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
徐州的秋天稍纵即逝
要说近期徐州人气最旺的地方是哪
非各种创意市集莫属
以国潮、民俗、美食、手作等为主题的
创意市集火热开市
从商业中心
潮流街区向旅游景点、文化场馆扩散
在徐州掀起了一股“赶集”热潮
“赶集”
被赋予新含义
当下的市集与记忆中的集市
相似但又有所区别
既是传统的回归
亦是创新的延伸
中秋节期间,户部山月光市集流光溢彩,沉浸式的娱乐体验,配上风格迥异的特色小屋吸引了许多游客。鲜美的汉堡肉串搅动着人们的味蕾,手工开蚌制作的珍珠首饰漂亮又别致,还有新晋网红甜品,赚足了市民游客的眼球。
同样是定期聚集的商品交易活动,和传统意义上“赶大集”的区别在于,创意市集的艺术感与烟火气并存。通过创意市集常态化的存在,填补传统商业所不能比拟的活力和氛围。
这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在商品交易之外,打造一种文化消费。契合“在家门口”拉动消费的时代背景,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市集+”
激发出都市消费新活力
自今年7月起,一批特色市集如雨后嫩芽,陆陆续续“冒”了出来,散落在城市的各个商圈。经历了炎炎夏日的“烤”验,原先的小市集迅速成长,不管是数量、质量还是引流量都已初具规模。
夜幕降临,壹捌夜市的美食摊位烟火气十足。奶茶、炸鸡、烤串应有尽有,从这里经过的市民没有哪个是空手而归。提着、端着、捧着,惬意地品尝着各种美食小吃。
夜市中央一排小推车摊位,点缀上星星灯,鲜花、饰品、萌宠应有尽有,多元化消费市场活跃度直线上升。往前走不远,就到了“国风市集”。
彭城广场旁精心布置的展位包括徐州香包、剪纸、泥塑、面塑、糖画等十几项非遗产品展卖。
面塑摊位的朱老板热情地邀请小朋友挑选想要的形象。各色面团在一双巧手中,经过揉、搓、延、拨、挑等多种手法塑出基本形态,再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剪、点、捏,一会儿工夫,熊大、熊二就来到了各自的小主人手上。
“我也学学,老手艺加上新概念,还真有点意思。”隔壁摊位的剪纸大叔也来凑热闹。市集为城市增添“烟火气”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全新的打卡点。
不仅仅是鼓楼广场、壹捌夜市,户部山、淮海新天地等商业中心也纷纷开展“国潮汉风·夜彭城”汉风市集,打造独属徐州的国潮汉风IP,带动商圈客流量,引爆消费热点。
“常火”
如何成为“长火”
徐州需要打造特有的“IP”
如何从“常火”迈向“长火”?
除了依托于商圈、步行街外
市集的内涵与外延正在进一步拓展
汉风市集活动由市文旅局指导,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融合音乐、古风、民俗或社会热点来设置不同的主题,展现城市新风貌。
一街灯火,灿若星河。在金龙湖新天地,驻场歌手自弹自唱,风味小吃香味扑鼻,汉代游戏射箭投壶互动热烈,汉乐表演、国潮舞蹈雅韵悠然。以汉文化为引领,集游、购、赏、展、演等多元体验于一体的市集活动,受到了市民们的广泛好评。
“这里完全是一个沉浸式市集,不仅可以体验民俗活动,还有许多身着汉服的帅哥靓女穿梭其间,希望以后可以多多举办。”刚刚毕业留在徐州工作的吴清逸经常去不同的市集打卡,周末“赶集”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融入场景体验的市集正在为城市发展探寻新的道路。这些创意市集主题不一、摊位随机,商品具有独特性,年轻人在其中“寻宝”、拍照、分享,成为了一种流行的生活方式。
纵观我市中秋节期间,各大街区、旅游景点、文化场馆准备了丰富的节日活动,民俗市集、主题表演、趣味互动、汉服巡游……给市民带来沉浸式、互动性的文化新体验。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市县联动,社会参与,汉风市集在汉服、文创、非遗方面进行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服装,让徐州夜市进一步提档升级。”市文广旅局四级调研员李扬说。
跨越时间与空间
一个小摊位就是一个时尚舞台
一个后备厢就是一座创意工厂
走进市井百态,漫入人间烟火
以文化和情怀演绎出
独特的国潮风尚
从城市中心到公园景区
从潮流街区到文化中心
徐州市集正被赋予了
新的文化内涵
愈发兼具“时尚感”和“烟火气”
文字 | 王春莹
图片 | 许晨 孙博宇 王春莹 早安徐州栏目
编辑 | 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