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在长沙,嗦粉和臭豆腐是一定要吃的,吃个肚儿圆之后,自然是要去逛逛景,岳麓山是个不错的地方,为什么要去这个地方呢?因为我心仪已久的岳麓书院,就坐落在此。这可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高等学府。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创建岳麓书院于岳麓山抱黄洞下,初设“讲堂五间斋序五十二间”。由此奠定了书院讲学部分的基础。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州守李允则扩建,书院建筑的讲学、藏书、供祀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规制形成。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见山长(即院长)周式,并颁书赐额,“于是书院之称闻天下”。
只可惜,宋朝时期,由于当时的社会体制所限,书院只是发展儒学,对于科技却是没有一丝发展,此乃悲哀也。到了明代,虽然汉人重新掌权,也有了郑和下西洋,但是,很快又闭关锁国,自我封闭。到了满清王朝,科技又成了奇技淫巧,不受重视。工业革命的火种并没有在神州大地萌芽。书院也只能沿着遗留下来的传统跟着历史的车轮前行。
不管怎样,岳麓书院历史上久负盛名,培养了大批栋梁人才。这里一样敬孔子为万世师表,宋明理学很发达。朱熹、张栻的讲学能使很多学子来听课,人马之众把书院周边水池的水都饮尽了,可见盛况空前。
在岳麓书院的大门上一直挂着一幅非常大气的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这副对联是清嘉庆年间,时任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和贡生张中阶吟就的。当时,有人请袁名曜撰题大门联,袁名曜便以“惟楚有材”为上联,并嘱咐诸生应对。正当大家还在沉思的时候,张中阶来了,弄清楚怎么回事之后,张中阶应声对出了下联“于斯为盛”。
实际上,“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均取自古语。上联“惟楚有材”典出《左传》,原句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下联“于斯为盛”则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全联的意思或可理解为:楚地真是出人才的地方啊,岳麓书院更是英才汇聚。可惜的是,这副千古名联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对联是1984年根据历史照片复制而成的。
走在这里,环境很美,空气清新,不仅可以怀古,增加阅历和知识,而且为这座千年学府感到骄傲,来到岳麓书院,一定要去爱晚亭小坐,虽然爱晚亭是1957年重建,并不影响我们慕名而来游玩。课本里那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早就让这座小亭子红遍了大江南北,这要感谢杜甫先生。
爱晚亭其实不大,周围山林茂密,游人很多,也有成群的学生集体游览。看到他们,心中尤为羡慕,羡慕学生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淡定和从容。人生在世,也只有从容不迫,才能有所作为。
从岳麓书院游玩出来,我忽然萌生了重新求学的念头,因为这里的环境真的太适合读书学习了,触景生情,自然也希望和湖南大学的学子们一样,重温求学时的纯粹心境。
人,其实,不应该长大的,成年人的世界太残酷。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下次再游书院,我一定会做好更周全的准备,那就是带上一套茶具,在这爱晚亭,品茶冥思,与古人神游,想必,心情会更加的愉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