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仙桥位于绵竹东大街小东巷口,就是现在商业场对面。这东大街与南大街过去是绵竹最繁华热闹的地段,特别是东大街位于城内。为什么城内还有桥?当时绵竹城区范围很小,老百姓口语:“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八”,城内无河流穿过。但这座桥确实存在过,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被毁。过去的绵竹城有五道城门,从灌耳河下来的水流经小西门、大西门、南大桥,经回龙街至撒子巷入马尾河,北面、东面就是马尾河,城内无河流。
我所见到的遇仙桥在小东巷口。小东巷内有一条小河沟,宽约一米,深也差不多有一米,自北向南流入护城河。出口处用铁栅栏挡住。遇仙桥自东向西也只有1.5米长左右,宽约1.2米,是一座石砌小拱桥。原来这条小河流是一条下水道。这小东巷内有许多公馆,都是有钱人的住所。靠沟一侧,每家门前有小桥通过。靠东一侧的门前是一条1.5米宽的道路。另外,从小北街靠东边,一路上都是盖着石板的下水道,城市雨水流经遇仙桥,从这条小河沟流入护城河。也即是说,这是污水合流的一条下水道。
怎么又叫遇仙桥呢?那肯定是遇到了仙人,这种传说在全国各地都有。遇仙桥对面就是唐家衙门,这本是家宅,怎么又成了衙门。因为唐家一门三代当过知县、知府,即唐乐宇的祖父、父亲以及唐乐宇,所以这里本不是官衙。但因唐家在绵竹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官宦人家,人们尊称其府邸为唐家衙门。
唐乐宇(1739-1791),字尧春,号九峰,别号鸳港,诗人,绵竹人。天资聪慧,少年勤学。儿童时,一天保姆带他上街玩耍,一出大门,他就对保姆说:“快看,一群讨口子足不沾地从桥上走过去。”
这保姆和街上行人什么也没看见,只得对他说:“小孩子不要乱说!”
只听其中一个讨口子说:“秋进士休得多言。”然后,这一群讨口子飘然而去。当然这一切没有人看见和听到。唐乐宇回家后,又将看见和听到的告诉了家里人。家里人不明白,明明姓唐,怎么又叫秋进士,一时间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这会试在春季二月,又叫春闱,各地举子进京赶考。此时,北京还十分寒冷。这座考棚本是整修一新的,不知什么原因,一场大火将考棚烧毁了一部分。考不成了,朝廷下旨赶修考棚。当考棚修整好后会考时,已是秋天,唐乐宇中了进士,大家才明白秋进士的来历和含义。不是指姓邱,而是秋天中的进士。唐家衙门对面的石桥因遇仙人,就正式称为遇仙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