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见竹林 置身绿意中 成都竹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虚心能自持”“苍苍劲节齐”……吟咏薛涛《酬人雨后玩竹》,缓缓走进位于成都东门外锦江南岸的望江楼公园,漫步其中,听秋风吹动园内竹林飒飒作响,交错分布的竹搭建起了长廊和屋舍,“天下第一竹园”便是坐落于此。
9月20日20:00,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播出节目《小竹子孕育大财富》聚焦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非遗竹艺编织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好风景。其实自古以来,四川就是产竹大省,成都更是拥有460种竹类。
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竹林风景线建设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成都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形成了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即将到来的2024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由国际竹藤组织永久建构筑物的国际竹藤组织展馆也将亮相在国际园艺展区。
103.68万亩竹林面积
成都成为世界竹林资源分布中心之一
绿意盎然,错落有致,作为“城市森林”的外延,川西林盘的生态价值正逐渐显现,以广阔无垠的乡村农田肌理作为基础,整体结构犹如现代都市中众多斑块状的绿岛,似绿色的翡翠宝石,镶嵌在“天府之国”上。
在兼顾好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利用好川西林盘,是成都市竹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依托川西林盘天然优势之下,成都市聚焦场景营造,大力塑造公园城市竹林景观,截至2021年8月,成都市形成省级竹林乡镇3个,并结合现有竹林资源,已营建竹林风景线200余公里,同时针对9条城区竹林风景道路,栽植竹类植物30余万株,高质量呈现100余处竹林景观节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是成都这座绿意盎然的公园城市发展的营城逻辑,也在成都竹产业发展中得到体现与实践——到2020年底,成都市共有竹林104.68万亩,占全市森林面积的12.11%,共有32属460余种竹类植物;2020年,成都市竹产业产值达到18.48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66.88%,年均增长18.61%。
此外,2018年-2020年期间,成都市共新建牛尾竹、雷竹、方竹等竹基地1.06万亩,提升改造竹基地共计0.93万亩,逐渐形成了2个重要竹产业基地群,更是成功培育了省级竹产业基地4个、省级现代竹产业园区1个,在2021年还分别提质了街子镇红纸现代竹产业基地、街子镇益善现代竹产业基地2个现代竹产业基地。
竹旅游、竹康养、竹产品……
成都竹文化产业呈多样化趋势
驱车前往邛崃市平乐镇,步入芦沟竹海,郁郁葱葱,沿途顺溪流前进,慈竹拔地而起,在这里,竹林风景线建设与古法造纸文化、竹编文化、孝道文化、茶马古道文化紧密结合,并通过园艺、竹境、竹建筑等手法,打造特色,集生态保护、竹文化和竹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竹林风景线,实现“山水、人居、林境”的和谐统一。
步入林中密境之处,守·拙民宿结合邛崃市丰富的竹资源景观,立足于竹林康养,取义自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之诗意,构建了一个颇具“脱离感”“融于自然而不惊扰自然”的森林康养秘境。
在竹文化的引领下,多种附属产品层出不穷,并营造多元竹林消费场景,提升市民竹文化体验参与度,积极推动了竹林绿色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和民生效益转化,截至2021年4月,已实现生态价值转化1.03亿元。
近年来,在森林康养兴起的大趋势背景之下,竹林康养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4户省级竹林人家,7户市级竹林人家,康养步道400余公里,吸引国内外游客50余万人次,竹林康养产业年均直接经济收入达9.31亿元,年均增长30.05%,占全市竹产业产值的一半。
提及竹子,还不得不提及古老的手工竹编技艺。瓷胎竹编、邛竹杖、聚源竹雕……造型各异的竹编流传至今,与时代更新同步,成为了持续推动现代竹业创新的动力,这些从竹文化中脱颖而出的竹制产品不断加深着成都竹业的发展。
目前,成都市竹产品已由以前单一粗放经营,转变到目前竹雕刻工艺品、竹编等几十种系列产品。截至2020年年底,全市从事竹及相关产业的加工企业133家;年产竹制日用品(含竹工艺品)近63万件,2020年该类产值达2.17亿元;竹浆纸产品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及竹片加工为主,竹片近三年年均产量达31.35万吨。
提升竹文化创新能力
释放成都竹产业最大潜力
大熊猫,作为典型的中国名片和生物多样性的代表,在中国与世界共呼吸同命运的道路上从未缺席。成都,是大熊猫的故乡和主要栖息地,也是在全球唯一拥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资源的超大城市。以大熊猫为核心的“成都大熊猫”文化品牌也已在在国际上拥有极高知名度与美誉度,成为成都打造的重磅世界级IP。
文化与熊猫文化密不可分。大熊猫以竹为食,无竹便无熊猫,在拥有丰富竹林资源的成都,为大熊猫的栖息繁衍创造了稳定的基础条件。在成都市境内共分布大熊猫主食竹7种,主要分布在以箭竹为主的龙门山脉中高山大熊猫食用竹生态保护利用区。
在未来,不断推出成都竹产业相关IP是必然趋势,那要如何发挥出成都市竹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提升竹产业基地质量必不可少,通过改造复壮低产低效竹林,充分利用竹林下土地资源和生境优势,进一步提高竹林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竹文化创新能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探索竹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引入竹文化元素,打造“联名”产品等。
此外,成都市竹产业链目标应该朝向有策略性培养中下游产业链,展现其竹产业精致文化的艺术性,以现代科技研发出各种的竹日常用品实现竹产业高质量全面发展,并将资源及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着力点,发展竹下种植、养殖以及竹生态旅游等立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增加种竹综合收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实习记者 魏捷仪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图片 本报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