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石笋如卓笔,县之山之巅。谁为不平者,与之书青天。——《题楼山石笋》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诞生出了许多文化,比如说茶道,比如说赏石。早在几千年前,先民就发现有很多的石头,长得特别的漂亮,于是就把它们拿了回去当作收藏品。在此后的时间,这一做法形成了一种文化,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的老百姓,都会收藏一些比较漂亮的石头。所以在很多古建筑中,我们能够发现有着大量美轮美奂的石头。
一、石头爱好者米万钟
在颐和园的乐寿堂中,有一块长8米,宽2米,高达4米,外形上像一块灵芝的巨石,乾隆在这块石头上亲笔写下了“青芝岫”,所以这块石头得名为青芝岫。不过这样一块外形华美,并且有着乾隆题字的石头,现在却没有人愿意和他合影,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还要从明朝一个叫做米万钟的人开始说起。
米万钟是明末时期非常著名的书法家,除了书法之外,他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赏石,他在赏石界可谓是鼎鼎有名,还有着一个“友石”的外号。米万钟虽然有功名在身,但是由于他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赏石之上,所以仕途显得颇为不顺,不过他也不在乎这些,在他看来,当官哪有自己研究石头来的有趣。
二、艰难的运送之路
有一次米万钟来到了大房山游玩,偶然在山间,发现了一块外形奇特的巨石,当即就做下了决定,要把这块巨石运回家去,当作自己的收藏品。不过问题也非常明显,这块石头在大房山,而他的家在北京城里,那时的道路全是土路,再加上又没有工业化设备,想把这块石头运回北京去,可不是一般的难。但米万钟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一定要拿下这块石头。
于是米万钟就找到了一个工头,希望他们能把这块石头运回自己的家。工头只是稍微查看了一下,就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这块石头实在是太大了,他们干不了。后来米万钟直接表态,你们要多少钱就直接提,只要能把石头运回去就行。工头听到他这样的表态后,这才决定接下这个工程。
后来工头找了几百名工人,然后再雇用了40多匹骡马,用了足足7天的时间,才把这块石头从山上运下来。然后便是一段更为艰难的旅程,需要将这块石头一路运回北京。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工人们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那时正好是冬天,于是工人们每隔三里路就打一口井,当石头运来时,就从水井里打水泼到路面,水结冰后,再利用骡马将石头运走。
三、败家石
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这块石头还是没有被运回北京,而米万钟也因为运送这块石头,耗尽了家财。那时的朝廷是魏忠贤当道,他为了捞取钱财,就肆意诬告官员,米万钟也在诬告的人选之中。如果米万钟没有运送这块石头,他还是拿得出钱财贿赂魏忠贤的,但他的钱财,全部用来运石头了,所以毫无意外的,因为此次诬告被免职了。
米万钟被免职后,这块石头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因为没人愿意花钱管它了,于是就被放在了路边不管。后来当地的老百姓,根据米万钟的故事,给这块石头取了一个“败家石”的名字。时间到了清朝,有一次乾隆外出打猎,偶然在路边发现了这块石头。乾隆也是一名爱石之人,决定将这块石头当作收藏品,于是就安排人将败家石送回了京城。
当败家石被送回到京城后,放置在哪里,就又成了一个问题。乾隆的想法是,将它放在自己最喜欢去的乐寿堂,不过由于石头的体积太大,想要将它运进去,只能拆除乐寿堂的大门。败家石的名声本来就不好,如果再因为它拆除了大门,那就更不吉利了。于是乾隆就下令,将它放在门口,并且为它改名为青芝岫。
结语
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就明白了,为什么没人愿意和这块石头合影,其实就是因为它有着败家石的名字。不过败家石这样的称呼,显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我们现在是一个科学的世界,大家如果想合影的话也无所谓。不过合影归合影,大家一定要记住米万钟的教训,他为了一块石头,就将家财耗尽,最终导致自己也倒了霉,有爱好是正常的,但大家千万不能因为爱好,而影响了生活,否则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资料:
《题楼山石笋》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