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我与电影结缘》

旅游 利哥讲电影 2022-09-19 18:15

原标题:徐洪:《我与电影结缘》

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对看电影不太感兴趣,但是能玩的东西太多了。 我小时候完全不同,看电影就像过了节一样。 那时,在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这样贫穷落后的大山谷里,一年看不了几次电影。 而且在室外露天看到了。 夏天还可以,冬天站在雪里冻了两个多小时,用眼睛享受了身体却遭罪了。

20世纪60年代初,我刚进小学的时候,关门大队——今救兵镇关山湖涝区,还没有电。 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做作业。 妈妈在旁边帮我补衣服的同时,也指导了我的作业。 她常说,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学好本领,将来才能过上“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

从前,每当听说大队来电影放映队,家家户户都提前吃过晚饭,然后大人带着孩子,各种各样的长椅,从东西屯、南北街一个接一个地来到演电影的学校操场,争着去占位置。 ——太晚了,拿不到好位置哦。

当时的女儿公社——是后来的女儿乡,辖大凌河和东洲河两个流域30多个生产大队。 公社有电影放映队。 其实是16毫米的电影放映机和两个放映员。 他们按照县电影公司的电影发行计划,到时候去租电影,在全公社的几十个大队(行政村)轮流放映。 每个大队每个月才能看电影。

轮到哪个大队,哪个大队就派马车去前面的大队接放映队。 其实设备也很简单。 有一台电影机、一个大喇叭、还有幕布和支架、拉绳等。 来接的电影要四个排轮流安排,轮到哪个队,那个队就出车去接。 但是,只要不接,下场演出的小队就会来接你。 来放映队后,由该队负责招待吃饭、安排场地等。 没有地方的小队,必须在街上和田地里挂上帷幕,人们可以坐下或站着,把电影看完。

我记得最先关门的大队还没有电。 放映队专门配备了柴油发电机。 类似拖拉机,点火发电,供给放映机工作。 但是,发电机启动时,会发出震耳欲聋的“突兀”声,干扰人们看电影。 几个棒子年轻人把它运到场地外,但受电源线长度的限制,不能太远,所以总是有噪音。 有些年长一点的学生,前后转动,帮忙立机器、插幕布。

当时还没有后门这个词,但是如果队长做饭很好,喜欢看电影的话,这个小队演电影的次数很多。 但是关门大队是当时全公社唯一没有电的村子,又隔着大岭,生活条件也不好。 再加上我所在的三排队长不喜欢看电影,舍不得从车里出来接电影队,所以放映队不想来。 我们三小队的照片比其他小队看电影多。

每次电影上演,大队的广播喇叭都会早早发出“请广大贫困中农晚饭后去第几排看电影”的通知。 山村顿时沸腾起来,晚饭当然也比平时早了很多。 而最令人兴奋的是孩子们,他们高兴地奔走呼吁,并约定房子旁边的彼此一起去。

我最喜欢的是《战争片》和《破案片》,如《地雷战》、《小兵张嘎》 (图2 )、《铁道游击队》 (图3 )等。 因为下雨或者什么的原因没能看完电影。 在讨论别人评价电影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故事情节,所以插不上嘴,很遗憾。 大人摸黑去邻村一看,回来后半夜了,兴奋得睡不着。

我记得,每次放映正片之前,营长、大队书记都要趁机说几句话。 就是当前的形势,努力生产,注意防火。 大家硬着头皮听着,期待电影快点开始。 村子的第一集结束后,还会上映20分钟的“新闻简报”短片。 这让山里的人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中途等待着没有来的观众。 一些下班很晚的员工听说晚上有电影,晚饭也不能吃,所以急忙赶过来。

长期看电影过多,人们根据各类电影的特点,总结出“中影简报、美片飞机大炮、朝鲜片哭有笑、洋片抱、苏联片莫名其妙”的顺口溜。 等等。 也是我们放学后的歌谣,无论大小,学生都可以说话。

由于山村的文化生活十分匮乏,人们每次看新电影,都会被电影的故事、人物形象、主题的含义所感染,久而久之就成了山里大人、孩子们谈话的资金。 一直持续到下一部电影上演。 也有员工说出电影中精彩的台词,并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语言中。 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很多笑话,很有趣。

例如,“保护苏联!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 《列宁在十月》 )、“……这张联系图一拿到手,牡丹江一带就属于我们了! ”( 《林海雪原》 )、“鬼子进村了! ”( 《地道战》 ),等等。

有些孩子第二天早起,回到电影院,找个子母壶(子弹壶)玩。 他们以为昨晚在这里打了半宿战,地上一定掉了很多子母壶! 我也曾难以置信地怀疑过,一经过电影院就不由得被地下分心。 现在想起来真的很奇怪!

我们模仿电影的原理,把弟弟和妹妹们拍成电影玩。 方法是用手电筒做光源,在玻璃上画图案,投影在墙上玩耍。 但是光线不强,画面模糊,而且是静止的,很失望。 但是,我之后上了中学物理课,自制了幻灯片投影机,对学习照片的显影等,奠定了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文大”最疯狂的一天,我走出关门的村头大岭,去了三十里外的抚顺县第十二中学高中。 那里是元娘公社所在地的——唐力大队,这里北离市区还有40多里。 我们背着书包,骑着破自行车去市内找电影院。 ——总之学校整天写大字报,没有正经上文化课。

我乘坐的是“国防”卡28的加重自行车,脚上没有铃铛,真的记得“除了铃铛以外哪里都在响”,中途想掉链子。 我和另外两个同学,都随身带着修车的工具,“打铡刀还是脱缰”当场修车。 我那时也学会了修自行车。

这样,“文大”期间流行的那些中外电影,就让我们充分看看吧。 我也熟悉市内各电影院的位置,包括抚顺剧院、人民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千金大剧院、曲艺大厅等。 另外,还有“新抚顺”的工农兵电影院和各工厂矿山的俱乐部等。 那一年的八个“样板戏”影片,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在市内各影院看的。骑行往返七八十里的土路,起早贪黑舍不得吃午饭,就为了看一场电影。放在如今的孩子们身上,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和做不到的。

和我们同样爱看电影的几个要好同学,还专门在日记本上记下所看过的电影片名,经常在一块儿攀比,看谁知道的电影多。如有没看过的,就千方百计盯着影院的放映计划,届时专门去看。我们还把看过的电影片名穿缀成各式各样的短文,像获得满分作文那样精心珍藏着。后来发现不仅我们,还有各地同我们一样的逃学影迷,也创作了不少“影名文学”,最流行的是:

我叫《小铃铛》,家住《槐树庄》,左邻《白毛女》,右邻《李双双》。我出生在《革命家庭》,爸爸是《县委书记》,妈妈是《党的女儿》,哥哥是《铁道卫士》,姐姐叫《赵一曼》,弟弟《小兵张嘎》,妹妹《女飞行员》。《今天我休息》,突然来了《七十二家房客》,据说丢了《秘密图纸》,让我《跟踪追击》。我带上《鸡毛信》冒着《暴风骤雨》,穿过《上甘岭》。追了《七天七夜》,布下《天罗地网》。通过《南征北战》,终于在《激战前夜》《斩断魔爪》,《冲破黎明前的黑暗》,……

看了新电影,聚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特别是往返几十里的进城路,一边走一边侃,有时甚至争论得脖粗脸红,也不觉得路远腿累肚子饿。明明是去市里看电影了,回家怕挨说,便告诉家长“放学晚了”。心里还盘算着明天,乃至后天,到哪个影院去看什么电影。父母并不知道我们打着上学的幌子,在四处乱闯看电影。他们还省吃俭用给我们带饭盒,大了以后回想起这些,很令人心酸的。

好景不长,高中毕业后,我回本村小学当上了民师,再也不能那样疯野不羁了。还要装出一个“小大人”的样子,按老师曾经教我的方法去教学生们。我总给学生们讲有趣动听的电影故事,拉近了师生距离。那些令人头疼的顽皮捣蛋的孩子,和我的关系都很好,我说什么他们都听。

“文革”结束后,农村实行行政体制改革。将原千金公社唐力岭南地区割出,组建了小东乡,我被调到新成立的乡政府主抓文化站工作。在贫穷落后白手起家的山乡,文化工作有干不完的活儿。修图书阅览室、设乡村广播站、建街头照相馆、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等等,每天有得是事儿要做。

但最令人欣慰的是,县里给拨来一台8.75毫米的便携式小型电影放映机(图四),这对我这个电影迷来说,真是莫大好事一桩。白天上班工作,晚上就和放映员一起,用自行车驮着放映设备,到各村去演电影。全乡10个村,每个村一个月至少可以看两场电影了。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

真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各村百姓欢迎的电影放映员,无论走到哪个村,都会有人与你打招呼和热情款待。从县电影公司带回来的新电影海报,每次都被一抢而光。这也反映出当时农村文化生活的缺乏,同时也感觉到做好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

几年后,由于工作的关系我进了城,但思想上却很长时间转不过弯来。我那熟悉的“8.75”、那些热情接送电影进村的村民,还有和乡亲们一起座在露天地看电影、聊家常的情景,始终在我的眼前挥之不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农村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如今网络多媒体逐渐取代了电影院,但我对当年在山沟里看露天电影、进城寻找电影院看大片的身历,还是不能忘怀的。以至每每上街,都要在儿时曾经看过电影的地方驻足,——尽管那些影院都早己不存在了。

想不到是自己这个曾经的小影迷,老了老了却也登上影屏,当了一回电影演员。2018年由我出镜主演男一号的微电影《人情味儿》首映成功,并获当年多个奖项。也算是“留点影像在人间”了!

拉拉杂杂叙叨了许多,尽管有些苦涩和酸楚的滋味,但毕竟是自己的经历,并且永远地过去了。无有这样经历的人,读起来或许会觉得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就此搁笔,请君原谅。

附图四幅。 (作于2020年4月6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

“露营+”,百里杜鹃花海露营基地打造音乐文化聚集地

“露营+”,百里杜鹃花海露营基地打造音乐文化聚集地 “露营+”,百里杜鹃花海露营基地打造音乐文化聚集地 “露营+”,百里杜鹃花海露营基地打造音乐文化聚集地
文旅中国
今天 15:32

奥运冠军苏翊鸣备战新赛季 相遇反季冰雪新西兰

奥运冠军苏翊鸣备战新赛季 相遇反季冰雪新西兰 奥运冠军苏翊鸣备战新赛季 相遇反季冰雪新西兰 奥运冠军苏翊鸣备战新赛季 相遇反季冰雪新西兰
狐吃狐玩
今天 14:21

令人向往的“森活”,桃源小镇度假Vlog

识越好房
今天 16:16

哥李兆麒李兆基身家千亿,李兆楠却老家打工,获赠百亿分文不动

哥李兆麒李兆基身家千亿,李兆楠却老家打工,获赠百亿分文不动 哥李兆麒李兆基身家千亿,李兆楠却老家打工,获赠百亿分文不动 哥李兆麒李兆基身家千亿,李兆楠却老家打工,获赠百亿分文不动
游游历史
今天 14:13
酒店目的地化成趋势,尚美数智旗下首个大型文旅项目落地山西

酒店目的地化成趋势,尚美数智旗下首个大型文旅项目落地山西

狐椒文旅
今天 13:20

绝美希腊,天赐之蓝

绝美希腊,天赐之蓝 绝美希腊,天赐之蓝 绝美希腊,天赐之蓝
uoohome有家海外
今天 11:19

俄罗斯的不冻港,在北极圈内,能看到极光,常年都很美!

俄罗斯的不冻港,在北极圈内,能看到极光,常年都很美! 俄罗斯的不冻港,在北极圈内,能看到极光,常年都很美! 俄罗斯的不冻港,在北极圈内,能看到极光,常年都很美!
贺贺-贺小唏
今天 10:50

河北“最低调”的古城拥有一座千年历史,曾是最繁华的“北京”

河北“最低调”的古城拥有一座千年历史,曾是最繁华的“北京” 河北“最低调”的古城拥有一座千年历史,曾是最繁华的“北京” 河北“最低调”的古城拥有一座千年历史,曾是最繁华的“北京”
趣事历史
今天 10:42

我国境内有个“古罗马村”,村民棕发蓝眼,却被归为汉族,为何?

我国境内有个“古罗马村”,村民棕发蓝眼,却被归为汉族,为何? 我国境内有个“古罗马村”,村民棕发蓝眼,却被归为汉族,为何? 我国境内有个“古罗马村”,村民棕发蓝眼,却被归为汉族,为何?
历史长河的咸水鱼
今天 10:42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是如何用40吨铁链,一年内建成?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是如何用40吨铁链,一年内建成?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是如何用40吨铁链,一年内建成? 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泸定桥,是如何用40吨铁链,一年内建成?
时尚一定真
今天 10:39

藏在5英尺火山灰下的城市:23年无人居住,全城无人沦为“鬼城”

藏在5英尺火山灰下的城市:23年无人居住,全城无人沦为“鬼城” 藏在5英尺火山灰下的城市:23年无人居住,全城无人沦为“鬼城” 藏在5英尺火山灰下的城市:23年无人居住,全城无人沦为“鬼城”
历史小博主
今天 10:38

中国镍都金昌旅行,不仅仅是矿业城市,更有难以忘怀的美食和美景

中国镍都金昌旅行,不仅仅是矿业城市,更有难以忘怀的美食和美景 中国镍都金昌旅行,不仅仅是矿业城市,更有难以忘怀的美食和美景 中国镍都金昌旅行,不仅仅是矿业城市,更有难以忘怀的美食和美景
一部手机游甘肃
今天 9:55

昆明团建聚会场地|国庆节适合公司假期团建聚会的好地方

齐扬团建管家
今天 16:9

诗意的霞浦 美得像故乡一样亲切

诗意的霞浦 美得像故乡一样亲切 诗意的霞浦 美得像故乡一样亲切 诗意的霞浦 美得像故乡一样亲切
青烟威文学
今天 9:40
丽水5个项目上榜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丽水5个项目上榜首届浙江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今天 9:39

浙江诸暨:全域景区 诉说美丽

央广网
今天 9:26

用脚步丈量金昌,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

用脚步丈量金昌,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 用脚步丈量金昌,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 用脚步丈量金昌,河西走廊重镇,丝绸之路名城
一部手机游甘肃
今天 9:30

这样充满科技感的帐篷酒店你住过吗?

四川雪利篷房
今天 9:26

“零距离”亲海,在荣成可以这么“嗨”!

“零距离”亲海,在荣成可以这么“嗨”! “零距离”亲海,在荣成可以这么“嗨”! “零距离”亲海,在荣成可以这么“嗨”!
最美环海路
今天 9:25
藏在梅州老城的千年古寺——大觉寺

藏在梅州老城的千年古寺——大觉寺

半山人文
今天 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