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绍兴,近期也听到了这样的一个宣传语:东方威尼斯。
此前,在苏州、苏州的同里古镇也有听到。大概是因为水多、桥多、船多,故而有了这般美誉。但相信每个人心底都清楚,“东方”与“威尼斯”是两回事,东方的水上人家与威尼斯并不一样。
威尼斯的教堂、城堡等建筑当然也很美,人情风貌也很浪漫,但它的美不等同于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不过是一种宣传噱头,我个人愈发不喜欢这样的宣传。
尤其是当我站在绍兴古城的古桥上,当我坐在乌篷船上,当我看着侧身而过的白墙灰瓦和葱茏林木,当我看见小巷深处的屋檐下悬晒着衣物,更觉得这才是东方的美,是中国江南水乡独有的古典美,绝非“东方威尼斯”的美。
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城市。从吴越往事到鲁迅秋瑾,于漫漫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绍兴,柔中带刚,一身风骨,弥漫着久远时光所带来的醇香。
这种香,既是千年陈的绍兴老酒,也是倒映了无数个日升月落的水流。这是一座以水为兴的古老城市,河道密布,湖泊众多,古桥无数,向以“水乡泽国”享誉海外内。
地道风物曾这样评价绍兴的:如果说苏杭是江南的眉目,那么绍兴,就是江南的风骨,面秀、骨秀,更是神秀。
是的。多年前的第一次探索,我便发觉了这座城市除了水乡的柔,还有一股坚韧的气概。
从勾践的隐忍刚毅,从绍兴师爷的正气凌然,从文人墨客的书卷气,从鲁迅、秋瑾等民族脊梁,绍兴处处散发着刚柔并济的气息。
难怪木心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无骨的江南不只苏州,有骨的江南当看绍兴。绍兴之风骨,在吴越往事、魏晋遗风、唐宋传奇……也在近代生生不息的华夏女儿之豪情。
然而,这仅仅只是绍兴有骨的一面。
时隔多年,故地重游,我才真正认识到绍兴究竟有多刚,才显得它究竟有多柔。
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 绍兴的山水
绍兴全境处于浙西山地丘陵、浙东丘陵山地和浙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的交接地带,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而下形成群山环绕、盆地内含、平原集中的地貌特征,形成“四山三盆二江一平原”的地貌格局,而在面积分配上则表现为“六山一水三分田”。
南部山岭重叠,有会稽山脉绵延其间,中部多为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和台地。北部平原集中,水网纵横。
由龙门山、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四大山脉组成的绍兴风骨,是很多人未曾想过的江南风光。
其中,会稽山是江南名山中名气最大的,堪称是绍兴的脊梁(不论是文化上还是地理上),是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之一。
会稽山自古名人辈出,文化深厚,历史悠久。大禹在此娶妻、封禅、计功等。 汉代以后,会稽山成为佛道胜地,山中的阳明洞为道家的第十洞天,香炉峰为佛教胜地。
除此之外,会稽山也是文人墨客、名人大家的汇聚之地,包括有晋朝顾恺之、南朝诗人王籍、明朝心学大家王守仁等。
在会稽山西北第一高峰宝林峰(海拔321米)峰顶,一座堪称“一生必去的兜率天宫”成为今天绍兴乃至浙江省的地标之一。
小桥流水乌篷船|仓桥直街
不论站在绍兴城区的那个位置,升起无人机,通过航拍可见,围绕自己的周边总有细细长长的河道,总有缓缓而过的船只。
今天的绍兴人不仅是在旅游景点周边设有乌篷船码头,就连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免不了坐船。
我曾以为江南的最美的乌篷船是在乌镇、是在西塘、是在同里……原来,其实是在绍兴。历经千百年时光沉淀中有着让人惊艳的美。
有水,必然就有桥,绍兴的桥是这座城市最悠久的风景之一,也彰显着这座城市的厚重历史。
据统计,绍兴大大小小的河流近8000条,光是古桥就有600多座,是名副其实的水乡、桥乡,被誉为“古桥博物馆”。
其中,最负盛名的要属南宋嘉泰年间的八字桥了。
但在绍兴,类似这样的古桥太多。走在街头巷尾,随便路过的一座桥极有是数百年的。它们依旧是城市的骨架,依旧发挥着它们的作用,人们依旧往来,将文物融入寻常生活中。
这是一座古迹遍布的城市,老街老巷数不胜数,仓桥直街就是其一,全长2.2公里。
河道两侧以水乡传统民居为主,每家后院都有一个小河埠,为绍兴城内典型的“一河五街”格局。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其中有各式台门43个。
青石板、湿苔藓、乌篷船,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日落余晖,站在桥上静静看着桥下偶尔划过划着乌篷船,像在自己走进了一幅淡雅的水墨画中。
2003年获“二〇〇三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称此老街是“中国遗产活生生的展示地”。
鉴湖|比杭州西湖整整大了五倍
提到绍兴的湖,东湖名气最大,与杭州西湖、嘉兴南湖并称为浙江三大名湖。
但这一次,我将目光逗留在了鉴湖。这是绍兴最大的湖,“鉴湖八百里”,在当年大概是30个西湖那么大。现如今,据了解是西湖的五倍。
鉴湖,古称“镜湖”。东汉永和五年,在会稽太守马臻的指挥下,筑堤纳水形成鉴湖,完成了江南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闻名天下的绍兴酒就是用鉴湖水酿制。
如果说杭州西湖有名人名篇加持的话,绍兴鉴湖也不例外,这里堪称诗文圣地。
王羲之称赞它“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杜甫留下了“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的名句;李白的佳作更是刻在了湖边的石壁上,如“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指的就是这里。
鉴湖周边景观无限,与平静清澈的湖面相映成趣;湖上乌篷船井然有序,偶有一艘划过湖面,摇向鉴湖深处。
沈园|江南园林里的“意难平”
城里最让人意难平的地方就是沈园了。
相信每个第一次走进沈园的人都是因为一首《钗头凤》而来。陆游与唐琬的凄绝爱情在多少人心底埋下了“意难平”的种子。
始建于宋代的沈园,原为沈氏私家花园,又称“沈氏园”,深得大文豪陆游的喜爱,曾多次重游此处,并赋诗多首。它能载入典籍,也是因陆游赋诗。但最流传千古的还是一首《钗头凤》。
有人分析,陆游一生最大的个人不幸就是与结发妻唐琬的爱情悲剧。
可惜历史无法改写,时间不能倒流,镌刻在石碑上的《钗头凤》词是那样苍劲有力,深刻不已。千古绝唱包含了太多“欲说还休,欲休不罢”的凄绝。
绍兴老酒|越陈越香
在绍兴的大大小小的酒店酒楼里,几乎都有这样的几副酒联。
一副为“小店名气大,老酒醉人多。”另一副写道:“上大人,孔乙己,高朋满座;化三千,七十二,玉壶生香。”
像这样的对联,在咸亨酒店、孔乙己酒家等均有出现,只不过字句之间稍有增减、改动。但整体风格俨然成了绍兴酒文化的一大特色。
作为世界三大古酒之一,黄酒的深厚历史意味着一座城市的古老。“天下黄酒源绍兴”,绍兴自然是黄酒中最具代表的城市,孕育出无数把酒问世,擅以醇酒入佳肴的古越后人。
“温一碗醇香的黄酒,来一碟入味的茴香豆”。
鲁迅笔下的黄酒与茴香豆搭配着人世间最朴实的味道,也深刻反映出黄酒在任何人的生活中都有着重要角色。
记得我第一次去绍兴旅游时,便与朋友于月色下坐在桥头对饮,一袋茴香豆,一小壶黄酒,两人有说有笑。顿觉,江南水乡中,绍兴的柔捎带着刚毅的风骨。
它与苏杭不同,绍兴的“江南美”因为有黄酒的酝酿而别具一格。
————————
如果和绍兴人聊历史,最好准备一壶黄酒。你会发现每一个老绍兴人都是你的老师。
在古代中国文化的高光时刻中,太多名人出自绍兴。 从大禹、越王勾践到王羲之、陆游、再到鲁迅、秋瑾……他们的身影、他们的踪迹给今天的绍兴带来了遍布古迹。
我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王谢风流,俯仰一世。李杜元白,诗文不朽。历史上的绍兴有过繁华,也经历过沧桑衰败,但依然流淌着风流韵味和血气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