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自古华山一条道”。西岳华山天下险绝,没有去过的人真的很难身临其境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威。
面对如此鬼斧神工,在现代各种索道和缆车的加持之下,普通游客爬一次华山也要整整6个小时。
可是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了生计,一天要征服险绝的华山两次,不但如此,在上山的路途中,还要背上一百多斤的货物,用脚掌丈量华山的每一寸崎岖坎坷。
就是这样听起来不可思议的艰苦工作,华山挑夫也没有大家想象中是种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他们能够拿到的报酬确实仅仅勉强糊口。
可是华山挑夫们并没有因为辛苦和劳累放弃这份艰难的工作,反而在暗自庆幸着什么。
一,挑夫之苦
在华山上的挑夫,总是那么一群人,没有新人的加入也很少有老人退出。
由于这份工作实在是太过于艰苦,收入也是勉强温饱,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干。
可是华山之险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彻底攻破,要想往山上大批量地运送物资,只能靠人力肩扛手提,只能靠千百年前唐朝道人开凿的小路上山。就算是这么一条小路,背后也藏着不易。
如果有研究中国古代诗词的朋友可能会注意到,唐朝之前几乎没有赞咏华山的诗句。
那是因为华山在唐朝之前没有任何道路直达山顶。不能身临其境,自然也就难以讴歌咏志。
唐朝文化,政治,经济极大繁荣,物质基础达到了一个顶峰,不甘心的人们总想征服这座通天塔。
那时的道士们为了能在山上寻找一个清修之地,通过风水勘察和实地考察,确定了上山路线,沿着山顶下来的溪水逆流而上,顺着溪谷在华山相对平缓的北坡修筑了一条上山的小道。
有时候真的佩服古人的智慧和勇气,这条小道自打通以来就成了山上与山下唯一的出入口。唐宋元明清历代更迭也没有开拓出来第二条上山路。
“自古华山一条道”也是根据此而来。华山挑夫的故事也在这条道路上演绎着。
华山挑夫虽说是个卖力气的伙计,可是这群人最小的也有四十多,年纪最大的有70。他们留下来的原因除了钱,还看中了这份工作的稳定,从山下挑东西到山上几乎是刚需,这群挑夫没有任何被辞退的理由。
在这群挑夫中,最为出名的就数独臂挑夫何天武。
1987年,何天武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夫。身强力壮的他刚刚妻子结婚四年,正是情意浓浓的时候。
无忧无虑的何天武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对于未来虽说没什么憧憬,但也充满希望。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先天体质差,再加上后天的劳作没有注意休息,何天武的妻子积劳成疾病倒了。
心急如焚的何天武急忙把病重的妻子送到医院,可是舟车劳顿十分辛苦,何天武的妻子病情突然加重,被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
这种病虽说不是什么致命的大病,可是需要绝对的静养和一笔不少的手术费用。
何天武看着陪伴自己五年的妻子挣扎着的样子,心如刀绞。
他急急忙忙赶回家,取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又和亲戚朋友借了不少,当他以为这些钱足够为妻子治疗时,却被医生无情告知,这些钱加起来也不够做手术。
没有办法的何天武只好带着妻子和借来的钱选择回家,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延续她的生命。
无情的病魔还是在两年之后夺走了何天武的妻子。何天武看着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一时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这个时候,何天武的弟弟找了上来,劝何天武和他一起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
这样能赚到比种地耕田更多的钱,改善一下家里贫穷的生活条件。
何天武心动了,他和弟弟兜兜转转,发现给钱最多的就是河南的一家私人煤矿。说得不好听些,就是手续全无的黑煤窑。
黑煤窑的工作虽然苦累了一些,但是报酬还是十分可观的,对比其他出来打工的老乡,何天武心里还是有几分欣喜。
黑煤窑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家里的经济情况逐渐好转。何天武和弟弟商量着再攒下一些钱来,就回老家开个小店。
就在二人描绘美好图景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传输煤炭的巨型齿轮机突然失控,绞车上的钢索悉数崩断带着巨大力量呼啸而至,将何天武的左臂带进了滚轮之中。
虽然在工友们的帮助下何天武保住了性命,可是左臂因为受伤太重被截肢了。
矿井发生事故之后,何天武无法在黑煤窑继续工作了。虽说失去了一条手臂卧病在床,何天武还是想着能不能多拿一点赔偿金带回家。
煤矿老板听说后,来医院看了看何天武,扔给了他4000块钱,警告他不要惹是生非。
老实忠厚的何天武只好揣着这4000块钱乘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何天武发现包被小偷划了一道口子,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伸手进去摸了摸发现钱还在。
没成想,回家的时候才发现4000块钱被人偷了一半,用一条胳膊换来的钱只剩两千块。
何天武只好用这两千块开了一家小店,做点小生意。
村里的人看着他好欺负,尝尝来白吃白拿不给钱,说是赊账,实际上压根没存想要给钱的心思。何天武面对着乡里乡亲也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要钱。
如此做生意就算金山银山也会赔光。果不其然,没过多久小店就开不下去了,不仅如此何天武还欠了一屁股外债。
麻绳专挑细处断,噩运只找苦命人。又是在外打工的人们返乡的日子,可是这一次何天武兴冲冲地出去迎接自己的兄弟时,却没看到自己弟弟的身影。
看着工友掏出的骨灰盒,何天武呆住了,他还记得弟弟说再赚几年钱就会回来,可是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回来。
弟弟在黑煤窑工作时被重物打到了头上,当场死亡。
万般无奈之下何天武只能再次离开家乡,外出寻找机会。可是同样的钱明明能找到一个健康的劳动力,谁会要一个残疾人来干工作呢?
兜兜转转无数次碰壁之后,何天武来到了华山脚下,得知这里急需挑夫。
管理人员看到独臂的何天武之后本不想让这么一个残疾人干活,可是何天武拼命地拍胸脯保证自己,再加上华山实在是需要挑夫,不得已才把何天武留了下来。
在华山上,何天武也从不认输,别的健康人背140斤的货物上山,他也背140斤,即使中途双腿发颤,豆大的汗滴浸湿了整件衣衫,也从不放弃。
背完一趟货,两腿的腿肚子就好像通了电一样直打哆嗦,擦汗用的毛巾也几乎湿透。
第二次背货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伴们从自己的身旁走过,自己连迈步都成了奢望。
一整天下来,何天武终于在山脚下拿到了属于自己的30多元钱。
普通挑夫一斤货物两毛五的运费,何天武由于身体原因,只能拿一毛五。
可是这依靠自己的辛苦赚来的钱,何天武感觉到心里踏实。
到了晚上躺在床上,整个身体都在嘶喊着疼痛,连翻身都做不到,可是第二天,何天武依然会准点起床,背着背篓继续工作。
不仅是身体上的疲惫。生命上的威胁才是最难跨过的关卡。
华山现在的情况已经改观,不必挑夫由山脚下挑到山顶。
从西峰的山脚上索道,来到半山腰处,需要度过一段最难的路程那就是苍龙岭。
苍龙岭是一道一米宽,一点五公里长的山脊,垂直落差达到700多米,每当有山风穿过,石壁发出鬼哭狼嚎之声,极其恐怖。
相传韩愈当年上华山经过青龙岭时,战战兢兢哭号不止,在青龙岭上写遗书投下以求山神保佑。
而何天武只有一条手臂,稍有不慎旁边就是万丈深渊,正值壮年的韩愈都无法走完的险途,对于何天武来说简直难如上青天。
何天武在路过青龙岭时,只能靠仅有的一只手三个指头抓铁链,两个指头扶着拐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爬。
到了冬天,天寒地冻,铁链寒冷刺骨,连游客都不愿意扶着铁链,宁愿慢慢上山。可是何天武依旧牢牢握着链子,一步一步向上挪动。
这是这份小心与执着让何天武在十几年间,每天都以独臂来回三四次这险要的苍龙岭而没有出任何问题。
二,挑夫之乐
就是靠着这份坚持隐忍,何天武在华山挑夫这条路上走到了现在。
他的宽厚也吸引了与他一起干活的四位挑夫。几个人都是最早一批也可能是最后一批在华山上当挑夫的人。
一开始华山上没有通电。山上的道观和管理人员需要的食物和水都是何天武他们几个一步步背上去的。
直到现在,何天武想到那段时间向山上背煤的日子还是心有余悸。
虽说现在的情况已经改善不少,可每天干完活,何天武还会全身疼得睡不着觉。第二天清早,他还是会像没事人一样拿起背篓继续干活。
郭正权、孙石娃、魏社教、党成娃、何天武。这老哥几个一起干活到现在早已结成了亲兄弟般的友谊。
每天晚上空闲下来,最喜欢的活动就是要两个小菜,拿出家乡自己酿的包谷酒,美美地喝上一顿。听着老伙计们述说着家长里短,何天武总是笑眯眯的不言语。
他们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往山上的饭店送食材。后厨偶尔忙不过来也会叫他们去帮忙,店家也会给他们额外的工钱。
现在一天来回两趟,能赚一百五十块钱。
出去平时吃饭等必须花费,还能往家里寄不少钱。几位老人都是过惯苦日子的,对于自己总是一省再省,有时候一天都见不着一点荤香,还会为多买了一个充饥的饼而自责。
虽说这几十年的积累让何天武老哥几个早已拜托了中午只能喝玉米糊,吃素卷饼的生活,但过惯苦日子的他们还是不舍的为了一口吃食而乱花钱。
对于后代,他们从不亏欠,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在外打工是为了谁。
虽说辛苦了一辈子,可是老天不会辜负任何善良和努力。老哥几个的家里都安顿了下来,现在赚钱早已不用像之前那么拼命。
三,挑夫们的现在
何天武的小儿子在港口工作,娶了一个当地老实人家的女孩,也有了孩子,家庭幸福。
大儿子遗传了母亲的风湿性心脏病,不过现在控制的很好。
在潼关一带打工,虽说没有结婚但也自给自足。老何在家乡和儿子凑了凑钱,给父母盖了一间漂亮的大瓦房。
郭正权的大女儿乖巧懂事,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二女儿读初中,小儿子读小学,虽说没有大女儿那般优秀,但也聪明伶俐。
两口子都在华山工作,虽说赚的不多但也足够。
魏社教儿子在外打工,家里只有妻子在打理,每个月他留下自己的生活费,剩下全部邮寄回家。
可是几年前妻子劳累过度去世,成了老魏心里的一个坎。
看见老魏眼里的泪花,党成娃赶忙安慰,几位老伙计也拿起了酒杯。
何天武以独臂挑夫被报道过之后,他也曾经想过放弃。
可是还是舍不下这份靠努力换来的工作,也放不下一起干活的老兄弟们。
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何天武受华山崖刻的影响,开始练字。
现在的他写得一手好字,软笔硬笔信手拈来。
空余时间还参加过陕西省残疾人运动会,大大小小的奖牌拿了不少。
就像他说的,人嘛,总是要吃苦的,踏踏实实走出来的路,永远也不会辜负你流过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