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作为三国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曹操的一生可以说风光无限。虽然出身宦官之家,但机智警敏,心怀抱负,年纪轻轻就被朝廷征召,出任要职。后来刺杀董卓,虽然没有成功,但也让曹孟德的名字传遍华夏大地,成了士大夫眼中的救世英雄。
纵观曹操的一生,他都在一步一步的迈向权利的最巅峰。正是在他的扶持之下,衰败的东汉王朝才可以继续存在二十多年。在曹操的心中他是汉臣,他从没想过要篡汉,只说如果天命在此,我愿做周文王。
在建安元年之前,曹操的势力在诸侯中还不算强大,不要说占据北方四州之地的袁绍,就是霸占荆州的刘表,也要强过他三分。但就在这年的八月份,曹操以敏锐的嗅觉发现了“汉献帝”这张王牌,他亲率大军将汉献帝从乱军的手中解救出来,并且胁迫汉献帝迁都许昌,实现了那一流传千古的政治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
对内,汉献帝成了曹操一手操控的傀儡;对外,汉献帝则是曹操名正言顺征讨诸侯的一把利剑。尝到甜头的曹操开始四面出击,平袁绍、灭陶谦,北征乌桓,很快就一统中国北方,成了天下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而此时的汉献帝真正成为了曹操手中的傀儡。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四月,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的仪仗完全与皇帝相同。到了十月,汉献帝又下诏,让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到此时,曹操不仅掌握了朝廷的一切权利,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皇帝,就算在形式上,他离汉献帝也只差一个皇帝的名号而已。
可是曹操直到死,也没有迈出称帝的最后一步,而是把机会留给了自己的儿子。那么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历史专家分析得出了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点,不想让孙权的奸计得逞。孙氏霸占江东数十年,孙权更是年轻有为,可他心中清楚,以孙吴的实力想要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在襄樊之战中,蜀国大将关羽死在了吴国手中,吴、蜀两国多年的合作关系分崩离析,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孙权只能去讨好曹操,劝曹操称帝,来缓和两国的关系。如果曹操称帝,那么必定会受到汉朝派系的反对,减轻吴国的压力,曹操看穿了孙权的意图,不肯轻易上当。
第二点,朝廷之上还有一批大臣是拥护汉帝的,这在曹操被封为魏公、魏王时,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对和刺杀事件就可以看出来。如果曹操贸然称帝,必将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曹操是一个喜欢实权的人,绝对不会在乎虚名,他有一句名言“施于有政,是亦为政”。而且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曹操已65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总之,曹操不称帝一定有他的原因,而且是他在综合了各方面因素之后做出的决定。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就已经表明了态度。曹操死后,被儿子追封为魏武帝,最终还是做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