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京城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的古老都城,它孕育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一如天坛、颐和园等,但若说北京城中那座建筑最有代表性,那么故宫定然当仁不让。
为什么要如此说呢?因为故宫不仅仅是建筑物,还是中国明清两朝历史的亲历者。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的故宫,单单修建时间便长达十四年,永乐帝为了修筑故宫更是不惜从全国各地调集能工巧匠,最终直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才得以建成。
从建筑物本身而言,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建筑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乃至有“殿宇之海”之称,也正是因此让它成为了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古建筑之一,更因此得以位居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而在其建成之后所历经的五百年风雨之中,自永乐大帝朱棣为始,历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思宗朱由检等明朝14帝以及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清末帝宣统帝溥仪等清朝10位皇帝,合计共有24位帝王在这里居住、办公。不谦虚的说,中国封建史上最后阶段的国家决策、方针几乎皆出于此。
也正如梁思成先生所言:“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建筑,故宫又是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者。”
红墙碧瓦、雕梁画栋之间,我们见证的的是能工巧匠们的巧思,更是封建王朝的兴衰荣辱往事,也更是背后无数帝王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故宫的建造者朱棣与故宫背后的故事。
故宫的“秘密”
在广为人知的一面中,明成祖朱棣是永乐盛世的创造者,是铸就明朝盛世的一代雄主。他五伐蒙古,经略安南,令郑和七下西洋,使得万国来朝,编纂《永乐大典》,自然是当得明君圣主的称赞。可是,在权利背后没有一个人双手是不粘血的,朱棣也并不例外。1976年,专家们在修缮太和殿地砖时便发现了一个“秘密”,让人直呼朱棣的狠心。
1976年7月28日,唐山市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在唐山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的同时,位于震中周边的北京城也受到了地震影响,不过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损坏程度相比故宫的建筑受到的破坏则却要小得多。由于故宫的建筑是木质建筑,又采用了榫卯结构,因此建筑主体也并没有受到损坏,只有位于太和殿广场的地砖产生了部分损坏。而且太和殿的地砖损坏,还与长久以来游客的踩踏有关。
既然损坏了部分地砖,在专家的指导下一批工匠便负责对破损的地砖进行更换,但是在进行更换时,却赫然发现这些损坏的地砖下面竟然还是地砖,而且其层数更是多达15层之多。
为何要在太和殿铺设如此之多的地砖呢?为何专家们在看到这些后,直言朱棣够狠?
得位
不正的明君圣主朱棣
事实上,我们还要从朱棣的登基说起。在中国历史上,为了确定皇位的有序承继,在很早便确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家天下传承体系。在宗法制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如此一来,既保证了家天下的王朝传承,还减少了同室操戈的可能性。
但这样的继承顺序确定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立嫡以长”而非“贤达”。一旦昏君、庸主上位,则会造成朝局动荡。而为了获得皇位,这些非嫡长子的贤达之人,也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僭越皇位,也就加剧了这种朝局的不稳定。永乐大帝朱棣便是这样一位僭越上位者。
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虽然在实录之中记录说他是马皇后所出的第四子,但对于他的出身实则是众说纷纭,明史专家吴晗、傅斯年等更是认为朱棣生母乃是碽妃,也就否定了他的嫡子身份。
当然,即便他当真是马皇后所出,事实上他的上位也是得位不正、僭越的。因为,作为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很早便确定了朱标一脉为大宗,更是在朱标死后册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而在1398年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上位,是为建文帝。
此时的建文帝,年龄尚轻,并无政治经验,在黄子澄、齐泰的谏言之下他着手削藩。可想而知,他的削藩自然而然的让藩属北京的燕王朱棣倍加警惕。谁也不会轻易相让,到手的权利,而在眼见周王朱橚、代王等人被侄子朱允炆幽禁之后,朱棣蠢蠢欲动的心,在姚广孝的怂恿之下终于决定造反。
一方是久经沙场、老谋深算的朱棣,另一方是初出茅庐的毛头皇帝,在高下之间经过近四年的靖难之役,朱棣攻破南京城,建文帝最终落得一个不知所踪的结局。
最终在“群臣劝进”之下,朱棣荣登大宝。但是,朱棣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朱棣只得选择进行高压政策,“瓜蔓抄”等案更是牵连者甚广,然而即便如此仍旧还是发生了御史大夫景清谋刺案。这也反映出了朱棣的僭越行为让他在南方失去了民心。
最终,朱棣决定迁都的想法也愈加坚定。而新都自然也就是自己的龙兴之地北平,于是在一系列的筹备之下,永乐四年故宫开始修建。
十五层地砖背后的残酷事实
而故宫修建的目的,自然是在保证皇帝办公需要的同时,也要保证皇帝以及后宫妃嫔的安全。此后的十四年间,在建筑大师蒯祥的主持下,朱棣的不计财帛的支持下,故宫的建设终于完成。
而其中所用的建筑材料,可以说是集天下之最。其中既有从缅甸等地采伐的用于主梁、立柱的金丝楠木,又有用于游玩观赏的太湖石,自然也少不了太和殿地面所用的地砖。而这个地砖,在当时还有一个别名唤做“金砖”。
一个“平平无奇”的地砖有什么资本敢叫“金砖”呢?
因为这种地砖的制作工艺、制作成本,并不亚于金砖。这些地砖每一块的制作单是工序便有20多道,从选土到制备、完工,这一系列的流程结束,要花费2年时间。即便是制成之后,也只有“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地砖才被允许铺设在故宫之中。而为了更好的追责,这些地砖上甚至还要署上制作者姓名,花费了如此的人力、物力之后,制作成本可想而知。
单单一层地砖已经价值不菲,可以想想15层地砖的花费,又是何其巨大!不过,朱棣又到底是为何要铺设15层之多呢?
当然是为了个人的人身安全,防止行刺之人处心积虑通过挖掘地道进行谋刺;而且这还牵扯到了太和殿在故宫之中的地位。太和殿,这样说来群众或许并不熟悉,但若说“金銮殿”肯定人尽皆知。
作为三大殿之首,这里是皇权的象征,是皇帝们举行大典的场所。为了保证皇帝本人的人身安全,更为了彰显皇家的至尊,朱棣不仅命令工匠铺设了15层地砖,还将太和殿建成了最高大的建筑。而为了保守秘密,在故宫修建完毕后,朱棣下令命人将工匠们尽皆毒哑。
小结
故宫很大,也极为厚重。它有着皇帝们光鲜亮丽的一面,自然也会沉淀下他们在手握生杀予夺大权背后的狠厉之心。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