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处景点,是由三部分巨大石材组成,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这是明成祖朱棣搞的烂尾工程,却成了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也是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
阳山碑材系明成祖为其父朱元璋树碑而开凿的巨型石材。
公元1402年,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侄儿朱允炆的帝位,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朱元璋的功德。 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开凿碑材三块。
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1.6万吨;碑身石材长49.40米,宽4.4米,高10.7米,重约9千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3米,宽8.40米,重约6千吨左右。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三万余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为取此石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累死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 这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相连。
此石材又为何遗弃不用?说法有二: 一说明朝国势渐衰,朱棣又迁都北京,故不用; 一说南京地理与气候所限,不适古代的滚木与冰运的方法,无法运输而不用。
碑材分碑座、碑身和碑额三块,如果将它们拼合后竖立起来,总高度可达78米,堪称绝世碑材。 但这一绝世碑材最终未被使用,依然留存在原地。
这些石头是在明朝永乐皇帝朱棣手上开凿的,用途是为朱元璋立“神功圣德碑”。然而奇怪的是,这么大一项工程,又是皇帝亲自抓的形象工程,文从沈梦了解,可在整部《明史》里却没有一个字记载!
只有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名为《洪武大石碑歌》,算是间接证明了关于阳山碑材的民间传说,它确实是为朱元璋歌功颂德而修建的。
南京的考古专家们经过数年努力,终于查到一篇永乐年间的文人日记。日记里写道,朱棣当上皇帝后,征集全国数万工匠,在阳山开凿碑材,为建孝陵功德碑之用。但这项工程仅开工一年半之后,就不知什么原因停工了。
这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朝廷要求限期完工,规定每个石工每天要交三斗三升石屑,由监工负责验收。工匠们累死、摔死或者因完不成任务被杀掉的人数,据说达3000人之多。
如今,巨石依稀仍在,这里成了著名的景点。但关于石材背后的故事,依旧是人们讨论的热点,也许永远不会有正确答案!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