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趣台州》逛遍奇妙的乡村博物馆,走进戴大夫故居陈列馆
触碰鲜活的革命印记,让心再次澎湃
故居实景和3D分解模型
戴大夫故居陈列馆坐落在一个树木郁葱的院落里,白墙灰瓦,飞檐翘角,是一幢两层畚斗楼。一楼展厅以历史资料和实物展陈为主,二楼展厅以故居原貌展陈为主,诗意的建筑承载着不灭的抗战热情和亘古流传的爱国情怀。戴大夫故居曾是土地革命时期黄岩和路桥的革命活动中心,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重要的革命活动点。
还原红色光辉岁月
走进戴大夫故居陈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铭记初心厅”。长方形的玻璃展柜里存放着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军旗和两本《共产党宣言》。旗帜的布料因岁月流逝,已经有点泛黄,但是红色依然鲜艳。
展厅墙面上投影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旗帜伴随着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随风飘扬。戴大夫故居陈列馆讲解员孙悦说,投影中旗帜的颜色从黑白变为彩色,象征着我们党历经炮火纷飞的战争时期来到和平年代。
离开“铭记初心厅”进入“星火燎原厅”,回顾党100多年的光辉历程,感受革命之火星火燎原。
1928年5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共青团省委书记曹晓时(曹策)来台州巡视,在戴大夫家里,召开了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议根据当时党组织的发展状况,决定成立中共黄岩县委。中共黄岩县委在蒋僧桥的诞生,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在路桥及黄岩区域内革命斗争历史的序幕,从而也使得路桥成为土地革命时期台州地区党的重要活动区域。
在展厅内,写着“首届县委旧址”的石碑仍然保存完好。玻璃展柜中有一个微缩模型,复刻了当时会议现场。透过玻璃,
仿佛能够穿过岁月迷雾,看到革命前辈们在会议上斗志昂扬、热烈讨论的情状。
9幅油画 呈现戴大夫的革命历程
展厅里放置着戴大夫故居陈列馆的3D分解模型,通过模型,游客可以清晰地了解陈列馆的整体结构——两层小楼、五间开面、两个厢房。
戴大夫故居一开始是村民自发保护起来的,后来政府在老房子的基础上进一步修缮,尽可能保存了故居的原样。
来到“峥嵘岁月厅”,9幅油画根据戴大夫参加革命斗争的9个小故事进行创作。智斗地主、击毙伪警、巧妙脱身……戴大夫的光辉事迹通过逼真生动的油画一幅幅呈现在眼前。
1932年,戴大夫遭到通缉。有一天他刚悄悄回家,看见一群国民党士兵向他家窜来。他沉着地缓步出门,随手抱起门口坐在竹椅中的邻家娃娃。有个士兵大声喝道:“戴大夫在哪里?”戴大夫随手向西边一指:“在那边。”国民党士兵便一窝蜂朝西边拥去,戴大夫趁机得以脱身。
沿着木楼梯来到二楼,最先看到的是“红色印记厅”。墙壁上的电子屏循环播放着戴大夫故居陈列馆的历史沿革。孙悦说,展厅里比较有参观意义的是当年的“逃生
仓”,“当时革命人士在戴大夫家里召开会议,一有风吹草动、紧急情况,他们就通过这个逃生仓撤离。”
展厅还保留了一块有着枪眼的木地板。当年伪警抓捕戴大夫未遂,在地板上打了一枪,以威胁戴大夫家人,于是楼板上就留下了这个枪眼。
戴大夫当年的床铺、桌椅板凳都被保存了下来。陈旧的木楼梯也被保留了一段,木质陈旧泛白,踩上去吱呀作响,但依然结实。
戴大夫故居陈列馆中有很多的顶梁柱,都是特意被保留下来的。木梁呈棕褐色,与后期修缮的黄色木板形成鲜明对比,能够感受到过去与现在的碰撞与融合。一部分墙壁保留了原来的石板和泥巴,有几面墙是由竹篱笆和河滩头的湿泥巴搭建而成的。之所以保留故居老墙面,是希望参观者能从中窥见旧时的痕迹。
>>>小贴士
戴大夫故居陈列馆位于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蒋僧桥村,旁边是南村书院,从星火广场往里走就能看到。展馆没有具体的开放时间,需要提前预约。
记者 王琛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