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霄宫村冯家庙自然村,在九锁山北牌坊外。虽为百人小村,却是千年古村。
从杭昱一级公路汪家埠沿宫里溪向南,横穿杭徽高速公路,插过杭州第二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冯家庙自然村就在宫里溪西侧,宋代叫冯村。九锁山口的石牌坊,向北至汪家埠约2千米。
洞霄宫的九锁山,沿着宫里溪的弯弯绕绕,犬牙相错,曲折者九,故曰九锁,有村曰九曲岭。九锁山口有宋代陈伯静等十二位大臣所立的“九峰拱秀”石牌坊,可惜毁于1968年“文化大革命”。石牌坊是2002年重建的。2017年建杭州二绕,石牌坊彻底拆除。九峰之得名,因宫里溪两岸有九座山峰,有人将其命名为:一曰天关,二曰藏云,三曰飞鸾,四曰凌虚,五曰通真,六曰龙吟,七曰洞微,八曰云璈,九曰朝元。
宋亡后,钱塘文人邓牧,不愿仕元,遂在洞霄宫隐居。洞霄宫住持沈多福,为邓牧营建白鹿山房居之,嘱邓牧偕本山道士孟宗宝搜讨旧籍,遍访胜迹,编纂《洞霄图志》。
《洞霄图志》载:“冯村,在冲天观前,旧多冯姓居之,故名。田畦宽平,尝为公厨菜地,亦呼为菜园头。”
《洞霄图志》又载:“冲天观,在九锁山门外,东天柱山新址。先是宋咸淳间,住山龚文焕建于德清之青坡。至元壬午,知宫事周允和(周崇道,字允和)更建此处。今住山沈多福疏凿泉石,栽植松梅,颇有徜徉登眺之趣。”
冯村演变为冯家庙,缘因村头有一座古庙。
相传唐末五代,有石氏三兄弟,老大住在洞霄宫里,老二住在九曲岭脚,老三住在冯村。三兄弟勤俭持家,和睦邻里,虽不是十分大富,也是小康之家。其中,老二是厨师,农忙之余给婚丧嫁娶的人家烧菜,经济相对活络。
某年农闲,九曲岭脚有户人家办喜事,请石老二去烧菜。早上出门天气尚可,过不多久,却渐渐变得刮风下雨了。由于宾客多,老二帮手少,再加上天气不好,老二忙得不可开交。
原来这天气突然变差,是海底龙王在作怪。水晶宫里的龙王们住厌了龙宫。吃腻了山珍海味,听说人间风光无限,尤其是洞霄宫里乃是人间仙境,大涤洞为隔凡之处,直通龙宫。仙凡之隔,仅仅是洞中一扇小小石门。再说龙王们还想体验一下人间的风土人情,于是,东海、南海、西海三个龙王聚在一起商量这事。西海龙王说:“听说大涤洞四通八达,通仙人之所,过阴阳之处,此去人间,乃为捷径。”南海龙王道:“那里有大涤龙王赤松子守护,无故前往,必遭阻拦。”东海龙王是大哥,哈哈大笑说:“我已探听到赤松子奉命到昆仑山西王母那里去了,三天方回,我们正好利用这三天到人间一游!”于是三个龙王兴风作浪,从大涤洞钻了出来。
龙王出游,可不得了,狂风暴雨,平地漫水,山洪暴发,宫里溪顿时水满为患。龙王们随山洪起伏,在水底潜游。到九曲岭脚,东海龙王无意间一抬头,见一户人家张灯结彩办喜事,便对两个兄弟说:“这人家办喜事,我们也去解解馋,尝尝人间佳肴。”于是他先从这户人家的厨房钻了出来,厨房突然水满三尺,人们吓得魂飞魄散,边逃边喊:“出蛟了,出蛟了!”
石老二正在斩肉,顺手一刀,将东海龙王的一只龙角斩断。龙王痛不可忍,在地上打滚,厨房立时成了一个水潭,东海里的水哗啦啦直冒。老二一看这怪物会把全村淹没,奋不顾身,与龙王搏斗。龙王精疲力竭,逃回东海,石老二也倒在水潭里。
西海龙王一看不妙,返回洞霄宫里,正遇石老大手拿钩刀,便急忙钻入地底。石老大见那水潭直冒水,扑进水潭,穷追猛打。南海龙王逃得快,一逃逃到九锁山外的冯村,见石老三提着斧子赶来,急忙就地钻了一个水潭隐身,这个水潭特别深,用一斤线绑块石头都沉不到底,称作斤线潭。石老三识水,一个猛子扎进潭里,与南海龙王搏斗。南海龙王施神通逃回南海,从此不敢再来祸害人间。
人们不忘石氏三兄弟,在这三个地方分别塑了三兄弟神像供奉,四时祭祀纪念,后来就成为当方土地。三兄弟分别称为石大冥王、石二冥王、石三冥王。石三冥王庙在冯村,后来地名演变为冯家庙。
《洞霄图志》载:“入下坞至石府君上庙,登岭即是。府君庙凡三:一在冲天观前,一在东天柱岭下。此坞有居民十数家,有泉一脉,民皆赖之。”
石府君庙有上庙、中庙、下庙,纪念的是石氏三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