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们住在船上,船就是家。既没有生活品质,也谈不上心理归属。”望渔村是一个位于北太湖畔的老渔村,这里的居民曾经都是渔民,天天在太湖上漂泊。2017年,在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党委政府的号召下,望亭镇人民社区帮助渔民们相继完成了“上岸”。从此,渔民们有了一个“家”,有了一汪“乡愁”,也有了去处。
近年来,这个老渔村又坚持文旅融合、多元发展,借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持续焕新,走出了一条独具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如今,这里是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内一处水美人和、乡风醇厚的特色渔村——“望渔村”。
协调推进,统筹规划大美渔村
望渔村位于苏州北太湖畔,是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之一,本土名字叫做“渔业村”。全村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村民166人,42户。
解放前,望亭镇渔民被人们称为“网船驼子”,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2015年至2017年,望亭镇政府修建房屋,为渔民解决了陆上定居的问题,使他们在望渔村过上亦渔亦农、宜居宜业的生活。
近年来,在苏州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与上位规划的指引下,望渔村又进行了多次改造升级,利用优势区位和优良生态资源,把“氧气”变为“人气”,让渔村的文化价值得以显现,真正让这块渔村“美丽”起来,成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环境整治,融汇秀美渔村环境
在渔造型风车的指引下,沿着一条向下约3米的坡道,就是隐藏在北太湖大道东侧的望渔村。村头巷尾,院落民居都充满了浓浓的艺术气息;绿意掩映着一处处灰瓦白墙的村居,整洁院落里摆放着一个个分类垃圾箱……“这几年我们村变得美多了。”73岁的村民朱大爷笑呵呵地说。
打造特色田园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块难啃的“硬骨头”。以“渔”艺术元素为引领,结合农村“三清一改”行动,望渔村村民的生活被持续“点亮”,人居环境获得改善,渔村文明生机迸发,成为激发乡村活力的内生动力。
如今,漫步望渔村,村内到处可见做足做透的“渔文章”。“村里面能看见我们老渔民生活的影子,有我们老渔民许多打渔记忆。”村内的小卖部老板感叹道。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在北太湖畔徐徐展开。
党建引领,赋能渔村精神文明
美好环境的改善不仅带来物理环境空间的变化,也让生活在望渔村的村民们感受到了文明乡风的持续吹拂。“乡风文明”是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人民社区“渔乡情”党支部大力营造文明氛围,将社区党支部变为村民的“精神堡垒”,引导村民自觉打扫房前屋后卫生,还建立了“党群联动、互比互评”长效机制。文明与渔村日常生活紧密关联起来,沁润到每一个身居其间的村民心里。
村民陈大嫂说,以前不习惯,现在大家看到邻居家门前有垃圾互相提个醒已成了自然。这样的暖意,还在不断传递着。望渔村的文明美丽画卷在党员的带领下逐一展开,文明乡风在村民心里产生了更多文明的“化学反应”。望渔村,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加焕发光彩。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如何持续擦亮苏州“望渔村”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特色田园乡村样板”?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这座渔村里,更多新变化正在发生。
望亭将继续为望渔村的“渔”文化存档,让老渔民可以重拾“一片青天白鹭前,桃花水泛住家船”的渔业情怀,让这座“特色老渔村”成为苏州北太湖旅游度假区的亮丽名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玉琴 通讯员 张妍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