书夏元吉受命治水,他开挖了范家浜,上通上海浦,下通入海口,让太湖水由此入海,形成了今天的黄浦江。黄浦江水势日盛,终于从吴淞江的一条小支流变成了大主流,而原先江面开阔的吴淞江却渐渐变成了支流,史称‘黄浦夺淞’。由于吴淞江较浅,船舶改停黄浦江边的十六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真正的上海城。”
有人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黄昌勇说:“即便上海今天的重心可能已经转移到黄浦江,但从上海城市的历史发展来看,苏州河的地位无疑要比黄浦江高。从外滩源为何出现在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点,从黄浦江的入海口为何叫吴淞口等,都可以看出苏州河的重要性。从对上海城市发展的影响来看,也是苏州河大于黄浦江,黄浦江早先是上海城市的边缘,浦东以前是乡下,所谓‘西城东乡’,而上海城市是沿着苏州河向西、向东、向南、向北逐渐发展的。”
看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其实,不管是说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还是说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两种观点都有道理。
我们可以分两个时间段来看这个问题。
在明朝以前,苏州河是一条水量浩瀚的大江,河宽10千米以上,江面宽阔,气势澎湃,远非今天的苏州河可以相提并论。这一段时间,上海所有的河流,都是苏州河的支流。元朝时期,朝廷在上海设置“松江府”,也是根据苏州河原来的名称“吴淞江”命名。苏州河苏下游近海处被称为“沪渎”,也是上海市简称的命名来源。那时候,古代上海就是沿着苏州河两岸发展、壮大。
从这一层意义而言,苏州河称得上是上海的“生母”。
黄浦江曾经是苏州河的支流。由于地方官府纵容民众围垦造田,使得苏州河日益缩小。1403年,明朝工部尚书夏元吉将黄浦江修凿疏浚,经吴淞口入注长江,这就是“黄浦夺淞”。在那以后,黄浦江和苏州河的地位发生了调换,苏州河反而变成了黄浦江的支流。
1843年上海开埠,英国人在黄浦江畔的外滩一带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在黄浦江北侧的虹口一带建立了美租界。1849年,法国人在黄浦江西侧的卢湾区(已并入黄浦区)和徐汇区两区内建立了法租界。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黄浦江沿外滩一带人口稠密,商业繁荣,经济发达,变成了著名的“十里洋场”,成为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上世纪90年代,地处黄浦江东面与外滩隔江相对的浦东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如今,矗立在浦东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
从这一层意义而言,黄浦江称得上是上海的“养母”。
【参考资料:《苏州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黄浦江历史形成》《回到苏州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