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看威海丨文登区以“五大振兴”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中秋节已经满员,没有房间了!”9月7日上午,威海文登区高村镇慈口观村民宿预定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每逢节假日,这里就游客爆满,生意红火。这是文登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取得的硕果之一。
近年来,文登区在乡村振兴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整体布局和框架全面拉开。文登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镇村工作的总抓手,“五大振兴”齐抓并进,区镇村三级共同发力,积极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奋力谱写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文登篇章”。
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近几年,文登区打造出慈口观、六度寺等一大批网红村,每逢节假日,不少人都要呼朋唤友到这些网红村来一趟休闲游。
中秋节将至,昆嵛山六度寺内的樱红石语民宿又成为热门景区,不少热爱绘画的年轻人纷纷前来打卡。
谁能想到,如今炙手可热的网红景区,过去却是一大片废弃的老兵营。“是文登乡村的美景吸引了我,让我有了留在这里发展的冲动。”樱红石语民宿老板毕可锦热爱油画,留在这里之后,他将这里逐渐打造成一个艺术天堂,先后建设了74间精品民宿,并与昆嵛山良好生态环境相结合,融入艺术写生等文化元素,建设观景餐厅、写生教室、作品展厅等配套设施,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文登区,像这样重新焕发生机的闲置房屋不在少数。文登积极发展农旅融合产业,重点依托胶东老建筑的不同风貌,与周边良好生态环境结合,建设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人气和生机。截至目前,全区已流转农村闲置房屋1442套、6000多间,废弃老兵营、老学校、老工厂等30多处。
同时,文登区还把打造样板片区作为乡村振兴的总抓手,统筹规划了5个市级、8个区级和13个镇级乡村振兴样板片区,重点实施西洋参“百亿”产业、昆嵛山生态经济样板片区百亿投入工程、建设总投资过百亿的一揽子乡村振兴产业项目三大百亿工程。
彰显千年古县底蕴内涵
近日,在天福山红色胶东馆内,女子民兵班的讲解员们正在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为了讲好红色故事,讲解员们的足迹遍布附近大小村落。在一次次走访和调研中,文登红色革命精神也在她们的心中扎了根,随后又通过她们的讲述,传播到更远更广的地方。
着眼于保护农村红色文化遗产,文登区设立了4000万元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印迹保护公益基金,先后建设了12个红色主题公园,打造起天福山革命起义纪念馆、红色胶东馆、昆嵛山红军纪念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场馆19个,成功获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在文登区,全面加强文体设施建设不是一句空话。着眼于打造农民精神家园,文登区已经在实现农家书屋、健身广场等文体设施全覆盖基础上,依托村内闲置房屋,新建466处儒学讲堂、100个历史文化展室,让农村留住乡愁,让农民记住乡情。
为着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文登区全面提升民俗文化产业化水平,重点围绕胶东花饽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镇域产业特色,依托龙头项目带动,积极举办各类农文旅节庆文化活动。全年累计吸引游客达到百万人次以上。
营造美丽宜居乡村环境
走进秋日的界石镇梧桐庵村,昆嵛风情馆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经过开发,文登区对村里60多间年久失修的石头房进行了修复保护。村中的石磨、石滚等各种老农具、老物件成了稀罕物,被搬进展馆进行展示,讲述老一辈村民的故事,让这些历史老物件重新焕发出新活力。昆嵛风情馆、昆嵛山红军纪念馆等文旅纪念设施还被评为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近三年,文登区共启动39个省级、112个市级和40个区级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投入超过4亿元。在建设模式上,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发挥组织引领作用,引导群众参与其中,降低建设成本,保证建设质量,提高群众参与感和满意度。在建设风格上,采取修旧如旧的方式,最大限度体现乡情乡愁。
与此同时,文登区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全区38.3%的村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市级清洁村庄实现全覆盖,入选山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典型案例。
夯实三农发展基层基础
眼下,文登区高村镇中邢家村桃花岛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种的可以生吃的水果玉米抢“鲜”上市,咬一口满嘴汁水、清甜爽口,受到市民青睐。
走进桃花岛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玉米种植基地,满眼翠绿的园里清香阵阵,一株株玉米秆上结着一个个水果玉米,剥开外壳,金黄的玉米粒颗颗饱满。与普通玉米相比,水果玉米皮更薄、汁更多、口感更好,含糖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在市场上十分抢手。
近年来,高村镇立足产业发展基础,强化组织引领,创新发展模式,把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由分散经营向抱团发展模式转变,实现党建引领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共富路,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开出“幸福花”。
镇级领办定思路,统筹发展促增收。高村镇党委坚持统筹谋划,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各村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相结合,引导各村制定“一村一策”,依托镇级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建立适合本村的特色支部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结合中邢家村土地、水库等资源情况,通过召开片务会、村“两委”会议研究发展方案,成立中邢家村桃花岛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32亩种植水果玉米,发动党员群众参与合作社务工,预计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年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村民的“双增收”。
高村镇党委组织中邢家村“两委”干部外出学习水果玉米种植经验,邀请临港区农业大户到村指导玉米种植,借鉴万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解决合作社资金难题,并安排第一书记、法律顾问、县镇领导帮包联系合作社,培育“土专家”,引回“田秀才”,有效激活乡土人才新动能,探索水果玉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通过实地考察,学用结合,群策群力,成功找到适合中邢家村水果玉米的分批种植模式,将合作社利益最大化。
文登区全面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将农村分散的闲置土地、房屋、劳动力等要素资源整合起来,统一经营或对外招商,实现生产再组织、资源再整合。今年,文登在所有涉农镇建立了党委领办合作社联合社,将447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部纳入其中,规范运营管理,确保作用发挥。目前,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已全部清零,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2%。
打造人文荟萃示范样板
提到大水泊镇,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人才”两个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海英、清华大学博士李久太等5名人才常年在此居住生活,每年接待外来人才300多人次。
近年来,清华大学着眼打造长期服务乡村振兴的基层网络,首创“乡村振兴工作站”模式。文登区首席专家模式的创新性,吸引清华大学在大水泊镇设立了全国第一个镇级工作站。
结合人才的生活需求、服务需求、创业需求,大水泊镇盘活镇区废弃老粮管所4000平方米闲置房屋,建起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中心建成后,每年承接几百名高校学子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平台,也为基层推进乡村振兴带来了创新理念。
引进人才不是目的,用好人才才是关键。为此,文登区坚持将人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按照“一村一品”理念,由首席专家牵头或参与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行业协会,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先后培育起绿杨村灰树花菌、眠虎岭村金鸡菊、菜园子村羊肚菌等30多个特色产业村,引进建设了总投资12亿元的郁竹苑田园综合体、总投资2.3亿元的紫光实验学校、总投资1亿元的继振参业等一批项目,累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800多万元。(Hi威海客户端记者 贾文娟 通讯员 王海政 徐子涵/文 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