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竹幽簧闻音韵,移步换景趣无穷。”被戏迷亲昵称为“戏曲之扇”的宛平剧院近日携手一墙之隔的东安公园,拍摄了一部名为“东安寻梦”的短视频。这也是位于中山南二路高架旁、被居民区和商业体环绕的东安公园,在完成硬件升级改造后“变身”的第一步。修旧如旧的外表下,这一小而美的公园,因为拥有了传统灵魂和人文情怀,逛起来更别致,也更具雅趣。
东安公园内景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昨日,记者和自小在周边长大的小伙伴,跟随徐汇区绿化管理中心公园科科长孙智婵、东安公园园长赵繁华的脚步,重新逛了东安公园,带来一波狠狠回忆杀。听说,未来东安公园将与毗邻公园的宛平剧院联动,为市民观众带去实景戏曲表演、沉浸式古风体验,和有别于都市快节奏的慢生活。
别有趣味
位于中山南二路811号的东安公园,隐匿于繁华都市之中,四周被居民区和大型商业综合体环绕,虽占地面积仅18724平方米,却拥有数十种珍贵植物及十余处场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款步前行曲径通幽。
全新改造升级的东安公园,保留了以竹为主的江南庭院样式,布局仍旧采用传统院落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手法,运用小中见大的造园方式展现意境。园内,洞门、漏窗、游廊相连,花墙环绕,信步逛去,时而幽深,时而开朗。爱竹的人最喜在东安公园流连,这里遍植箬竹、紫竹等近20种,园中各处亭台楼阁均以竹命名,如翠竹楼、芳竹亭、千里亭等,公园中心还有翠竹湖、山泉溪……春可看红杏、夏可赏睡莲、秋天枫叶红、冬天品梅香。
园内景点《寒梅傲雪》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恰逢中秋佳节,贴心的园长在翠竹湖旁设置了“花好月圆”的打卡牌,让她感动的是,前来打卡的不仅有年轻的小情侣或是新婚当日寻景外拍的新娘子,还有日日携手来逛园子,虽然面熟却不知道姓名的老夫老妻。同为八零后的赵繁华深有感触:“每日傍晚,当你看到拄着拐杖、步履蹒跚的老爷爷、老奶奶手牵手在公园花径内散步,会油然生出一种向往,任它时光匆匆,无惧外界纷扰,这就是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点睛之笔
两日前, “东安寻梦”的古风主题线上游园会短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勾起60后至80的回忆。有自小在公园旁新村长大的80后将视频发在同学群:“是时候,回到小时候打弹子的地方看看来。”也有日日到公园晨练的阿姨向新来的朋友炫耀:“看到伐!此地就是小姑娘弹琵琶的地方,伊则镜头从河浜对面拍过来额!”
当初秋的第一缕光透过枝叶的缝隙照进来,晨曦的薄雾弥漫在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上,一个婀娜的身影缓步向前推开了东安公园的大门……视频中,身着汉服的女生在园林里结合二十四节气“处暑三候”“竹文化”和“公园八景”分别展示了南北朝、唐、宋、明四个朝代的服饰,从音乐、茶艺、民俗、手工艺四个方面演绎中国传统文化,人和景融为一体,展现出一幅古意盎然的传统生活画卷。
园内景点《藤萝花语》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宛平剧院项目负责人陈蕴介绍,短视频的灵感源自宛平剧院和徐汇区绿化市容局即将展开的一系列合作。东安公园全面改造后更为清丽雅致。结合建筑和植物特性,营造的“杏花春雨”“雅竹幽篁”“翠微弄影”“合欢书香”“寒梅傲雪”“藤萝花语”“榉萸有芳”“秋枫桂香”八大特色景点尤其引人瞩目。而未来,围绕园中八景和亭台楼阁的布局,宛平剧院和东安公园还将携手打造昆曲实景演出,邀请评弹名家定期驻场,在公园西北角的二层小楼演绎长篇评书,让戏曲之雅为公园之美画上点睛之笔。(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记者手记:一个新窗口,一台老相机
此次,参与拍摄、在短视频中饰演汉服美人的,是刚来上海工作的蒋晶,生于1998年的她是第一次穿着古代服饰游走在公园中:“那感觉有几分像穿越。”问现在的年轻人是不是很少逛公园?小姑娘笑道:“其实不是,大都市生活节奏快,繁忙的工作之余,要花几天时间出去旅行也非轻易能实现,逛公园是最简单、最便捷的亲近大自然的方法。”如今租住在虹口的她,每天傍晚吃好饭,都要和室友去鲁迅公园散步:“消食又减压,真的很惬意。”
身着汉服的游客
听闻公园全新升级换代,艾米兴致勃勃约了发小去打卡,并发在朋友圈引来无数点赞。“我们这批80后都是住在这边的,是邻居也是同学,从小在东安公园玩大。小时爸爸妈妈带着来,初中放学还过来做功课。”虽然搬离此地有些年头了,但艾米和妈妈说起东安公园,还是一样感慨,妈妈还嚷嚷着要翻旧相簿,据说里面有一家三口在池边的留影。艾米也说改日要带着女儿去,拍张一模一样的照片,放在家里,相映成趣。
东安公园原为清代张姓私园,1980年开始改建为公园,并于1984年“五一”节全园开放,至今已陪伴市民度过38个春秋。这样有一定历史、小而美的公园在上海还有很多,它们对于新上海人而言,是了解城市的一个窗口,你能在这里看到过去和未来;而对那些自小在公园旁老新村长大的上海小囡,它又像是一台旧相机,当你穿过时间隧道,它频频按下快门,帮你留下记忆中最美好的瞬间。(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