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二坝三峡水,巴风楚韵宜昌美。宜昌之旅,秭归是第一站,也是我认识宜昌的开端。
“屈原有贤姊,闻原放逐,亦来归,因名曰姊归”。
今湖北宜昌秭归,就是屈原故里。“秭”由“姊”演变而来。
秭归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不仅风景秀丽,且物资丰饶,有“中国最美外景地”、“中国龙舟之乡”、“中国诗歌之乡”等美誉。
它作为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秭归也是楚文化发源地之一,位于长江北岸的卧牛山麓,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大坝库首。
东与夷陵区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接壤,西临巴东县,北接兴山县,是一个山地丘陵起伏,河谷纵横交错的世外桃源。
秭归县境内群山相峙,风光无限,历史人文深厚。
文化名人屈原在这里诞生,古代美女昭君从这里出塞,世界龙舟运动也从这里起源。
仅城内旅游就有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木鱼岛、三峡大坝等经典景观。
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位于县内凤凰山,文化内容以屈原祠、屈原衣冠冢为重点,以新滩古民居、峡江石刻、峡江古桥等为主要代表,现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同时,园区内还可以游览并了解端午文化、屈原文化、峡江文化和移民文化。
这是宜昌秭归之旅,认识秭归不可不去的景点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还与三峡大坝隔江相望,直线距离仅600米,在景区内就可近距离观赏三峡大坝全景和高峡平湖美景。
其中,屈原祠是该景区的核心所在,始建于唐元和十五年,原址在归州东5里之屈原沱。
宋元丰三年,宋神宗赵顼封屈原为“清烈公”,亦称“清烈公祠”。
但因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和三峡大坝的兴建,清烈公祠先后搬迁了两次。
第一次迁于归州城东3里的向家坪,第二次迁建于秭归县城凤凰山,即是今天所见的屈原祠,它与重庆的张飞庙、白鹤梁、石宝寨一起成为三峡库区文物搬迁复建的四大单列项目。
屈原祠坐西朝东,中轴线对称布局,与三峡大坝相对辉映。当地人称,屈原不用走出家门,就可以观赏三峡大坝的宏伟气势。
三峡大坝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发电工程,是长江三峡30个最佳旅游新景观之一。位于秭归县境内的三峡大坝为三峡副坝。
坝顶高程为185米,最大坝高104米,防渗轴线总长度1840米,是为保护秭归县茅坪溪流域的数千亩良田不被三峡水库淹没而专门修建的。由于副坝属于军事管理区,不对外开放,只能远眺。
若想要近距离(直线距离600米)观看它,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是最佳观赏位置(未报备和未经允许,禁止航拍)。
沿着高高的石阶准备进入屈原祠内时,眼前的屈原祠山门令我想到武汉晴川阁内的禹稷行宫,乍看之下,其外观十分相似。
屈原祠山门为三层两重檐歇山屋顶,正立面贴六柱牌楼门式,两侧辅以圆形的风火山墙,以红柱白墙灰顶为主颜色,墙面还有泥灰塑出的图案等。整体色彩、构造十分鲜明。
进入山门,古老的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不由回忆起《离骚》之妙,《天问》之奇。
内有碑廊、前殿、乐舞楼、正殿、享堂、屈原墓等建筑组成。航拍之下(提前报备),千年古建与现代建设于凤凰山形成鲜明对比和融合。
无论时间有多远都不会抹去历史的痕迹,纵然是时过千年,人的精神思维的火花依然跳跃闪烁。屈原祠的存在则是一个传承。
除此之外,园区内的峡江古民居又是另一种遥想。
峡江文化的深远与悠长不仅仅只是在湖北秭归,重庆的峡江文化也十分浓郁。但因地理位置的不同,生活习俗的差异,宜昌的峡江文化有着别番风情。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宜昌之美、之秀、之壮阔……仅在秭归,就能窥见一二,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峡江古民居也是形成缩影。
峡江古民居原位于新滩,在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建立地面文物搬迁复建保护点时,其中10多幢三峡青滩古民居按照原样搬迁、原样复建、以旧复旧的原则复建完成。
现如今相继成为端午民俗馆、青滩习俗馆、龙舟馆等,让独具峡江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与民俗文化元素得到保护和传承。
如果端午节来此,园区内的端午文化是比平日更为浓郁和精彩。
于屈原祠前所举行的端午祭祀更是体现了屈原文化之传承,以及现代人对古人的怀想与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