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西吉首去矮寨,沿着老国道走,基本是溯峒河而上。峒河在峡谷中奔走,流水哗哗。两岸绿柳垂岸,一片阴凉,让人感觉十分舒爽。
过了寨阳,很快到了一个叫坪朗的地方。峒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好像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让人们停下来,驻足欣赏。
峒河的这个弯有点大,依着山势,呈“S”状,将一座小小苗寨轻轻揽入怀中,山水盆景似的,吸引着过往游客。
坪朗,苗语读为“己缴”,意为平旷宜居的地方。确实,相对于湘西的无数大山来说,这里是相对平旷的。峒河冲击出一大片农田,老百姓在河两边的石头山下临水而居,靠着这片土地滋养,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是一个典型的苗寨,两岸居住的大多是苗族。有历史记载以来,他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坪朗的主寨在公路对面。那河似弯弓状,绕了一个半月形的大弯,将苗寨紧紧抱住。河水绕着河床流走,内湾部分是一片冲击出的裸露沙滩,沙滩上堆满沙子和鹅卵石,从对面看过去,白花花的一片,显得十分洁净。真恨不得飞过去,到沙滩上翻几个跟斗。
沙滩上面,便是层层叠叠的苗家民居。因为地势的落差,那些房子呈阶梯状,一层层向上升高,直到石山悬崖处。房子多为吊脚楼,飞檐翘角都很好地展露出来,显得错落有致,十分漂亮。
再看房子后面的山,从河床开始,一直向上耸立,高一两百米。山顶上是一块巨石,就像一只巨型动物蹲在上面,守护着这方水土。
再往上,便是蓝天白云。天空的底色是蔚蓝的,白色的云朵浮在上面,十分通透、生动。随着风的吹动,云彩随时变幻,有时几朵白云将阳光遮挡,洒下一片阴影,空中出现美丽的光环,更加绚丽夺目。
去对面的古寨没有桥,因为河水湍急,两岸的基础不太稳固,这一带不便修桥,所以修建了简易的跳岩。
跳岩,就是在河中用石头或钢筋水泥砌成的一排桩子,每个桩子间隔三五十厘米。人们从跳岩上跳跃过去,任河水从缝隙中潺潺流过,似低吟浅唱。
这里的跳岩有两排,上一排是普通跳岩,下一排在跳岩上铺了简易的桥面,可供自行车、摩托车经过,十分方便。
我们是从跳岩走过去的。到了对岸,只见民居依山而建,充满浓厚的苗族文化气息。
寨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家。受地势影响,每家的房子也不是很大,但很精致。巷道由青石板铺就,干净而平整。
徜徉在小村寨中,远远便闻到一股清新的黄豆香味。寻香走去,只见一块精美的木匾上刻着“石氏手工豆腐坊”。原来,这就是有名的坪朗豆腐加工作坊。
最近几年,坪朗豆腐的名气越来越大,到坪朗品豆腐、买豆腐的人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豆腐作坊中,石氏手工豆腐坊尤为有名。他家的豆腐全部采用本地青皮豆为原料,天然泉水泡豆,手工石磨磨浆,柴火铁锅熬浆,石膏水点卤,品质卓越。
石氏手工石磨豆腐的传人石清香是一位苗家少妇,正在作坊里忙碌着。她穿一身苗族服饰,体态轻盈,动作麻利,有着“豆腐西施”的美誉。
此时,热气腾腾的新鲜豆腐正好出锅。作坊外围着不少人,有要喝热豆浆的,有要吃豆腐脑的,还有买新鲜豆腐、豆腐干的。我们坐下来,要了几碗豆腐脑,一吃,特别细腻,满口豆腐的清香,入口消融。难怪这里的豆腐出名,真是名不虚传。
峒河弓形的对面,是一片比较大的农田,有良田数十亩。沿着山边,也居住着一些苗族同胞。在弓形前最顶端的平地上,有一座圆形小山,形似苗鼓的鼓墩。前些年,驻村工作队在那里建设了“湘西苗族鼓舞传习所”,将整块台地打造成一个鼓的形状。“鼓”之上有鼓边,上下设计有鼓钉。鼓边上镌刻着“湘西苗族鼓舞”的介绍文字和苗族同胞打鼓的精彩场面,看上去十分精致。“鼓”的上面建有一些房子,都是苗族建筑,木结构,亭台楼阁,斗拱飞檐。
湘西苗族素有打苗鼓的传统。在每年春节前后、“四月八”椎牛、赶秋、婚嫁、迎宾等重大活动里,苗族同胞都会表演鼓乐,载歌载舞。来到坪朗,要是遇到传统节日,就可以参与或体验这种苗家鼓舞,尽情地打鼓、跳舞,其乐无穷。
我们到时,只见这只巨大的“鼓”上架着一面小鼓,几个苗家妇女正在教游客学习打鼓。一个妇女在敲边,即打边鼓,敲节奏;一个妇女在教游客打鼓的动作。那些游客饱含热情,学得津津有味,山谷中不时响起阵阵鼓声和欢笑声。
坪朗上游就是有名的矮寨奇观旅游区,有矮寨大桥、德夯苗寨等。现在,坪朗已经与矮寨、德夯苗寨连成一线,这是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征稿启事
12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你来约
摄影:田丰
编辑:李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