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古北口的杨令公庙一样,游览司马台长城我也是在同一天先行游览的。先爬长城、再去参观长城抗战,最后回到古北口镇游览寺庙。那么,今天我们就聊聊古北口的长城。古北口附近的长城旅游有三处:司马台长城、盘龙山长城、金山岭长城。金山岭长城属于河北承德市滦平县。
那么,为啥要爬长城?我总结了三个作用,就是三段式。
爬长城的三段式:锻炼的乐趣、慨叹的乐趣、知识的乐趣
长城,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不会陌生,“爬长城”是一个乐趣,是一种锻炼,可惜我现在的身体不行了。为了生活玩命的工作,结果娶妻生子、人到中年后就废了。只好坐着缆车上到了司马台长城的胸部,只爬了两个敌台。
“爬长城”之后,就是慨叹长城的伟大。古北口长城最大的特点就是险,明朝的气味最为浓厚。因为,谭纶、戚继光等人主持修建的蓟镇长城乃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有人说蓟州镇总兵官职太小呀,其实这是受了清朝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制的影响。明朝嘉靖万历时期的总督、提督、巡抚等虽然存在,但乃是一种临时性职务(明朝后期才固定),总兵的权力仍然比较大。例如全国总兵也才二十多个,而且官居二品。
以蓟镇为例,东起山海关,西至大水谷,抵昌镇慕田峪界,边长一千余里。管辖范围包含永平(河北秦皇岛卢龙县境内)、蓟州(天津)、密云等地区,东西长达一千多里。山海关、居庸关都在辖区范围内。
因为各种原因,蓟镇长城总体上保存较好,特别是古北口地区的明代长城,其特色非常明代。在显得低调的同时,野味浓厚、明代气息浓厚。
因为我只爬了东六楼到东八楼这段距离,上东六楼的时候有很高的、近乎70度的石头台阶,在台阶右侧的青砖上有许多文字,起初会以为别人刻的,但实际上却是八个字:万历五年石塘路造。
写到这里,爬长城的乐趣、慨叹之后就该是“知识洗礼”了。
万历五年石塘路造什么意思
万历五年是1577年,戚继光正是蓟州镇总兵。“石塘路造”什么意思呢?对此,有些人会产生疑惑。例如有位朋友就在自己的博客中这么说:
“路”是元代的行政区域划分,在明代已经改为“府”一类;有人说是山下的石塘路村,也似为不妥,姑且承认这样的说法,也应该是历史的传承,可为什么已经改制大明在修长城时还有沿用元代的称呼?
其实,这里“石塘路”不是行政区划,而是军事防御区划。明朝的军事体制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以总兵为首,一种是以都指挥使司为首,就形成镇路堡(负责镇守、打仗和训练)和镇卫所(负责军屯和其他与民事有关的事情)两个体系。
镇路卫所堡就是在总兵镇守制、都司卫所制两种制度下,相互制衡、监督下形成的,明初就存在,谭纶任蓟辽总督后加强了“路”的建设,例如蓟州镇就分为十五路,由谭纶的两员大将分别管理,其中戚继光管理十一路。
那么,“石塘路造”就是司马台长城的这些青砖都是由石塘路这个“军分区,镇相当于军区”内的窑厂进行打造的意思。
长城建在山上,那么它主要靠什么建造?最主要的就是青砖。
长城的青砖
那么,明代修建长城所用的青砖、砖窑厂什么样子呢?因为,石塘路村没有相关遗迹我也没去看,所以很难知晓。但其他地区发现的遗迹可以作为补充。
2002年,秦皇岛市的两个村的200亩玉米地下,就发现了48座砖窑。每座砖窑是砖20层,每层二三百块砖,每块砖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9厘米计重21斤。砖窑还附有石灰窑、炼铁炉等。基本上,秦皇岛发现的大规模砖窑厂能够代表明朝嘉靖后的为明长城修建工事所用青砖的规模。
长城从前秦时期就出现了,秦国统一天下后修建了万里长城,之后历朝历代都在修建,其中明长城万历年间完工,至今也有四百年了。经历了清朝将近三百年的和平以及长城作用消失,历经抗战的硝烟,为何能够屹立不倒?就在于青砖的质量,就在于工程质量。那么,长城有什么建造标准和等级吗?又有什么监督措施?
我们简单三句话把这个问题说明一下,也算是一篇从头到尾的完整文章。
对于长城的具体修筑标准也是有的,例如一等边城,典型代表就是山海关、居庸关等;二等边城和三等边城。规模越来越小、建造质量也就越来越差。最后,某段(大概几丈或十几丈)修建完毕会会碑刻留存,以便日后出现质量事故后便于追责。碑上将千总(分左部、右部、中部)—督工把总(千户把总,分一司、二司、三司)——分司把总。
明朝人也喜欢在长城上刻字?
古北口杨令公庙内的疑惑:杨门女将何以力压男人
北京顺义尹家府大捷与庞山惨案,一胜一败间的抗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