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东省栖霞市,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中国民间故宫”美誉的牟氏庄园瞧一瞧、看一看。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占地2万多平方米,有厅堂楼厢480多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古朴典雅,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地主庄园,每年都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对了,据媒体报道,从目前到2020年12月31日,全国医务工作者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或护士证)可以免费参观牟氏庄园。
牟氏庄园的创建,离不开一个叫牟墨林的清朝大地主。
牟墨林是清朝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一个地主。他父亲叫牟綧,是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地主。当年,牟綧的父亲留给他60亩土地,他用一辈子的奋斗,将60亩土地变成了1000亩土地。牟綧死后,这1000亩土地留给了牟墨林。
牟墨林有一个外号叫“牟二黑子”。这是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一个“黑”字,皮肤又长得有些黑,因而得名。从外形上看,牟墨林长得五大三粗;实际上,他很有些经营的头脑。
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拥有1000亩土地的人家,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地主了。靠这1000亩土地,一家人完全可以过着比较滋润的生活。可是,牟墨林并不满足。他有更大的目标——将周边的土地,都变成他家的。
在正常的情况下,要收购土地,必须征求卖方的同意,还得支付不菲的购买费用。牟墨林拿不出这么大一笔钱来,只能等待时机。
时机说来就来。
1836年,山东半岛发生罕见的大灾荒,无数人流离失所,到处逃荒。栖霞也不例外。根据地方志记载,栖霞“岁大歉,人相食”。轻描淡写的6个字背后,是一幅人间地狱的惨像。
许多灾民纷纷来到牟墨林家,找他借粮食。牟墨林的回答是:粮食不借,只能用土地来换。灾民为了活命,只好将土地换给牟墨林。
在兵荒马乱的年月,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很快牟墨林家的粮食换完了,他又当机立断,派人到东北购买了一船高粱,用之与灾民更换土地。实事求是地说,牟墨林的做法是为了圈得灾民的土地,但客观上也救了无数灾民的生命。毕竟,土地失去了,还可以想办法挣回来;命丢了,可就是毫无办法了。所以,灾民们对牟墨林没有怨言,还感激地称呼他为“活菩萨”。
就这样,一场大灾荒,给牟墨林带来了周边村子数万亩的土地。到牟墨林去世前,他家已经拥有了45000亩土地。
牟墨林拥有如此巨大的家产,却始终保持着崇尚勤俭的作风,平时里穿得像庄稼汉一样,经常在腰间扎一根草绳,背着一个粪篓子到田间去劳作。
一次,牟墨林正在庄园里拾粪,一伙土匪冲进来,见到他,根本没想到这个穿得寒碜的老头子就是传说中的牟墨林,边喝问:“牟二黑子在哪儿?”
牟墨林临危不惊,用锨向里面指了指,打发他们走了。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牟墨林也很担心自己积攒的家业,被子孙们胡作非为,坐吃山空。于是,牟墨林立下家规,严格要求子孙们好好读书,不做纨绔子弟。他家的大门口,写着八个大字:“耕读世家,勤俭家风”。在牟墨林的严格要求下,子孙后代个个都很争气,将牟墨林的产业越做越大。到清末民初时,他家的土地已经扩张到6万亩,年收地租300万两白银。
牟墨林在世时,还将祖传下来的牟氏庄园修建扩大,最终成为现在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