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敕勒川绿地小学学生在制作中秋花灯。王正摄/光明图片
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制桂花月饼。新华社发
上海虹桥南丰城,游客在欣赏中秋花灯。新华社发
秋月明,清风习,月桂香满。时间老人准时发出又一年的中秋邀约。皓月当空,万家灯火,交相辉映下的温情与幸福,最抚凡人心。
中秋,是一张车票,自己在这个站台,亲人在那个站台,它意味着跨越山水,更满载千里迢迢奔波之后的团圆欣喜。中秋,像一颗石榴,丰收的时辰一到,莹润的果实包都包不住,从不吝啬对辛勤汗水的奖赏。中秋,似一曲合奏,在明月清辉笼罩下,中华儿女酣畅淋漓挥洒情愫,接续先人浪漫想象,共叙未来美好愿景。
中秋,是团圆的日子,亦是丰收的节日。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当夜幕降临,皎月升空,相聚的人们畅叙浓浓亲情,品味收获的喜悦,并以此慰藉大半年奔波的辛劳。
纵使有人被物理距离阻隔,但请相信,相思难挡、共情难断,在追忆萦怀往事和共陈万千感慨中,彼此的心理距离接近于无,真实平凡的岁月轮转被温暖。
也因此,值此象征团圆的特别时刻,我们向坚守岗位、成他人团圆之美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温暖的祝福!
“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嗬!想来是多么奇妙!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日明月照古人。我们头顶的碧空明镜,曾惹多少古人瞻望歌咏!
“丹桂扶疏,银蟾依约,千古佳今夕”,李纲笔下的浪漫想象引人沉醉;“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喷涌的壮志豪情让人心潮澎湃;“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道出的低回婉转让人掩面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浅吟的美好祝愿,持久温暖并感召着人心……
数千年来,这些诗赋画卷,连同它们记录的悲欢与离合,蕴藏的意绪与哲思,承载的个人情怀与集体情愫,共同写进了我们的民族记忆。那倾泻的月光,是国人最可信赖的心灵凭依;那月光下的中秋,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一种特定的认同、沟通与凝聚方式,积蓄起深沉而持久的精神力量。
由此就不难理解,天上月圆时,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何以让身处各地的人们都情难自禁,思绪万千;一行“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何以能引发人们心绪共振,凝聚起亲族情谊;一帧天和核心舱划过满月的定格画面,何以激荡起家国情怀,积蓄起磅礴力量。
花好月圆时,我们沉醉于亲朋团圆的欢愉,沉浸于传统文化的观照,怎能不对圆满生出更强烈的期许!那一轮圆月,寄托着亿万家庭对团圆的憧憬,承载着绵绵的血脉亲情和深厚的家国情怀。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祝愿小家团圆和美,祈福大国团结富强!
没有春耕夏耘,哪有秋收冬藏。温情明月照拂下,这个春夏前进的画面历历在目,奋进的号角声回荡耳边——
从“一朵雪花”“微光火炬”到“折柳相送”“光影留声”,于立春拉开帷幕的北京冬奥盛会,以中国人的浪漫惊艳了世界,也让世界见证了一个民族的笃行不怠;
当疫情的警报拉响,当家园遭山火威胁,当危险靠近同胞,多少默默无闻的人选择挺身而出,为生命摆渡,用大勇与大爱,不断拓展民族精神的内涵疆界;
眼下,新的“出差三人组”正在空间站当值,新农人正续写乡村振兴故事,新科研工作者勇攀探索高峰……丰硕果实被收获的同时,新的种子被播撒进希望的田野里,静待再一次的拔节生长、成熟丰收。
俗话说:“年过中秋月过半,星期就怕礼拜三。”一过中秋,距离年终盘点的日子就不远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短暂的团聚过后,我们又将各自踏上新的旅程,开始新的进发,守护家的温情,守卫国的荣耀。
迎战未知和挑战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但头顶高悬的圆月,以及中华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提供的心灵滋养、积蓄的精神力量,激发的不屈意志和传递的美好向往,赐予我们强大的勇气和珍贵的智慧,让我们在复兴之路上,前进,前进,向前进!
神州月圆,举头共仰,举杯同庆,家国梦圆!
(作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