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造就了莱西“天生丽质”的靓丽底色。漫步大沽河畔,泛舟莱西湖心,畅游姜山湿地,感受到的是莱西的风致嫣然,气韵灵动。但这只是“大美莱西”的一个侧面,莱西是立体的、丰富的、多姿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莱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莱西人用实干担当谱写了发展史上一个个精彩篇章,交出了一份厚重提气的成绩单。
综合实力变“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1年的330.3亿元到2021年底首次突破600亿关口,达到625.5亿元,增长了89%,入选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进步县。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等一批“助力莱西的平台”成为“成就莱西的机会”。
动能转换变“快”。除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外,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相继布局、持续壮大,全省唯一的航空产业特色小镇、青岛唯一的装配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基地、青岛首个零碳园区等加速成为莱西产业“新地标”。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稳居全省县级第一,先后实现“双过百”“三个一百”“3111”目标,招商引资一年一个大跨越。
改革创新变“丰”。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上百个改革典型在全国全省示范引领,呈现出从“点上开花”到“面上突破”的良好态势。《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获批,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深化“放管服”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个环节”“零费用”办结,实施工程“主题式”“清单式”服务,企业家满意度调查连续两年居青岛市第一名,被评为全国“优质投资环境城市”。
乡村振兴变“旺”。十年间,莱西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深化拓展“莱西会议”经验。以农村基层党组织统领乡村发展融合、治理融合、服务融合,相关做法以第一名成绩获评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最佳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成立村级共富公司73个,把就业岗位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留给村集体和村民,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800万元。瞄准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的目标,突出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三件大事”,推动村书记带头、班子齐心、群众参与、各级赋能“四方助力”,统筹推进“五大振兴”。
城乡面貌变“靓”。实施204国道莱西段改造提升工程、南京路改造提升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一批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夏屯、隋家屯等城中村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月湖步行街、莱西城市会客厅、洙河客厅等成为“网红打卡地”。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按下“快进键”,潍莱高铁建成通车,莱西站扩容升级,夏格庄站顺利启用,“三站四线”半岛铁路枢纽格局基本形成。高速通行里程提高15%,国省道优良路占比提升至95%,“四好农村路”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县乡道中等路以上占比达到90.5%,“户户通”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域推行,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民生事业变“实”。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经济贫弱镇、村全部摘帽。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持续提标扩面,广覆盖多层次的兜底体系织密织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一批学校,乡教育资源更加均衡。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入选全省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城市。妇女儿童、青年、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人防、水文、气象、安全生产体系更加完善。
2012-2021年,是莱西爬坡过坎的十年,是守正创新的十年,也是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十年。放眼未来,莱西正立足建设胶东半岛次中心城市,大力实施“南强、中优、北美”战略,瞄准六个发展定位,加速形成胶东半岛中心区域经济隆起带,着力建设富强莱西、活力莱西、生态莱西、幸福莱西,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莱西力量,奋力交出“三个走在前”的莱西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