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又名“槎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由于是客家人的聚集地,风景秀美,拥有华南第一大湖“万绿湖”,被称为“客家古邑,万绿河源”,又有珠江三角洲后花园的美誉。
俗话说,“人杰地灵”。河源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孕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河源儿女。其中,有一个家族堪为代表。这个家族人才辈出,清朝时期,三代人中就产生了三个总督和一个巡抚,比之著名的曾国藩家族、李鸿章家族也毫不逊色,被人称赞为“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
这个家族姓颜。
河源颜氏家族,本是福建漳州府人。明朝崇祯年间,受战乱的影响,颜氏家族从福建漳州府迁徙到广东河源连平县来,从此在凤凰山下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颜氏家族重视子女教育,到广东河源后的第三代,就开始有子女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了。到第五代,出现了第一个封疆大臣。
这个人叫颜希深。
颜希深,字若愚,于1729年出生于广东河源连平县元善镇。“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颜希深背后的女人,就是他的母亲何氏。何氏出身书香门第,贤惠慈善,知书识礼,以种桑织麻供子读书。
颜希深在母亲的抚育下,从小就聪颖过人,勤奋读书。他考中进士后,点了翰林,被外放到地方上做官,历任泰安知府、济南知府、四川按察使、江西按察使、福建布政使、湖南巡抚、云南巡抚等职。
1780年7月,颜希深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云南巡抚任上,享年52岁。
颜希深有三个儿子,分别叫颜检、颜模、颜樾。在这三个儿子中,长子颜检表现得最好,官做得最大。
颜检,字惺甫,生于1757年。1777年,颜检被选为拔贡,以朝考一等的成绩,分到礼部任职七品小京官。此后,颜检历任礼部郎中、江西吉安知府、云南盐法道、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云南按察使、贵州巡抚、浙江巡抚、福建巡抚、直隶总督、漕运总督等职
颜检的仕途,并没有上面这份简历中看起来那么顺利。事实上,颜检多次被贬斥。而且,大多数时候不是因为他自己犯错,而是受到下属的牵连。
比如,1804年,颜检任职直隶总督时,辖区两个百姓王洪中与张文观斗殴,王洪中受伤。告到官府后,由于负责审理案件的地方官员偏听偏信,导致王洪中受责,自缢身亡。事情一下子闹大了,刑部在审理此案时,认为颜检没有亲自审案,以至于酿成悲剧。颜检因此被革职留任。
比如,1806年,直隶地区发生官吏、幕友、长随人等,勾通一气,任意侵吞国家正帑的案件。颜检多年担任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对于此事懵然不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被革去顶戴,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两年后的1808年,才被释放回来。
1832年,颜检因病去世,享年76岁。
颜检的子辈里面,出了两个总督。
一个是儿子颜伯焘。
颜伯焘,字鲁舆,生于1792年。颜伯焘于1814年考中进士,入翰林院,步入仕途。历任陕西延榆绥道、督粮道、按察使,甘肃、直隶布政使,陕西巡抚,云南巡抚兼署云贵总督,闽浙总督等职。
1842年,颜伯焘任职闽浙总督时,因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事失利,被清廷以“未能进剿”之罪,革职职务,打回原籍。途中,经过福建漳州。漳州是颜伯焘的祖籍地,又是他担任闽浙总督时的辖区。当他经过漳州时,地方官员大张旗鼓地招待。颜伯焘在漳州歇息了5天,当地的招待费用达到了1万多两银子。
1855年,颜伯焘病逝,享年64岁。
二是侄子颜以燠。
颜以燠,生于1793年。颜以燠16岁考中秀才,23岁考中举人。随后,颜以燠以品学兼优,历任爱新觉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文渊阁检阅、内阁侍读等职。
后来,颜以燠以京察一等,外放出任江苏徐州府知府,护理苏松大兵备道,赏戴花翎。接下来,继任淮徐杨海兵备道、河道,东河总督,兵部侍郎等职。
河源颜氏家族走出了如此多的高官,有何奥秘?
从颜希深开始,颜氏家族流传着一份一共36字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份“官箴”字字如金,句句警策,既是做官的准则,也是为人的警句,显示出颜氏家族独特的家风。
如今,这份“官箴”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供后人观看。
【参考资料:《清史稿》《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