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苏祠体会 “诗书城”
何军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试问岭南应不好,我心安处是吾乡。”……当你想起这些千古名句的时候,一定会想起北宋大文豪苏轼,进而想起同样是大文豪的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因为“三苏父子”的名声早已传颂千年。
是的,三苏父子以其卓越的创造才能和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辉耀古今。三苏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既同出一源,又各具特色,人称“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立身操守,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同情民间疾苦,为了民众做了不少好事。
而想到三苏父子,你是否会想到他们的故乡——眉山,想到三苏祠?
座落在眉山市东坡区的三苏祠,因三苏父子而享誉中外。这里是三苏父子的故居,是东坡文化、三苏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具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和文化气息,是无数学者文人以及全球“苏迷”“苏粉”心中向往的文化圣地。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文化遗产保护证书,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府十大文化坐标、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
只有走进眉山,走进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精粹,世界人文旅游经典”的三苏祠,聆听三苏父子的成长故事,体验穿越到宋朝“当一天宋人”的乐趣,了解东坡文化、三苏文化,才能真正体会到眉山为什么被称为“诗书城”。
三苏祠是一座富有四川特色的古典式园林建筑,既保持了苏氏故居的风貌,又体现了祠园建筑的古朴幽深。走近南大门,门楣上悬挂的黑底金字横匾,上镌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三苏祠”三字,门柱对联“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让你顿生肃穆庄重之感。走进祠堂庭院,古色古香的感觉扑面而来,只见红墙环抱,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曲幽,古木扶疏,翠竹掩映,形成“三分水二分竹”的岛居特色。此刻,你想到一些美妙的句子,比如“绿荫蔽日鸟语花香”、“楼台亭榭古朴典雅”、“匾额对联词意隽永”……
自元代改宅为祠,清康熙四年在原址重建,2013—2015年闭馆维修,经数百年的营造,如今的三苏祠占地面积达106亩,由祠堂区、园林区、碑廊区、式苏轩、东坡书院、三苏纪念馆六大区域构成。祠内现设三苏父子生平、宋代眉州图景、祠堂历史变迁、三苏家风事迹、家族谱系等常设展览以及各项临展特展,有苏洵、苏轼、苏辙和程夫人、苏八娘(苏小妹)的塑像,有木假山堂、古井、洗砚池等苏家遗迹,收藏有上万件有关三苏的文献资料和文物,是蜀中最负盛名的人文景观,也是历代名流雅士、文人墨客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景仰,吟出优美的诗文;不知有多少高人雅士来此驻足,留下隽永的对联;不知有多少中外游客来此游览观光,追寻三苏的道德文章。
置身三苏祠,漫步园内,在错落有致的楼台亭榭、绿水荷池、古木山石间流连,你似乎已经忘了“今夕是何年”。
你肯定在古井边徘徊过。古井是三苏父子一家衣食住行食用的深水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井口紧挨着苏东坡从小读书的地方,井水清澈甘美,长年不枯。当地人传说喝了这神奇的井水,会使人耳聪目明、沾染文豪灵气。井旁有一株黄荆树,传说是苏洵亲手所栽。你确实想过用手轻轻捧起井水送到嘴里,因为你想沾染文豪灵气。
你肯定在洗砚池边驻足很久。洗砚池是苏家故宅中一小水凼,是苏东坡两兄弟儿时习字绘画,清洗笔砚的地方。后代为纪念三苏父子俩,将其辟为洗砚池。清朝末年眉州拨贡彭耀章仿苏体字题“洗砚池”三字,携刻于侧墙之中。池水碧绿如画,池边青苔丛生,后面的红瓦墙映着洗砚池,让你不由自主地猜想苏东坡儿时清洗笔砚的样子。
你已经看过了木假山堂、来凤轩,当你转向披风榭,迎面便会邂逅东坡盘陀像。只见溪畔石上,苏东坡斜倚散坐,头戴学士帽,胸前蓬蓬然长髯自然飘逸,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似乎正在构想一首豪放的伟大诗篇。
东坡宋城、三苏纪念馆隔墙相对,东坡书院临三苏祠而立,这里展现了浓郁的三苏文化魅力。三苏祠是蜀中最负盛名的名人祠堂和古典园林,春夏秋冬的三苏祠都会给你不一样的体验,也是欣赏古典园林景观的不错之选。
关于三苏祠,你可以不是学者,不是文人,但你也许知道三苏父子,至少知道苏东坡,这就有了走进三苏祠的理由。当你到了眉山,三苏祠是绝对不能错过的打卡地。到三苏祠,深切感受古人的文化气息和独特的建筑魅力,应该不失为一种享受。安逸走四川,好耍在眉山,来三苏祠,感受千年东坡文化魅力吧。
(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新闻媒体作家协会理事,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