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十七中一间普通的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只能听见浅浅的呼吸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李光萍老师正在轻声引导学生感悟诗句,“同学们调动全部的感知,看这句诗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意象,什么样的感受。”
同学们或是闭上眼睛沉浸在想象之中,或是直勾勾盯着句子若有所思。“李老师,我看见了山泉流动,鸟语花香的画面;也看见冰封千里,一片萧瑟的场景。”“李老师,我想不出什么样的画面,心里面既有温暖美好的感觉,又有冰冷苦涩的滋味。”“李老师,这句话对仗工整有节奏,字词组合有反差的韵味。”同学们畅所欲言,感受各不相同。
课堂氛围这么好,同学们这般沉浸,李老师用了什么工具?翻唱的古风音乐,这里没有;琵琶舞的视频,李老师也没展示;就连幻灯片还停留在第一页,只是板板正正写着《琵琶行》的诗文。整个课堂简约到极致,全凭李老师润物细无声地指引,文字的场景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野蛮生长”,情感就能在孩子的内心里“肆意翻腾”。如果让李老师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语文课堂,那一定是:“我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感受到文字的本真。”
“文字的本真”五个字看着简单,却是李老师在30年的漫漫旅程中,所感悟到的语文教育的真谛。她从小就对语文就有极大的兴趣,早早就立志,要将中国文字的魅力传承下去。1990年,李光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师范大学,选择了自己向往已久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在自己爱好的领域遨游,李光萍如鱼得水,课业虽然繁重但她乐在其中,她找到了自己的理想世界。
1993年李光萍在山东省实验中学实习,初登讲台的李老师毫不胆怯,课堂风采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每节课的准备她都力求精益求精,课本上的内容她都烂熟于心。公开展示课她教文言文《石钟山记》,一堂课下来李老师课本都没有打开,每个字词、每个句子都在她脑子里,讲到哪里都是即兴而为、脱口而出。这给旁听的校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讲得真不错。年轻人就是有冲劲,就应该这样。”
毕业之后,李光萍被分配到了莱芜的高中,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和班主任。精益求精的教学态度引领着她飞快成长,2001年就获得了山东省优质课二等奖,学生成绩、课堂水平在当地教育圈、家长圈也小有名气。李老师没有因为赞誉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追寻更大的舞台,2002年她来到了青岛六十七中,决心攀登教育事业更高的山峰。
刚到六十七中,她就感到学校朴实扎实的校风,博采进取的学风,与自己的想法非常契合。在这里,自己有新的机会尝试新的想法,有新的舞台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也是在这里,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之前李光萍老师很善于用多媒体教学,学到毛主席诗词,就播放革命纪录片,帮助孩子们理解诗句中的波澜壮阔;学到古文名篇,就展示复原、复古的图片,给孩子呈现文章中的意象场景。虽然孩子可以快速地掌握课文的内容,掌握文章表达的思想,但所有人的理解总是千篇一律,所有人的答案几乎如出一辙。
随着经验累积,李老师越来越觉得,“给予”得越多,“失去”得越多。照着课件一页一页往下进行,用图片、视频加深孩子印象,孩子学会的是一定不错的“正确答案”,但也一定失去了对“文字本真”的感悟,失去了自主能动的空间。李老师不想要“既定”的课堂,她更希望教学过程是“即兴”。“读懂不是学会了标准答案,读懂是读出了汉语言的美妙,读出对文字、文学、文化的兴趣”。李老师的语文课堂开始返璞归真。
媒介技术成了干扰项,被李老师请离课堂,课件干干净净只展示文本原文。甚至李老师自己也不再多说,就让孩子自己在文字的世界遨游。刚开始孩子还有些“矜持”,开不了口。李老师明白,那是孩子们害怕自己的想法有偏差,害怕自己的答案不正确。她抓住机会就鼓励:“同学们不用担心,大胆地说吧。不论你说什么,我都能发现你们想法中的闪光点。”李老师在课堂上成了“夸夸群主”,每个孩子的回答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的想法都是最有意义的。畅所欲言的轻松氛围,给孩子们带来了表达的自信,纷纷展示自己的“伶牙俐齿”。轻松自由地成长,他们也获得了出众的成绩。每每到了毕业季,李老师都会收到学生的小卡片,吐露自己的心声:“李老师,遇见您,很幸运。”
“回归本真”是李老师做教育的底色,这很大程度上是她受国学熏陶的结果。正如李老师所言:“汉语言的魅力,汉文化的美感,是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自信,也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教授孩子字词意思、文章含义,更要教授他们文字本身的美感;让孩子好学善学,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何而学;让孩子着眼当下,更要让他们知道中国来自哪里。
李老师的想法得到了六十七中的大力支持,2012年就开设了国学素养班。由李老师构建的《国学原道》国学教育必修课程,被评为了青岛市首届精品校本课程。孔子文化节、校园彩叶节、“国学之美”等专题活动,在学校的推行下,李老师的指导下相继展开。2020年12月,青岛六十七中正式成为青岛市强基计划文史哲项目基地学校,“古文字强基计划班”的课程融入国学班,李光萍出任首席教练。
以文化自信传承中国文化,让孩子们更愿意学习;以圣人之道传承民族师道,让老师们更有教学的使命感。李光萍作为语文组教研组长,一边惜才心切,常常和自己的后辈谈心,告诫年轻老师,珍惜好时光追寻自己的职业梦想。一边爱才心切,推举有才华的老师在公开课、优质课上展示自己。每次有老师参加比赛,李老师一定尽其所能地帮他调整。有一回,组里老师获得青岛市公开课的机会,李老师前前后后帮她听了6遍,自己的听课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她自己毫无怨言,因为在李老师心中:“引领自己的后辈获得职业的成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的成长将引领我们的未来。”李光萍以平和谦让的心带领语文组教研组共同进步,5位教师获得区市教学能手称号,更有十几位老师获得各级优质课比赛奖项。在整个教研组的努力下,过去近十年,六十七中语文成绩一直稳定在全市前五名。
李老师用“文字本真”的思想,让学生追寻到自己与中国文化的联结,找寻到专属于中国人的情感联结;也用“师道传世”的信念,让老师感悟教育事业的意义和成就感,明白身为人师传承文脉的使命。在她的心中,六十七中就是生机盎然的原野,每个人都可以在它的土壤中享受荫庇与扶持,长成一片葳蕤绿荫。时光匆匆,李光萍已是知命之年,李老师依旧庇护着、指引着自己的学生与后辈,继续开枝散叶,继续茁壮成长。
主编:焦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