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事物都会承载着一段传说,关于石头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就有这么一块怪石,这块怪石有一个大裂缝,相传这一裂缝每天都会有一碗白花花的大米流出,而这米也填饱了许多人的肚子。这世上真的存在如此神奇的石头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会生米的奇石
这块神奇石头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出米岩”,它坐落于福建仙游的大柿山上。数百年来,这块奇石凭借其传说吸引着无数游客的到来。
这块石头大概有两个人高,十几个成年人张开手都围不过来。
这块岩石背后靠着十几块石头,而其底部则有一个特殊的石缝。这个洞大小如酒杯一般,似乎连着岩心,深不见底,其下方呈凹陷状,看起来像是一个特地被凿出来的台面一般。
这个孔洞远看没有什么特别,可相传这是一个可以出米的洞,这个台面曾经就是用来放碗的,因此这块岩石才被叫做出米岩。
游客们来到出米岩前,都会被这个洞所吸引,甚至还有人会将手指伸进洞里,期待着这个洞能够流出白花花的大米。
到此的游客都会好奇,既然这块石头叫做出米岩,可现在为何没有米了呢?
出米岩传说
出米岩旁除了其它石头之外,还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古寺庙,相传是唐朝无了祖师一手建造的。不久后,这座寺庙里的和尚发现了这一奇特的石头,而这块石头的小孔每天都能够流出白米,于是庙里的和尚们都来这块岩石接米,长年累月下来岩石上面都被碗给磨平了。
神奇的是,庙里的和尚变多时,这石孔里出的米就多,当庙里的和尚变少时则零星无几,这也刚好喂饱庙里的僧人们。
出米岩被发现之后,福建发生了一场重大的饥荒,许多难民只能以吃草根树皮为生,庙里的和尚凭借着这块石头免受饿肚子之苦。
随着难民越来越多,寺庙里的主持决定拿出庙里的余粮来赈灾,这些米大多出自于出米岩。灾民似乎受到了上天的眷顾,那段时间里,出米岩出的米比往日都多,最终也成功渡过了饥荒。
不久后,“石头能出米”这件事传开了,许多云游僧人慕名而来,庙里的僧人们都会热情招待。
有一天,寺庙里来了许多僧侣,负责取米的小和尚见米流下来的速度太慢,心急如焚。
于是乎,他拿起凿子将石洞凿出了一个缝来,没想到这一砸却让整个寺庙都断了粮,这个洞从此以后便再也没有米流出。
出米岩不再出米的原因
出米岩不再出米之后,很多人推断其原因,大部分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称这个岩石其实有佛祖施法,佛祖本来想通过这块石头出米,让庙里的和尚免受饥饿之苦,能够潜心修行。未曾想到庙里的和尚起了贪恋,而佛家有“八戒”,贪恋就是“八戒”之一,佛祖只好收回了法力。
这种说法略带有神话色彩,虽有道理但显得有些牵强。
另一种说法则比较可靠,大家认为这块石头和背后的石头其实是相通的,所以这个孔洞看起来才深不见底。
而最后这个洞则是通往不远处的粮仓。远处的粮仓和洞口存在压力差,每当粮仓被打开或者是丰收时,压力差会将米挤出,米则会顺着通道流动,最后慢慢流向石头缝里。
这个说法能够解释为何出米岩每天只能出一定量的米,每当定量的米流完,压力则会趋向平衡。
至于出米岩为何不再出米,可能是饥荒严重,粮食欠收,最终导致粮仓不满,出米岩自然不会再有大米流出。
出米岩虽不再出米,其传说却广为流传,许多文人曾在此刻字,虽然大部分字迹以被岁月磨平,但依稀可见篇末“大明万历甲午年”字样。因为这块奇石,这座寺庙也有了独特的名字,叫做“出米岩寺”,出米岩寺在朝代更迭中辉煌过也破败过,始终不变的是这段传说。
出米岩的现状
关于出米岩传说的真假,没有人会去深究,因为这段传说代表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以及对世人的教诲。尽管出米岩不再出米,可它依然保持着不小的热度,它的传说每年都吸引着无数的游客前往,而出米岩寺的香火也没有断过。
出米岩寺有一副对联:“石妙空嵌曾出米,山多重叠此峰奇”,这也是出米岩景区最妙的地方。前来游玩的游客常常在出米岩前伫立,欣赏着字迹模糊的碑文,听着“出米岩”的传说,四周则是空谷流泉,非常惬意。
细品传说,再望向雾海里的盘山公路,耐人寻味,不由得令人开启无限遐想。
对于游客来说,传说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能够来人此地陶冶情操,便是有所收获。
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忙碌的人们没有时间和心情静下来思考,浑浑噩噩过完一天又一天,出米岩景区成为了这些人心灵归属地之一。
除了莆田有出米岩之外,福建其他地方如厦门、安溪、金门也有类似的石头,石头也被赋予大同小异的传说。
这些出米岩的传说大致都是和尚想要多掏米,结果石洞不再出米,最终都是劝诫世人切莫贪心。
除了“出米岩”之外,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望夫石”,这些“望夫石”背后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概的内容都是妻子对丈夫翘首以盼,结果守望太久最后变成了石头,其歌颂的是忠贞不渝的爱情。
结语
“出米岩”传说是中国无数传说的一部分,每段传说背后都蕴含着道理,出米岩寄托了古代人民对丰收的向往,也代表着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好事物向往的一种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