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来了北京不去八达岭看看,算是白来了。其实,北京景点的人气第一,那还得是故宫。主要故宫在城市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主城区中的“主城区”,比远在郊区的长城交通方便得多。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你可能没去过八达岭,但你肯定去过故宫,甚至是不止一次地去过故宫。或者很多人不愿意称之为故宫,而更愿意叫它紫禁城,因为这样更有历史性和故事性。
如果你是一个历史爱好者,那么你一定会喜欢紫禁城,看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能联想到很多故事。
1954年5月,春风吹进北京城,北京人脱下厚重的棉衣,换上鲜亮的春装,走出家门踏春。这个月故宫新办一个展览,正在展出一批新整理出来的文物,不少游客慕名而来,让这座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宫殿变得鲜活起来。
春天的日光温柔而和煦,毛泽东在公安部罗瑞卿的陪同下,在故宫的城墙上散步。高高城墙上视野很好,光线清晰,可以看到故宫内部不少游客走动,由于办新的展览,人要比往常多一些。
毛泽东停住脚步,远眺故宫的内部,目光中有些向往。旁边一位陪同的人员见了,轻轻建议道:“主席,最近新展出了一批文物,不然您去看看?”
毛泽东听后摆摆手,表示不进去,移开了目光,继续在城墙上散步。故宫面积不小,绕着城墙转一圈有些路程,大家就陪着毛泽东在故宫城墙上走走停停。
毛泽东爱读史书,讲起话来引经据典,故宫对他来说宛如一座“活历史”,他应该很愿意进去看一看的。但建国后,毛泽东先后3次来故宫,都只在城墙上转了转。
不少随行工作人员都建议他进去看看,但毛泽东就是不肯踏入宫门半步。主席每次都回答:“不进去了,就在这里看看。”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明明毛泽东喜欢历史,对故宫也有向往,怎么就只在城墙徘徊,不肯进入宫门看看呢?这个故事还要从毛泽东第一次北京之行说起。
初入京城,故宫中住着个小皇帝,不对外开放
1919年,国内新文化运动蓬勃发展,毛泽东所在的长沙聚集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大家商量着想去都城北京看看,听说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学府高校。
当时交通不便,湖南和北京距离远,几个年轻学生银钱紧张,一路上节衣缩食,费了不少功夫才来到北京。到了北京之后,毛泽东先拜访了他的老师杨昌济,并借宿在老师家。
休息了一夜,第二天杨昌济老师就叫女儿杨开慧带着毛泽东出门转转,领略一番北京的风土人情。杨开慧性格热情开朗,一路上说说笑笑,带着毛泽东到了鼓楼大街。
老北京鼓楼大街很热闹,临街摆了小摊贩,各种北京小吃、北京物件琳琅满目。街上来往的人群交汇,生活气息浓厚,两个人一路走着,慢慢就都安静下来。
他们穿过了热闹的街道,来到金水河河畔,对面就是故宫城楼了。毛泽东望着不远处威严的城楼,心中幻想城中的景象,喃喃自语般说:“你说故宫这么大,皇帝一个人住在里面难道不闷吗?”
杨开慧听了,话语倒是更为直白:“北京城很多人都没有房子住,每天睡在大街角落,凭什么一个被废的皇帝就能住这么大的地方?”
阳光洒在金水河河面,在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河边对话的一对男女,似乎都沐浴在金光中。毛泽东转过身,看着杨开慧的眼睛,认真地说:“所以我们要去做一件事,让大家都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杨开慧不禁思考:“你说小皇帝会想些什么呢?你说他知不知道宫外的事呢?”
白天见过了紫禁城,晚上毛泽东躺在床上心绪万千,他默默地思考:中国的未来到底在哪里呢?
毛泽东一群年轻人来北京,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申请赴法勤工俭学。过了一段时间,北洋政府批准的名单下来了,大部分人都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毛泽东也不例外。
但毛泽东却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留在国内革命。毛泽东是个说干就干的人,决定的事情就不会再犹豫,于是就从北京回到了长沙,继续他的事业。
1919年12月,回到长沙没多久的毛泽东,再次进京。这次是为了上书北洋政府,请求镇压在湖南为非作歹的张敬尧军阀。毛泽东没有再去麻烦老师,而是住在了福佑寺。熟悉清代历史的朋友应该对福佑寺有印象,这里曾经是康熙年少时期的避痘处,离故宫很近。
不过毛泽东并没有心情关心故宫的事情,他一心想着湖南境内受军阀压迫严重,普通百姓的日子很不好过,也不知不知上书北洋政府能否有效果。
而且1919年,故宫中还住着溥仪皇帝,不对外开放。恐怕毛泽东自己都没想到,等他下一次再来北京,中国已经彻底“换了人间”。
溥仪
毛泽东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1949年3月23日,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搬迁进北平的日子。毛泽东凌晨三四点睡,早上十点就又起来了,刚出门就碰了周恩来。周恩来过来打招呼:“没有休息好吧?”
毛泽东语气很轻快:“休息好了,睡四五个小时,精神就很好了。”
周恩来又关心道:“多休息一会儿好,长途坐车很累的。”
毛泽东开起了玩笑:“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进京赶考’嘛,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听了笑起来,也跟着开玩笑:“我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在空气中挥了一下手,坚定地说:“决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早在1月份,林彪、罗荣桓就带着东北野战军为了北平城,但迟迟没有发动进攻。就在东北野战军兵临城下,准备打开北平大门的时候,中央军委及时叫停了军队。
北平城中国民党兵力已经不多,只剩傅作义带着手下在抵抗,从军事实力来看,东北野战军解放北平并不困难。那么中央军委为什么要在这样重要的时刻叫停军队呢?
中央军委下达电报是这样写的:对于北平城里的傅作义,我们尽量采用和平额谈判方式争取,北平要是打烂了,对全体中国人都不好交代。
1925年,溥仪被赶出故宫,故宫被改建成“故宫博物院”,成为一处大型文物保护景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考虑到对城市和人民的保护,尤其北平城是历史老城,城内文物古迹遍地,损坏了实在可惜。
1月份,毛泽东还在西柏坡的临时驻地,他一边抽烟一边看战报,思考如何妥善解放“平津地区”。早期,派出代表和傅作义谈判。傅作义却执迷不悟,决定要死守北平城。
经过党中央共同开会讨论,决定先解放天津城,给北平施加压力,力争能和和平解放北平。负责守卫天津的是陈长捷,听说解放军要攻城,扬言解放军三十天也打不下天津。
结果解放军狠狠打脸陈长捷,仅仅花了30个小时,就解放了天津全境。天津一战很大程度上震慑了驻守北平的傅作义,1月31日,傅作义放弃了负隅顽抗,带着军队接受了解放军的和平改编。
北平城这一次逃过了厄运,主城区基本没怎么被破坏,故宫更是一声枪炮也没响,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下来。
经过一小段时间的整顿,党中央核心机关终于决定要进驻北平了。在这之前,毛泽东还和手底下的一群警卫员进行了一场谈话。有一天,他散步走到了警卫员的屋子,和一众警卫拉家常。
“你们进城的工作都准备好了吗?这屋子可不像要搬家的样子。”
警卫排的排长阎长林代表大家出来说:“我们东西少,基本没有家具,棉衣和被褥都拆洗过了。桌椅板凳都是国家的,交给行政科就行。”
毛泽东听了这话挺满意,接着问:“进北平之后干什么,你们想过没有?有没有进城享福的思想?”
依旧是阎长林出来回答:“大家讨论,进城以后要提高警惕,做好保密、保卫工作,防止破坏和捣乱。还有对大城市的花花世界,要做到贫家不能移,决不中糖衣炮弹。”
毛泽东露出了笑容,高兴地说:“你们的准备工作都不错,既有物质准备,也有精神准备。”
回到屋中,毛泽东叫人给他写了一份警卫战士的名单,他看着名单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毛泽东拿起笔,在名单上圈出14个名字,对阎长林说:“这14名同志,先去文化学校学习,等他们回来了,你们剩下的6名再去。”
接着毛泽东又嘱咐:“马上就要进城了,以后的工作重点就是搞建设,没有文化不行,不学习就要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