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
山
市
博
物
馆
文
物
力
量
在上一期的推文中我们讲到谐趣俑,因面部特征符合胡人形象,也可以叫胡人俑。在汉代,胡人到乐山,或充当乐伎,或充当厨役,或作为家内奴仆使用。他们的出现似乎表明了西域外来文化与佛教文化的传入,乐彭崖墓中出土的施“无畏印”俑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乐山大佛景区
乐博·珍品秀丨施“无畏印”俑
图一 施“无畏印”俑
来看看这件施“无畏印”俑(现存于乐山市博物馆,二级文物,图一),灰陶,乐山市人民医院出土,通高20.5厘米,男性,头戴尖顶小圆帽,身着圆领右衽宽袍,右手施“无畏印”,面露微笑。施“无畏印”,乃佛教手印之一,此俑姿态和装束具有早期佛教意味。
图二 麻浩崖墓壹号墓室门楣上佛像图
另外,在麻浩崖墓博物馆壹号墓室门楣上,有雕刻一座佛像图(图二)。佛像通高35厘米,高浮雕,身着通肩天衣、右手作“无畏印”,结跏跌坐,佛像造像特征完备,这座佛像是我国最早的佛刻雕像之一。佛教于汉代传入中国,而最早的佛像却出土在乐山崖墓中,证明了佛教在乐山的传播并不比其它地方晚,这是研究中国早期佛教史、佛教艺术和佛教传入中国的路线等问题不可忽视的资料。
图三 施“无畏印”俑(展厅照)
文中介绍的施“无畏印”俑,现展于乐山市博物馆陶瓷石刻艺术厅。
作者:刘于源
视频来源:西华师范大学青蓝历史数字工作室
精彩回顾
大佛脚下的慢生活丨大佛脚下,细品惬意慢生活
一眨眼,山林成了多彩的秋
乐博·珍品秀丨谐趣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