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揭东东部玉滘镇境内,有一古村落,人称为“尖山村”。村庄属于中等规模,幅员约2.8平方公里,现有居民5000多人,居住的是李氏一族。
这尖山村东界潮安县凤塘,北仰梅岗山尖峰,南临榕江支流枫江。境内尖山叠翠,小溪清流,土地肥沃,植物茂盛,也属秀美清悠之地。因为创村之时,聚落正朝着梅岗山的尖峰,故名为尖山村。
村中李氏,元时从福建迁居来,初祖李氏翰学公首创炮台桃山李坑,是属于富裕人家,也是书香门第,后因避乱而移入桃山乡的。因是富贵诗礼之家,故时人尊称为“桃山李员外”。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因遭运牛胶之役(是地方向朝廷缴纳的一种贡品),力不能济,恐遭官府抄掠,乃放弃桃山故园,三兄弟分散,大哥李氏仙海公前往汕头落籍,后创金砂李氏,二哥李氏文政公走往潮阳西胪创凤山乡,而李氏榕冈公则来梅岗尖山安居。时村中已有翁、莫、柯、蔡、何、邢、郑等姓居住,见李姓属于望族名门,又是殷实富户,故也欣然接纳。多姓同村,友爱互助,共建家园。
到了清朝初年,社会动荡,九军起义,占领揭阳城后,谋攻潮州府城,沿途劫掠村寨。尖山村地处潮、揭交界,便遭其难,村子被攻破,财产被抢劫,各族因损失惨重,乃迁走他乡。李氏则于乱平之后,重整家园,再立基业。故此,尖山村便成为李氏一族乡寨了。
这尖山李氏,原是诗礼传家之族。自明初至清末,500多年间,承传优良家训,重礼义,兴教育,故而人文鼎盛,历年文士多,为官者也不少,因此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虽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然蛀蚀,以及九军活动的烧毁,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反封建残余清理,“文革”时破“四旧”的浩劫,但仍有相当部分重要的资料,得以保存。
据《尖山村志》统计:尖山李氏,自建村至清末,便出了进士1人,举人5人,太学生5人,贡生4人,庠生20人。其中,科举考试最盛时期是明朝嘉靖四年(1525),乙酉科至隆庆四年(1570)庚午科,这45年间,李子遂、李子象,李子衎兄弟3人,先后都中了举人,时人称为“尖山三凤齐鸣”。新中国成立后,尖山村仍然发扬崇尚文化的优良传统,在上世纪50年代,该村文化站被省、地、县评为标兵文化站。
尖山村还重视祖先历史,先后共6次编修家谱村志,收集整理了很多重要的宗族文化遗产。尖山村的庙宇、古迹、文物很多。单是庙宇便有13座。奉祀介子推、张道陵、关圣帝君、三山国王、玄天上帝以及观音、佛母、龙爷、皇姑等,多而且奇。最特别的是有座光帝庙,奉祀东汉光武帝刘秀,不知是何缘故,只知道是历代相传而已。注:以上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