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
山东德州市作家协会
发布的一篇
“廉洁文化主题
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
引发热议
名单中
《我的县长父亲》这篇散文
获得了征文一等奖
县长父亲名为 于志明
文章作者名为 于忠东
有网友调侃
这一文章撞梗
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
经典场面——
“袁华同学的作文获得比赛一等奖
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
相关话题
冲上热搜第一
引发全网关注
随后,德州市作家协会
将获奖信息删除且未再做回应
德州文联则回应称
评选活动合规
随后,“网友评我的县长父亲不该被删”
登上热搜
有看过文章的网友表示
“这是一篇因名字而遭到误解
内容朴实无华甚至略有土气
但是仔细读来
却让人敬佩的好文章……”
《我的县长父亲》写的什么?
梳理原文内容发现,这篇文章是一篇回忆录,作者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父辈的情怀与奉献。
作者于忠东在文中介绍“我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后禹城首任人民选举的县长”“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
文章中,作者通过几件小事展现自己眼中对家人“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侧面反映了父亲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
此前,8月3日,山东省禹城市政协官方微信曾发布一篇推文,是作者庞伟伟读老县长于志明“129本工作日志”的读后感。
文中称,七十多年前,禹城80万亩耕地中,盐碱地有三十多万亩。于志明在当县长的时候,日志中出现的频率最多的就是种树、打井、抗旱、改碱等字眼,他一门心思的想着如何改变盐碱地、沙土窝,让庄稼多产、高产,让老百姓吃上饭。
据齐鲁网3月31日报道,德州禹城市委党史研究中心曾收到一份由热心市民捐赠的珍贵礼物——来自上个世纪的91本工作日记。日记的作者是14岁就参加抗日的老党员于志明。
其中一本日记中记载着,1964年,禹城市春季水利工程的完成情况。经过几代水利人的努力,禹城市保证了粮食连年增产。
作者回应:
文章百分之百属实
9月19日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文章作者于忠东,她告诉记者,获奖文章是缩减版,此前她曾在父亲节写过万字长文,而写文章是为了纪念离世三十多年的父亲,并没有想到会获奖。“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对于近期网上的舆论,于忠东告诉记者,“我最近都在医院照顾人,没有上网,也听说了,别人愿意咋说就咋说吧,咱也堵不了人家嘴,因为这都是些实事求是的事儿,我心里很坦然。”对于网友质疑的文章是否属实,于忠东强调,“绝对的,那是百分之百的,可以向天发誓的。”
于忠东告诉记者,对于父亲的很多工作,她也是通过整理父亲的日记才了解的。“那时候,他整天忙,咱也不知道他整天忙些啥,那时候我也还小”。于忠东介绍,“从去年开始,我开始整理父亲的工作笔记。老爷子写了一辈子,我是最小的女儿,作为他的后人,我觉得应该整理出来。今年我已经60多岁了,下一代可能就没有这么深的情感了,也怕这些东西被毁了,当废纸卖了,就可惜了。”
南方都市报(nddaily)、N视频综合报道
据 中国青年报( zqcbyol )、 九派新闻(jiupainewsmedia)、济南时报、 封面新闻(ihxdsb)、 红星新闻(cdsbnc)
整合:南都官微运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