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朵三五斗企业服务基地
古镇一角
田园风光
共享农庄
央视中秋晚会近日在苏州录制,姑苏城外,与苏州古城同龄的吴中区甪直镇受邀取景,国家级非遗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吴中鸡头米、省级非遗甪直连厢等被请进演播室,让更多人一睹这座2500年历史古镇的风采与芳华。而在这个中秋,“古镇粮仓与月”主题活动也将在古镇万盛米行旧址上演,烛光音乐会、水上放灯祈福、汉服体验、酵母市集、画展、萤火虫主题展等带给人们更新奇的体验。
“酒旗菰叶外,楼影浪花中。醉帆张数幅,唯待鲤鱼风。”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笔下的甪直。渔舟唱晚,桨声灯影,水乡的丰饶在文人骚客的唱和吟咏中,穿越千年,不绝于耳,依旧散发着无尽的魅力。如今,在苏州市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大背景下,甪直抢抓机遇,在立足创新发展的同时,赓续江南千年文脉,打造现代鱼米之乡,让一个有诗意更有新意的水乡古镇迎面走来。
探路江南文化创新表达
清晨,漫步古镇,原住民骑着电动车在石板路上来来往往,老阿姨手提菜篮步履匆匆,这是甪直人间烟火的味道。黄昏,华灯初上,三五个游客或信步闲逛,或站在广宁桥上驻足远眺,也成为别人眼里的一抹风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没有熙熙攘攘,更能看出这座古镇原有的模样。
去年,随着现象级话题“寻宋江南”的大热,位于甪直古镇上的保圣寺也被带火。千年银杏、唐代“塑圣”杨惠之的塑壁罗汉、唐代青石经幢、北宋幡杆夹石……在甪直的持续推送下,这个最早一批被评上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凭借独特的文化魅力,引得更多热爱文化的人群前来打卡。
保圣寺的“出圈”不是偶然。作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保圣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而甪直这座古镇,从陆龟蒙、皮日休,到王韬、叶圣陶,千百年来,文脉也未曾断绝。怎样讲好甪直故事?如何勾连起甪直文脉与江南文化关系?一系列难题考验着古镇和古镇里的人。
2015年,作家蒋理第一次来到甪直,他被这里的一桥一巷所吸引,更为这里的文化底蕴所折服。一年后,他欣然落户这里,在位于古镇核心区域的东市上塘街开出光影墅文化空间。这片以摄影、旅行为主题的文化空间,保留了老宅原有的样貌。每年,这里都会举行几十场文化活动,通过邀请知名学者、教授围绕甪直标志性文化主题,从古桥、罗汉、诗词中寻迹,向游客、教师、青少年解读水乡古镇的文化“密码”。
“江南文化是一种‘雅’文化,其精髓在于把平凡的生活过出诗意的感觉。”蒋理说,通过圈层和社群建设,深入浅出的文化体验,拉近了游客与文人、乡贤、原住民之间距离,进一步拓展江南文化的表达方式。
是走传统景区的老路,靠走马观花的大客流充斥,还是走文旅融合的新路,靠真正的“铁粉”细细品味?对于甪直来说,答案不言而喻。于是,更多江南文化的创新表达方式,在古镇加速上演——
甪直水网密布,桥梁密度之大为江南同类古镇少有,镇里定期举办“探秘古桥”研习活动,寻溯现代文明下的古韵遗风,时常是一经推出,一位难求;携手苏州园林虎丘,共探旅游发展良性互动,采取沉浸式演出、网络直播等创新形式,让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蒲鞋制作技艺、竹篾制作技艺、甪直萝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迷人光彩;接连举办水乡妇女服饰展演、连厢舞表演赛,让“穿非遗 舞非遗”广泛走向街头,成为一道亮丽风景……一系列注重体验、强化互动、融入生活的文化表达,走进更多人视野,也得到更多人呼应。
求索千年古镇“时代之变”
古镇是文化的传承载体,文化是古镇的核心灵魂。在文化的加持下,这座江南水乡古镇,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小桥流水、参天古树、粮仓码头……走进上塘街蓝朵三五斗企业服务基地,百年前的江南米市风貌跃然眼前,展现出独具苏式特色的现代生活情调。该基地原为万盛米行旧址,取名自叶圣陶先生名篇《多收了三五斗》,经过近一年的改造、重塑,今年7月一经亮相,就在苏州人的朋友圈中引起不小轰动。
“通过对文化记忆的挖掘、梳理和重现,并融入数字创意和现代艺术,为广大游客提供体验苏式生活的场景。”江苏中元控股集团总裁顾军介绍,江苏蓝园充分盘活并利用市场资源,将老建筑、老旧厂房打造成为承载古镇文化发展的新空间,在延续历史、增强文化氛围的同时,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为古镇发展升级保驾护航。
从万盛米行的“重生”之路,可以窥见甪直的古镇保护发展之思。甪直古镇是一座不收门票的古镇,古镇内原住民较多,许多沿街门面被随意出租,长期以来也给古镇内部业态带来较大困扰。“业态不行、人气不够,商户只能以较为低端的方式维持生存,你会发现卖臭豆腐的、兜售低端工艺品的越来越多,居民租金也涨不上来。”甪直镇党委委员张春茂说,面对疫情影响,古镇传统业态遭遇严重冲击,许多商户能够“活下去”已实属不易,这样的局面给甪直带来反思。
时代在变,业态也在变,推动业态更新,甪直已经开始行动。甪直把古镇内的闲置资产进行收购,到今年年底,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对这些老宅、旧房资源全面摸底。“收回后,我们将对有价值的空间进行三维建模,并交给专业设计团队和运营公司,按照需求来进行文体旅招商。”张春茂说。
这样的规划,也激活了古镇保护、新业态布局的空间和市场前景。当前,吴中集团、同程旅游等头部企业正在和甪直镇接洽,未来,甪直镇属旅游公司,将专注古镇维护、旅游基础设施管理。将通过携手专业团队成立合资公司,探索合作推进古镇三期保护性开发最优路径。在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的古镇核心区域内,还将逐步植入文旅产业、休闲旅游、文化交流、创新服务等多重功能,着力勾画“江南庭院、水乡客厅”的文化标识。
打造鱼米之乡发展样板
“神州水乡第一镇”不止有一面。在甪直,一面看千年古镇,一面看鱼米之乡;一面是文脉清远,一面是风物清嘉。
驱车从甪直西部东方大道驶入三姑路,“苏州澄湖国际慢城”的标识首先映入眼帘,引人注目。眼下,正值鸡头米采摘上市的时节,路两旁的水田里铺满了直径近1米的硕大圆叶,叶片之间还零星点缀紫色花朵。临近中秋,这里的农户们愈发繁忙,有些穿着过腰的防水裤下田抓紧采收,有些三五成群在家门口赶忙剥制。
甪直紧邻的澄湖,地处苏州四角山水生态格局的环楔交界,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吴淞江科创带交汇区域,也是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苏州样板的重要载体。当前,苏州正在推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东区)建设,澄湖以北的这片乡村,正是协同发展核心区中“田园生态区”的所在。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甪直开始加速行动。
抓住“水八仙”特色IP,加速从现代农业迈向更高质量。行驶在澄湖之畔,“澄喜花田”稻浪滚滚,绿意盎然,“网红”大风车与远处白墙黑瓦的民居相互映衬。这片总面积达到8000亩的高标准农田,是环澄湖高标准农田区域重要的农旅品牌之一;在澄湖水八仙生态文化园,苏州农科院的专家们联合多所高校的资源,不断推动吴中鸡头米的品种优化,以科技的力量为农业发展赋能;在江湾村,以“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水八仙”产业,一跃成为苏州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水生蔬菜基地,成功跻身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紧扣城市“后花园”定位,书写农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走进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湖浜村田肚浜,粉墙黛瓦的农宅错落有致,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景象映入眼帘。湖浜村党总支书记陆宇晟介绍,这个总投资约2500万元、占地面积150亩的农文旅项目,划分为农业生产区、休闲娱乐区、民宿生活区和停车场,根据江南水乡田园的自然禀赋、当地村民傍水而居的布局特点,因地制宜进行13户民宿的综合改造以及节点区域环境、功能配套的综合提升,打造集居住、观光、餐饮、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宿集群综合体。
澄湖沿岸,这样的特色田园乡村越来越多。甪直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两湖两线”跨域示范区建设背景下,甪直按照“农旅融合、接二连三”发展思路,加速用好环澄湖保留村庄、4万亩农田,通过违建拆除,人居环境提升,推动农文旅融合,乡村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摇一橹小船缓缓进入水乡田园,徜徉于江南的烟雨朦胧,倾听溪水拍岸的轻声呢喃,品味淳朴雅致的苏式生活。姑苏城外,一个鱼米之乡的发展样板,一个新意涌现的水乡古镇,怎能不令人期待?
撰稿 盛峥 雷霆
(吴中区甪直镇宣传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