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州(今内江资中)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沱江中游,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
下面分享的图片拍摄于110多年前,反映的是1906年前后资州的一些人物影像。因为年代久远,拍摄者已无可考,但从照片所呈现的内容看,应为当时在资州传教的西洋人所拍摄。
资州城墙
资州城墙始建于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开始为土墙,后经唐宋增修,至清代城围已近10里。图为清末时期的资州北墙一角,城墙沿山坡而建。城下是一座已经破损的房屋。一位西方人站在照片的角落里,远处可见一座雄伟的阁楼式建筑。
奎星阁曾是资州标志性建筑,位于城北的重龙山山腰处,是一座五层木结构建筑,飞檐翘角,气势恢宏。1952年,这座精美的建筑被拆除,令人惋惜。
热闹的庙会
在一座寺庙的庭院里聚集着很多前来祭拜神灵的百姓,寺庙的规模不小,大殿内供奉着有65尊神像,另外还有30座 小神像。注意看,在殿门旁边有一口非常巨大的铁钟。
殿内景象
高大的主殿内挤满了当地百姓,可以看到靠着墙壁的一排神龛,每个神龛内都供奉有神像。神龛前的供台上,摆放着正在燃烧的蜡烛和线香。
大殿一角
主殿一个角落里的景象,供桌上摆放着观音菩萨等诸神雕像,背景的墙壁上有一些精美的浮雕。供台一旁的木柱子上,挂着一口小钟和一名面鼓,另一侧则挂着一只四方灯笼。
神像前的男孩
一名缠着头巾的男孩站在一座雕像前。他身旁的雕像因为神情特别,为摄影师称为哭泣的祭司神,人们之所以供奉他,是因为传说他在一百年前曾把泉水引上了山顶。
一群年轻人
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个房间里,他们的身份是传教人员。一名年轻人拿着似乎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手风琴站在显眼的位置上。 桌面上摆放着很多和圣经有关的书籍。
学习汉语
晚清时期,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相继涌入资州,在这里传道、开办学校。为了更好地工作,一些西方传教士聘请当地的教书先生作为私人教师学习中文。本图是一名叫瑞克的年轻传教士在书房内讨教中文的情景,地上铺着地毯,靠墙有一个摆满了书籍的书橱。
资州男校
资州男子教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们,学生很小,教师也是中国人。据资料记载,资州最早的教会小学出现在1892年,是美以美会在重龙山所创办的“华美国民小学堂” 。
资州女校
1898年,传教士在后西街三道拐创办了华美女子初级小学,开始招收女生。这是1906年资州女校的学生们。拍摄者介绍说,除后排右端林家(当地的一名士绅)的两个女儿外,其余都是小脚。
资州女子学校的学生和弗洛伦斯·曼利在一起。可以看出当时这些女孩子们的穿着打扮比较整洁,说明生活相对其他地方还是比较富足的。在照片的右侧,一名妇人怀里抱着的婴儿笑得非常甜美。
走读学校的学生
一群孩子和老师在一座庭院里的合影。除了大多数为男生之外,在照片的右侧还有四名女孩子。他们分别来自男女走读学校,面对镜头,个别孩子显得局促不安。
妇女团体
这是一张资州基督教妇女团体的合影照,七人的年龄跨度很大,从小到老都有。她们都 穿着中国传统的服装和鞋子,有的手里拿着折扇,有的拿着书本。为了使画面更好看一些,摄影师找来了两盆花卉摆在两边。
圣经学习班
这些人是资州卫理公会圣经学习班的女子成员,她们的身份早已无法考证,只能根据记载知道前排左一是兰夫人,右一是曾夫人。拍摄者之所以特别点明,可能是这两个人和教会方面交流更多的缘故。在这群人的后面,有一名男子正在探头探脑地张望。
基督教聚会
传教士和当地的教众们在一起,背景是一座小山坡。为了能全部收入镜头,大家紧紧地挤在一起。仔细看人群里有不少洋人男女。坐在前排中间的是主教。
城墙上的士兵
最后分享两张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照片。皆拍摄于1911年。照片中一群清兵正站在资州城墙上架起枪炮,准备抵御来自城外的进攻 。
严阵以待
1911年,清政府决定强行接收湖南、湖北、广东、四川四省的商办铁路公司,准备以“国有”为名将路权卖给洋人。这一卖国行径引起了声势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当年的6月17日,中国商办川汉铁路股东大会在成都组织“保路同志会”。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就发展到10余万人 。这些架着枪炮严阵以待的清兵就是准备对付保路同志军的。