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闵行,你会想到什么?有人会想起创下新中国重工业诸多“第一”的“四大金刚”,有人会想起上海第一家大型现代化游乐园锦江乐园,有人会想起巨无霸级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今年是上海县与原闵行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闵行区30周年,一部由闵行区政协编撰推出的《本来闵行》,以极简史的形式,全景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透过人们或深或浅的各种印象,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本来闵行”。
9月27日上午,由闵行区政协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本来闵行》新书发布仪式在慧音蓝屋举行,献礼新闵行建区30周年。作为闵行首部地方简史,《本来闵行》用简朴的语言对闵行人文历史的特色亮点作了生动描述,同时选配了大量珍贵老照片,既是珍贵的历史镜头,更是真实、直接、温馨的城市发展记忆。
翻开书本,“这里堪称‘上海之心’”“这里是‘上海之本’”“这里有‘上海之名’”,三行醒目大字直入眼帘。不禁引发好奇:何以见得?全书用“却望是故土”“光华岁月稠”“风物醉乡间”“恋上这座城”四个篇章,通过可供寻迹的历史底本,诠释了“上海之心”“上海之本”“上海之名”的由来。那就是,“闵行,位于上海陆地版图的中央”“5000年前的先民活动孕育马桥文化”“脱胎于有700年历史的上海县”。
“希望通过通俗、简朴的文字,在保证史实的基础上,做到‘好读’‘好看’‘好听’。”闵行区政协委员、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本书作者吴玉林长期从事文化传媒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地方文史和本土文化的研究编撰,他特别提到此书中不少章节配有二维码,扫一扫可以观看相关视频,全书还有沪语版和普通话版音频可供“听读”。多种阅读体验,让读者了解闵行这片热土的变迁史、成长史,让更多人发现闵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她所具有的城市文化精神,从而亲近她、热爱她。
新书发布仪式上,多位与会领导与嘉宾都对《本来闵行》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让更多人能快速了解闵行,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它的面世更好地挖掘了本土文脉记忆,推动了闵行悠久历史在发掘保护利用中接续传播。他强调,闵行区政协作为“书香政协”建设重要阵地,走在全市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期待未来有更多像《本来闵行》这样弘扬时代正能量、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读物出版。
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原会长熊月之提出了闵行是“上海之心”的观点。家住闵行、一直关注闵行发展并参与多个闵行历史文化相关项目的他表示,《本来闵行》相当全面、精炼地介绍了闵行历史,对理解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大的范围看,闵行是上海之心,即大上海整个版图的中心,这跟人民广场是上海中心不矛盾,人民广场是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小上海’的中心,闵行是‘大心’,不是‘小心’。”
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作为《本来闵行》的第一位读者,称该书图文并茂、体现沧桑变迁、展现人文情怀,“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本来闵行》既写出了物理上的闵行又写出了精神上的闵行。在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看来,《本来闵行》记载了闵行的历史,展现了闵行的沧桑巨变,说出了闵行人的深情眷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认为,本来闵行就是本来上海,本来上海就是日常生活,闵行的“闵”是连通世界的门户,同样涵养海派文化。
《本来闵行》总策划师,闵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祝学军认为“不忘本来,方有未来”。他介绍,近年来,闵行区政协着力“出书”,继编撰出版五辑25册《发现闵行之美》《谁不忆江南》等文史丛书后,再度重磅推出这部《本来闵行》,系统地展示了闵行历史文化风貌和总体特征,全景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梳理了闵行的变迁发展脉络;着力“用书”,体现在闵行区政协着力打造的“亮就亮吧”品牌和系列书房,尤其是“南院北馆”两个总吧:颛溪阁和慧音蓝屋,鼓励更多的政协委员、界别群众、年轻干部、青少年等多读书,增强阅读的社会效应;将来会着力“再出书”,继续深挖闵行的地名、名人等资源,以闵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动的风土民俗为切入口,讲述闵行故事,打造本土品牌图书。
说起闵行,你会想到什么?有人会想起创下新中国重工业诸多“第一”的“四大金刚”,有人会想起上海第一家大型现代化游乐园锦江乐园,有人会想起巨无霸级的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今年是上海县与原闵行区“撤二建一”成立新的闵行区30周年,一部由闵行区政协编撰推出的《本来闵行》,以极简史的形式,全景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透过人们或深或浅的各种印象,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本来闵行”。
9月27日上午,由闵行区政协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本来闵行》新书发布仪式在慧音蓝屋举行,献礼新闵行建区30周年。作为闵行首部地方简史,《本来闵行》用简朴的语言对闵行人文历史的特色亮点作了生动描述,同时选配了大量珍贵老照片,既是珍贵的历史镜头,更是真实、直接、温馨的城市发展记忆。
翻开书本,“这里堪称‘上海之心’”“这里是‘上海之本’”“这里有‘上海之名’”,三行醒目大字直入眼帘。不禁引发好奇:何以见得?全书用“却望是故土”“光华岁月稠”“风物醉乡间”“恋上这座城”四个篇章,通过可供寻迹的历史底本,诠释了“上海之心”“上海之本”“上海之名”的由来。那就是,“闵行,位于上海陆地版图的中央”“5000年前的先民活动孕育马桥文化”“脱胎于有700年历史的上海县”。
“希望通过通俗、简朴的文字,在保证史实的基础上,做到‘好读’‘好看’‘好听’。”闵行区政协委员、学习和文史委副主任,本书作者吴玉林长期从事文化传媒工作,近年来致力于地方文史和本土文化的研究编撰,他特别提到此书中不少章节配有二维码,扫一扫可以观看相关视频,全书还有沪语版和普通话版音频可供“听读”。多种阅读体验,让读者了解闵行这片热土的变迁史、成长史,让更多人发现闵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她所具有的城市文化精神,从而亲近她、热爱她。
新书发布仪式上,多位与会领导与嘉宾都对《本来闵行》给予了高度评价。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表示,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让更多人能快速了解闵行,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发展,它的面世更好地挖掘了本土文脉记忆,推动了闵行悠久历史在发掘保护利用中接续传播。他强调,闵行区政协作为“书香政协”建设重要阵地,走在全市前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期待未来有更多像《本来闵行》这样弘扬时代正能量、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读物出版。
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上海历史学会原会长熊月之提出了闵行是“上海之心”的观点。家住闵行、一直关注闵行发展并参与多个闵行历史文化相关项目的他表示,《本来闵行》相当全面、精炼地介绍了闵行历史,对理解上海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从大的范围看,闵行是上海之心,即大上海整个版图的中心,这跟人民广场是上海中心不矛盾,人民广场是上海城市中心区域‘小上海’的中心,闵行是‘大心’,不是‘小心’。”
上海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仲富兰作为《本来闵行》的第一位读者,称该书图文并茂、体现沧桑变迁、展现人文情怀,“给了我眼前一亮的感觉”,《本来闵行》既写出了物理上的闵行又写出了精神上的闵行。在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看来,《本来闵行》记载了闵行的历史,展现了闵行的沧桑巨变,说出了闵行人的深情眷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认为,本来闵行就是本来上海,本来上海就是日常生活,闵行的“闵”是连通世界的门户,同样涵养海派文化。
《本来闵行》总策划师,闵行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祝学军认为“不忘本来,方有未来”。他介绍,近年来,闵行区政协着力“出书”,继编撰出版五辑25册《发现闵行之美》《谁不忆江南》等文史丛书后,再度重磅推出这部《本来闵行》,系统地展示了闵行历史文化风貌和总体特征,全景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梳理了闵行的变迁发展脉络;着力“用书”,体现在闵行区政协着力打造的“亮就亮吧”品牌和系列书房,尤其是“南院北馆”两个总吧:颛溪阁和慧音蓝屋,鼓励更多的政协委员、界别群众、年轻干部、青少年等多读书,增强阅读的社会效应;将来会着力“再出书”,继续深挖闵行的地名、名人等资源,以闵行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动的风土民俗为切入口,讲述闵行故事,打造本土品牌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