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入口处石牌坊(三座)】清西陵,位于北京西南120公里的河北易县永宁山,这里有4座皇帝陵墓(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3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4座等。所有陵墓中,雍正的泰陵是清西陵的首陵,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风水格局最为完整。
【清西陵大红门】泰陵的地面建筑以一条2.5公里长的神道为中轴,由南向北错落有序排列着石牌坊、大红门、圣德神功碑亭、石像生等单体建筑74座。泰陵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直到雍正驾崩时才修建结束,地宫里下葬的人员有: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神道上的七孔桥】满清入关后,顺治、康熙两人开创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简单来说就是,雍正死后应该葬在清东陵康熙皇帝身旁。事实上,封建社会宗法制也明确规定,“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雍正登基不久,选择的修建陵墓之地位于清东陵九凤朝阳山。
【航拍泰陵地面主要建筑】经过一番考察,雍正认为九凤朝阳山不适合。至于原因,雍正给出的理由是,“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肤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末全,穴中之士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这一理由显然站住脚,普遍说法是认为雍正在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时胜之不武,葬于康熙景陵旁心虚不安。
【三路三孔桥】经过一段时间的找寻,雍正最终选择了易县永宁山下的一块风水宝地,原因是这里“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可是这里距离清东陵相距数百里,把陵墓修建在这里肯定不符合祖制。
【圣德神功碑亭】清西陵四座帝陵中只有泰陵和昌陵建有大碑楼,碑亭的风格为四面辟门,重循九脊歇山顶,楼内有两统高大的品屃驮石碑,碑身阳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着皇帝生前的丰功伟绩。
【隆恩殿】皇帝已经选好了万年吉地,可又不符合祖制。这时大臣们来分忧了,他们列举汉、唐等朝皇帝另外开辟陵墓的先例,并向雍正上奏:“今太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迎,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遥远。”经过“一番劝说”,雍正最终下定决心把陵墓地址定在易县永宁山。
【棂星门】泰陵从雍正七年开始,至乾隆元年葬入雍正才正式完成,历时八年。泰陵建造过程中用工用料之多,耗银数量之大,是常人难以想像的。不过,雍正是清朝最为勤勉的皇帝,因此修建这样的奢华陵墓也没有受到多大的争议。
【石五供、方城和明楼】泰陵修建时,所有的材料都是最上乘的,苏州烧造的金砖、山东临清的城砖、北京琉璃厂的瓦件、北京房山的石料、西南诸省深山里珍稀木料等。泰陵修建工程仅砖、瓦、木料三项的运费,就花费白银20多万两,而整个陵墓共耗银240万两。
【宝顶前琉璃影壁墙】泰陵地宫目前处于封闭状态,然而1975年4月考古人员对地宫发掘两天后,就匆匆撤走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原来1975年考古人员在清理当年被孙殿英盗掘的乾隆景陵时,接到清西陵工作人员报告,说是在泰陵宝顶下方发现了一个盗洞。但是,直到1980年国家才批准发掘,结果考古人员发掘了两米就停止了,因为盗洞并没有深入下到地宫,结果就将盗洞掩埋。就是说,泰陵地宫至今保存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