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阳,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巷,这就是报国巷。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一个名字呢?据汉阳的方志记载,这条巷起名为因庵而名,源于“精忠报国”。
21世纪的报国巷
这个巷子的历史变迁怎样?有着怎样的故事?当今模样如何?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看。
报国巷,就在鹦鹉大道与拦江路的交汇口偏西北的方向。也就是汉阳翠微街附近。当年长度不过200米,居民不过40户,却掩映着800多年的历史底蕴。
报国庵巷的大致方位
据说,岳飞驻兵汉阳的时候,军纪严明,秋毫不犯,还在当地力行垦田、屯田,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老百姓非常爱戴他。
后来,岳飞被害,噩耗传来,百姓们悲愤不已,于是集资为岳飞修建庵堂。最后选址在岳飞曾驻军的“兵藏阁”(也就是今天的冰糖角)东约500米处的一个高台上。庵堂以红砂石砌成,一正两偏共3间房,约200多平方米。
庵堂竣工时,岳飞还未平反,秦桧仍在专权,为了避免庵堂被拆,于是以供佛作为掩饰,庵中不塑岳飞像,也不挂匾,只题有“报国庵”之名,名为供奉佛像,实为祭祀岳飞。
今天的很多地方供奉岳王形象
宋孝宗即位后,岳飞沉冤昭雪,报国庵随后扩建为岳飞堂,堂内供奉着岳飞像,并悬有岳飞生前所书“精忠报国”四字匾额。此后,“岳飞堂”一直都叫做“报国庵”。
有资料显示,岳飞进驻武汉时,岳家军曾与金兵在汉水激战,民众为了帮助岳家军强渡汉家,扎了很多竹排相送,借着民众的支持和帮助,岳家军强度汉江成功。后来,岳飞就写了“精忠报国”4个大字相送,汉阳民众非常珍惜,后来就把这4个大字也挂在了庵堂里。
抗日战争爆发后,汉阳民众为纪念岳飞,还将庵堂东北侧的片状民宅巷道也称为“报国庵”,用以激励民众奋勇抗日。
1954年,一场大水,把报国庵直接淹没了,据说水都没过了屋顶。第二年,这里又修起了厂房,报国庵实际上就报废了。
1967年初,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报国庵”巷名改为唯物八村。
报国庵今天附近的形象
1972年,又重新定名报国巷。到了新世纪,这里只留一下个小高墩,那就是报国庵的遗址。2015年3月,随着大归元片的整片拆迁,报国庵也随之拆除。
关于报国庵,当地老人还讲到有个意思的事情,那就是,由于武汉的方言问题,“报国庵”的发音,经常被听成“霸王街”,但实际上,这条街上的居民大多是种莲子的,所以,他们“只砍莲子,不砍人”。
关于报国巷,还有一则有“野史”记载,与首义都督、民国总统黎元洪有关。
关于黎元洪的身世,有很多说法,有“黄陂说”,“安徽说”,还有“汉阳说”。这个汉阳说,大致的意思是,“1864年,黎元洪就出生于汉阳的报国巷”,至于是真是假,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自行考证。
首义都督黎元洪纪念币
关注我,我会持续为您寻找有意思的地方街巷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