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内蒙,奶酒与马头琴会让你陶醉。热情奔放的内蒙古人,如草原上的风,肆无忌惮。如腾格里的天空,简单纯粹,让你感受到什么是热情。
内蒙古人生活简单,平时一边欣赏大漠风光,一边牧马放羊。还可以一边唱着歌谣,一边饮酒拉琴。
当然了,这些都是大人们的生活,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学习就是玩耍。
玩什么呢?挖沙鼠就是内蒙孩子最为喜爱的游戏之一。
不过1972年,有5个内蒙孩子挖沙鼠时发现了不少宝物,其中还有一只“金鹰”,是无价之宝。
沙鼠洞里的宝物
在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沙鼠非常活跃。但牧民们非常讨厌这种动物,因为沙鼠主要啃食植物的叶子和茎,草原上的植物虽然茂盛,带耐不住沙鼠的数量多,食量大。
因此牧民们没事就会去抓沙鼠。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沙鼠洞,在洞口支起一张网,随后想办法驱赶洞内的沙鼠出来。运气好的话一次就可以将一窝沙鼠全部抓住。
当然了,沙鼠也不是毫无用处,沙鼠的皮毛,鼠肉等都可以卖钱。所以不仅是大人们喜欢抓,小孩子也非常喜欢,因为抓到以后卖了钱,就可以买自己喜欢吃的糖果等。
也正因如此,沙鼠差点被抓到灭绝,2013年时,蒙古沙鼠甚至被认定为濒危物种,纳入红色名录。
1972年的一天,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一个名叫巴雅尔的11岁孩子跟着大人去牧场放牧。闲来无事巴雅尔就带着他养的猎犬在周围玩耍,结果猎犬突然跑开并在一个沙鼠洞的周围用打转。
巴雅尔知道猎犬一定发现了沙鼠,于是他赶紧叫上其他4个孩子一起去挖。随后有的负责架网,有的负责驱赶,大家齐心合力,希望这次可以多抓几只。
然而折腾了半天也没见到一只沙鼠。
巴雅尔很生气,从腰间抽出小铁铲就挖了起来。其他小伙伴也跟着照做,不一会就把沙鼠洞都挖开了。
不过他们并没有挖到沙鼠,反而挖到了不少宝物,大概有十多件,而且基本上都是黄金制作的。
挖到宝贝,银行换钱
巴雅尔清点了一下挖到的东西,有金叶子,有金冠,还有一些黄金摆件等等。金叶子和黄金摆件什么的还好拿,金冠又大又圆,拿起来很不方便,于是他们直接将金冠掰弯后砸碎。
5个小伙伴高兴坏了,他们知道黄金可以换钱,不过当时只能到县城的银行去换。考虑到路途和安全因素,5个人觉得将黄金碎片拿去换钱,那些完整的黄金先留下。
说干就干,第二天巴雅尔带着两个小伙伴坐车来到了县城。
找到一家银行后就把包里的黄金碎片交给了柜台,表示要换现金。
银行工作人员很奇怪,几个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黄金。
3个孩子也不撒谎,说是在沙鼠洞里挖出来的。
银行柜员认为他们在吹牛,再加上这些黄金碎片已经看不出本来的面貌,因此就给几个孩子兑换了现金。
几个孩子回到家后,家里的大人才发现了这件事情。孩子们都很质朴,将来龙去脉说了一遍,不过他们还留下了许多黄金的事情并没有说。
不过当时家里有客人,这位客人也知道了牧场挖出宝藏的事情,因此这件事情越传越广,许多牧民都跑到牧场里挖宝藏,结果还真的挖出来不少。
到了第二年,5个孩子手里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于是他们故伎重施,再次去银行兑换,可这次他们没有那么幸运,直接被抓了起来。
多件宝物被损毁,艰难修复
去年几个孩子兑换黄金的时候是碎片,可这次拿来的却是完整的黄金饰品。银行工作人员一看就知道是文物,于是马上报警,将几个孩子抓了起来。
几个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做法已经触犯了法律,尤其是损坏文物。
不过现在主要的是赶紧追回被牧民挖走的文物,另外对发现文物的地方进行抢救性发掘。
随后文物和公安两个部门进行了分工,一边发掘,一边向牧民追回。
考古专家经过了长达2个月的发掘后,最终发现了上千件文物,其中一级文物就达到了300件左右。
而公安部门也追回了200多件文物。
事后文物部门表示,这批文物属于秦汉时期的匈奴贵族,可惜陵墓破坏严重,墓志铭等可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遭到了破坏性的损坏,已经无法修复。
不过上千件陪葬品也足见这位墓主人的尊贵。
虽然文物被追回,陵墓内的文物也都挖掘出来,但5个孩子损坏了不少文物,最为痛心的是金冠,是珍品中的珍品,是一级文物。
文物专家只能尽其所能进行修复,但因为不知道金冠原本的样子,修复一度中断。
好在5个孩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按照他们的说法,金冠的上方有一只展翅的雄鹰。只不过雄鹰的头和脖子是绿色的,当时他们还很奇怪,因此记忆比较深刻。
孩子们哪里知道,雄鹰的头和脖子是用绿松石做成的,正是个金冠的点睛之笔。
虽然知道了金冠大概的样子,可专家反复修复之后也只能将轮廓修复出来,无法完全复原,着实可惜。可即便如此,这顶金冠也至少价值7亿。
小结,事情结局
孩子挖到的这顶金冠其实大有名堂,历史上被称为“鹰顶金冠”,也就是匈奴贵族才可以佩戴的“金鹰”,属于胡服大冠的原始冠。
这个“金鹰”的发现更是解开了一个2000多年前的谜题。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有过“胡服骑射”的说法,当胡服被引进之后,很快就流行于上流社会,其中就包括“胡服大冠”,也就是后来的武官之冠,“武弁大冠”。
秦汉继承了这一穿着习惯,因此此冠又被称为“赵惠文冠”。
换句话说,之后的几百年里,中原的武官一直使用这种制式的头冠,直到了唐宋时期才逐渐改变。
不过这都是历史记载,并没有任何考古实物作为证据,更不知道最初的“胡服大冠”的样子。
可随着“金鹰”的发现,这个谜题就被解开了。
可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历史发现,因此5个孩子将功抵过,随后就被放了出来。
事情到了这里也算是圆满地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