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在正常水位情况下,湖泊面积达到315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泊,在调节长江水位、维护长江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不但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也丰富,特别是千眼桥,拥有百年历史不说,还常年淹没在水下,颇为神秘。
仅说鄱阳湖的人文景观,比较著名的都有都昌县的古鄡阳城旧址,始建于唐朝的老爷庙,永修县境内的望湖亭等多处,千眼桥只是其中的一处,位于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蒋公岭附近水域,处在县城西北方向城郊位置,距离不远,只有不到30公里,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千眼桥,别看名字普通,却是一座地地道道的百年古桥,始建于明朝崇祯四年,也就是公元1631年,距今接近400年的历史,据记载是当时在都昌为官的钱启忠领头集资捐建,前后耗时五年,建成后成为都昌至星子、庐山去浔阳,翻蒋公岭,过鄱阳湖的交通要道。
比起现代建筑,千眼桥并不是那么高大,还横跨鄱阳湖,所以比较长,达到2930米,共有949个墩,948个孔,所以叫千眼桥,桥墩原材料是松木,桥面为三块花岗石纵向铺设而成,不是很宽敞,只有1米左右,刚好能容下两人错身,蜿蜒曲折,延伸到天际,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千眼桥什么都好,就是处在水位线以下,常年难见真容让人纳闷,那么为什么会修建在水位线下呢?原来还真有说法,建桥的时候,河床较低,千眼桥刚好露出水面,只是后来上游水土流失,河床被抬高,水位上升,才将千眼桥淹没,以至于现在只有到了干旱季节,才露出真容。
千眼桥淹没在水位以下,已经是奇观,但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建桥的桥墩用松木搭设,据说多数还是最初修建的原装松木,几百年来未曾更换,尽管长期淹没在水下,居然没有腐蚀,完好如初,试想一下,即或是在现代,想要达到这种质量,也不容易。
千眼桥准确地说,长期淹没在水位线下,只是干旱的时候才露出真容,已然是不容易,关键还是腐蚀问题,桥面是石头铺设,不腐蚀还好说,关键是木头桥墩依然完好如初,那就不得不令人折服了,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