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风景秀,行路实在难”,这是旧时到崂山的真实写照。德占时期去崂山只有台柳路,南线在八水河一带被悬崖和大海堵住,上崂山只好爬天梯。上世纪30年代沈鸿烈亲自规划,修建了多条崂山旅游公路。其中以太清宫至雕龙嘴最为有名,这条路全长17.5公里,将崂东一带沿海名胜连接起来,到北九水的路也畅通无阻,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游览崂山,著名作家郁达夫就是其中一例。
1934年,郁达夫受“汪(汪静之)酒卢(卢书恒)茶”之邀来到青岛,曾游历崂山。同样的崂山书写,在行色匆匆的郁达夫笔下,虽然只是惊鸿一瞥,却是又有诗,又有文。文有《青岛杂事诗》一首:
柳台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
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此文则是返回杭州大学的寓所写的,虽然一路走过许多名城名山,但说到崂山,依然满怀游兴未尽之憾:“崂山的风景,原也不错;可是一般人所赞颂的大崂观靛缸湾一带清溪石壁,也只平平,看过江南的清景的人,对此是不会感到有特别的美感的;要讲伟大,要耐人寻味,自然是外崂沿海一带,从白云洞,华严寺到太清宫的一路。我在青岛的时候,曾有一位小姐,向我说过石老人附近,景色的清幽,浮山午山庙周围,梨花的艳异;但因为去的时候不巧,对于这些绝景,都不曾领略,此生不知有没有再去的机会了,我到现在,还在怅念。”(《郁达夫短篇小说集》·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